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功能在建筑空间里的叙事性
范文

    李冬 曹迪

    摘要:功能在建筑空间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人行为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设计建筑功能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其复杂和矛盾的特性。而对于复杂和矛盾的事物,想要准确地去定义往往是徒劳的,只有叙事性的描述才能把握其全部内涵。为此在建筑功能性空间的设计中,采用叙事的方式去描述和理解其功能,指导设计时的思路,比单纯地用准确的定义去描述空间的功能更有意义。

    关键词:功能 建筑 空间 叙事性

    引言

    功能在建筑空间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人行为变化而变化的。即使在单—功能空间内,人也无法保持单一行为。即便是单—行为,由于^个性的差别,也很难为单一行为作出准确定义。然而在解决建筑空间功能问题的关键时刻,我们又必须定义这些行为。以便为这些行为提供适当的建筑空间。定义人的行为,即定义建筑功能,简单地给予一个名词,显然是不够的,它可能是诗歌式的,跳跃的,是有机的,生长着的,要理解这些,必须重新回到对功能的探究中去。

    一、功能是建筑永恒的话题

    不论是回头看历史上已消失的建筑,还是环顾周遭已建或者是正建的建筑,真正没有功能的建筑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在强调功能的现代主义建筑式微后现代主义建筑如日中天时,后现代主义者也没明确将现代主义建筑对功能的重视作为攻击点,而是在本质上悄悄继承了其对功能的重视并进一步发展。这其中的秘密就隐藏在后现代主义大师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復杂性和矛盾性》之中。书中他明确指出“必须承认功能问题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虽然后期很多后现代建筑者们开始背离功能,也正是这背离部分的导致了后现代建筑的衰落。这里如果我们把对精神需求的满足也视为是一种功能的话,那波普、解构、新陈代谢、高技、典雅现代主义等,不论哪一派也都在本质上延续着现代主义建筑对功能性的重视。

    当然,古典建筑对功能的重视,仅仅在“坚固、实用、美观”Ⅲ这三个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原则中,就可窥一斑了。

    二、功能是难以定义的

    人类对表象的重视总是胜过了本质,正如一个人笑了我们会猜测他为什么而开心,却不会去思考笑是脸部各种肌肉协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思索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不难发现这正是由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所造成的。所以复杂和矛盾的不是建筑本身,这只是个表象。真正复杂和矛盾的是建筑所提供的功能,或者说是人类的行为。

    对于人类行为的复杂和矛盾,且举一例来说明:假设一个人从A点步行到B点,在A点到B点的途中的任意一点他都可能停下来或者干脆掉头重新回到A点。他停留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驻足地,回头的地方则是一个折返点。如果假设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从A点走到B点,那么在途中我们将无法预测究竟有多少人停下来或者掉头,产生多少个驻足点和折返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群人在途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碰撞点也可称为他们的相遇地,也就是说由于多人的参与,在同一条路上出现了无数个除驻足地和折返点外新的功能空间。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样新的随机的功能空间的出现呢?除非他们都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行走,并且都采用相同的速度。再不行就是同机动车道一样装上隔离护栏,只有固定地方可以掉头,固定线内可以停靠。然而这些方法在没有交通法约束的步行道路上,显然很难实现。如果我们要给A到B这条路下定义的话,对于站在A和B正中间的人来说,无疑是最难的。因为这究竟是A到B的通道,还是B到A的通道,还是A和B之间的无数驻足地?可见,正是人类行为的复杂和矛盾,让对空间功能的定义变得不可捉摸。

    三、功能在建筑空间里的叙事性

    在建筑领域里现代主义者认为功能是单纯简洁的,正如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主张的“明确……亳不含糊”;而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建筑是复杂和矛盾的。剥去两者的理想成分,会发现其实单纯简洁的是目的,复杂矛盾的是过程,两者很难分离。一旦将过程和目的联系起来看,就发现他们可构成一个叙事,虽然这叙事也只是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只是尽力描述一个功能的过程。例如,早上某人从一张东西朝向的床上起来,走到房屋南边的窗户前,打开窗帘,向西北角落的卧室门走去。就在这个简单的日常行为里,其活动的路线形成一个鲜明是“十”字交叉结构,单纯从空间上来看,这便是一次行为的冲突。而当加入了时间后,这个矛盾冲突自然化解了,但这化解的代价是在三维空间里增加了一个时间的维度,空间和行为至此也被复杂化了,也可以说是在人的参与下,空间出呈现出了复杂和多变性。

    因此,空间是三维的,而功能空间的概念就一定是四维的,是加入了时间概念的。在时间的维度上,人的行为一定是过程性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行为可能会和另外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交集,进而改变两个人的行为。每个人所能确定的只能是某个时间点上自己的行为,其他未来时间点上的行为是依据此刻的行为去预测的。至于一个人的行为和另外一个人行为的交集,对于空间中的每个人来讲,则更是难以预测,其中有太多的偶然。又例如,某人每天一如既往的严格遵守自己特定的路线和时间内去上班,途中偶遇一故友,寒喧之后,搭乘其私家车去单位。在这个案例内,故友的突然出现,和他产生了一个交集,而这个交集改变了他今天的行为和其活动的空间,甚至可能影响很久很深。这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人生,我们每个人人格彼此独立又联系着,个人各自的叙事独立又交织着,织成了一张时刻变化着的叙事网。由于这里的叙事不论是整体还是个体,都是复杂、矛盾的,甚至是跳跃着的,不像故事,更像是诗歌。

    有时候,我们其实很难分清究竟是建筑空间承载了人的故事,还是人的故事成就了建筑空间,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生命在建筑里走过,就像朗读者在朗诵—首诗歌,每个字符都必须在时间的长河里游动才有意义。人游走在建筑空间里,每一个动作行为都像是诗歌里的一个字符,而建筑的空间在这里和时间是重合的,人的生命就像一首叙事诗,慢慢地在和建筑空间重合着的这个时间的长河里展开。正如我们常说的生命如歌,生命一定是以—首叙事诗的形式进行的。即是按人的思想前进的,又是似乎有天意在安排一般。毕竟诗歌才是最接近神的语言。也因此这张叙事的网是有机的,变化的,生长着的。也就是说,建筑空间里为人所提供的功能,也当如诗歌那样是有机的、变化的、生长着的。即建筑的价值和意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着的。而人对建筑空间的体验,是评判这个空间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建筑空间里是功能必是具有叙事性的,而且这叙事也必是诗歌的形式而存在的。

    四、用功能的叙事性来设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南校区规划方案

    (一)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南校区规划方案整体设计思路。

    作者在设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南校区规划方案(如图1)时,模仿海子的诗句——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为校园生活写下了诗句——听课、发呆、在穿过你明亮的双眸,合上我记忆里书篇。海子诗歌里三个词汇,在人们脑海里勾勒出一个生命生长的过程,任谁也无法将这个过程再归结为一个准确的词汇。而作者用诗歌形式截取的校园生活的片段,是多数学子对大学校园生活的回忆和总结。诚然,一个校园规划,不会就这几句诗歌可以引领的。这里要说明的是,一个功能空间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可名状的行为能以字、词或句的形式罗列起来,我们可将其随意组合成多个版本,并且不要逻辑,这就像诗歌,是自然有机生长着的。作者在规划整个校园时,依据坡地地势,将校园内几个大的功能区分别安置在几个相对平整的台地上。也就是说依据功能首先将校园分成了教学区,膳食区,宿舍区,休闲活动区等几大功能性区域。由于几大功能性区域,分别位于不同的台地上,它们之間的交通纽带和视觉上的掩映穿插,构成了它们特有的空间情趣,漫步在这样的空间里,人的思绪由于空间的阻隔和流通,自然会产生如流般的意识。至此,谁也不能真正控制生活在其间人的行为了是他们彼时的思想决定了他们彼时的行为,真正细化和定义了他们所在区域的功能。故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并不会因为功能空间的划分,而阻隔了。我们会在教学区内吃零食,也会在宿舍区中苦读。这就是大学校园里最最普通的故事。可见,功能和空间是相应而生的,并不会一成不变。为此作者在本案的设计中,虽作了功能性分区,但却十分重视各功能空间的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多地用道路、台阶、坡道、地下通道等将各空间的界限打破,使之互通,形成一个共生的校园环境,而不是将校园简单分割成若干单个独立的功能空间。

    (二)用叙事法营造山前教学楼。

    在《山前的教学楼》(如图2)设计中,作者将上课、路过、驻足、偶遇、发呆、聊天、等人、约会等多个零散的词汇进行排列,构成了很多叙事版本。就像偶遇、聊天、上课的组合与上课、偶遇、聊天的组合一定不会是同一个故事。如果在上课、偶遇、聊天后再加个发呆,那故事情节又有发展。而这绝不会是故事的终点。可见故事是随着词语组合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着的,是不停生长着的。建筑空间必须能够满足这些不停生长着的功能的需求,否则建筑将会成为人行为的桎梏。固定的单一的功能空间,在建筑空间环境中很容易被孤立,其被使用的效率被大大降低,甚至成为死空间。这在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最好是要避免的。作者在教学楼设计中,采用了最简单的长方体结构,亦用长方体结构的走廊将其沟通,看似平淡无奇,却也将空间功能的可能性全部发挥了出来。避免了不必要的建筑形式和空间浪费。

    (三)用叙事法营造山脚下校园入口。

    在设计《山脚下校园入口》(如图3)时,也采用了同样的叙事性设计方法。首先根据空间归纳出一系列可能出现的人的行为,如:进门、出门、桥上、桥下、上楼、下楼、左拐、右拐、驻足、回眸、张望、招呼等等。先用这些描述琐碎的行为的词汇,将校门和教学楼的空间功能复杂化,然后通过设计手段强化各不同功能空间间交流、转化的通道。这过程要尽量避免单一化的手法,因为单一的功能空间缺少冲突,缺少交流,构不成叙事,只有目的。作者在本案设计中巧妙利用台地的特点设计了地下通道和坡道台阶等来实现空间层次上的交流。尽量让在空间中活动的人在秩序的流动中发生冲突,诞生故事。当然营造建筑空间,并不是编剧,但具有叙事性的空间却可以在其使用者的参与下自然生长出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就是这个空间的功能。因此一个功能空间内的功能,也绝不是一个设计说明可以穷尽其解释的。而是该空间内活动的人,和设计师共同赋予的。

    (四)用叙事法营造台地上的图书馆。

    在设计《台地上图书馆》(如图4)时,作者在选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如果但单就阅读和藏书的功能而言,校园中心位置未免有些许嘈杂。但作者没有仅仅把藏书和阅读作为图书馆唯一的功能,而是将其看作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优越的读书环境中,稍事休息,凭栏远眺校园美景,也是学子们走出校园后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为此,图书馆设计在了校园中心的台地上,四望可将校园景色一览无余。

    五、叙事即是功能,功能即是叙事

    作者在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南校区规划方案中,在对空间进行功能性的划分时,没有用确定的定义的去定义其功能,而是采用了叙事诗的方式来描述各个空间的功能,希望借此能更准确地把握各空间功能的复杂和矛盾。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叙事性的描述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个空间里为人所能提供的全部功能的可能性,也才能据此对功能空间进行充分营造。因此也可以说,在建筑空间里叙事即是功能,功能即是叙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