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学生感悟数学之“趣” |
范文 | 张明华 [摘 要]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感悟是生态化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可通过过程体验、自主探究、优化策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理趣、情趣与意趣等。 [关键词]数学感悟;过程体验;自主探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86-01 数学教学建基于教师的价值引领和学生的自主建构。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 一、过程体验,感悟数学的理趣 数学知识是人类“生命·实践”智慧结晶,是人类简约化的“生命·实践”活动表达。数学知识在教材中的表征形态是抽象的、形式化的符号,它略去了人类探索的轨迹、历程,是一种“学术形态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趣。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年 月 日”中的“平年与闰年”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视频,指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天5时48分46秒”。接着,笔者出示2016年和2017年的日历,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二月份的天数有何不同。 生1:老师,我发现2016年二月份有29天,2017年二月份有28天。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2:可能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有关吧! (笔者出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的闰年规律) 师:知道为什么“四年一闰”吗? 生3: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5时48分46秒,多出来的5时48分46秒接近6小时,4个6小时就是24小时也就是1天。因此是“四年一闰”。 生4:老师,我知道了。由于我们将5时48分46秒看成了6时,多了11分14秒。一年多了一点点,这样一百年可能就多了1天,所以“百年不闰”。 笔者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平年和闰年”的规律原因进行猜想、推理、验证,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感悟數学的情趣 数学是美的,数学美在简洁、美在对称、美在和谐、美在严谨。尽管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看上去是“冰冷的美丽”,但其在诞生之初却是充满温情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感悟数学内在的情趣。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并搜集学生画得不标准的圆,将这些“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黑板上这两幅“作品”上特殊的“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1:老师,我认为第一幅“作品”可能是他画圆时针尖动了。 生2:我觉得另一幅“作品”可能是他画圆时用力太大,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 师:那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生3:我们组认为,画圆时要固定针尖,即圆心的位置,两脚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变化。(笔者板书“圆心”“半径”,并动手画圆) 师:通过刚才的画圆活动,同学们发现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生: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学生在笔者的点拨与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悟得数学的情趣、理趣。 三、优化策略,感悟数学的意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意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发散思维,找出多种计算方法。 数学感悟是一种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和优化策略等手段,促使学生感悟数学的理趣、情趣与意趣,打造魅力课堂。 (责编 钟伟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