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设计表述在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中的实现路径研究 |
范文 | 郭友南 摘要:设计表述作为设计作品过程记录和设计作品传播手段,以及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力,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作为设计核心竞争力,却始终在教学方向、培养方法、设计业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梳理。设计表述不仅需要从最原初的表述层面进行梳理;还要在各专业、各学科问的交汇点中寻求有效支撑;更要在时代背景要求下,寻找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设计表述 实现路径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引言 中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每年培养大量各专业方向的设计人才。然而,在高校学习期间,学生对自我设计作品的表述路径存在着较多误区,这一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回避。从而导致大学期间设计作品表述不明晰,普遍存在着简单粗暴、含糊不清、不讲规矩、走火入魔等倾向。这种现象会导致设计作品被曲解、设计作品无法与市场有效对接,也直接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学生走向社会对设计业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设计前的表述、设计中的表述与设计后的表述进行阶段性梳理,以及设计表述的实施路径,设计表述发展的方向阐释,意图为设计类专业的设计表述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工作范式和思考线路。 一、设计表述 设计表述是对整个设计过程及其设计作品的记录与呈现,以形成物质与非物质形态,并可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可视互联网媒体进行有效传递,以期达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效益的设计活动。这是一个从灵感萌芽成长为产品,以期通过作品呈现的设计表述工作,其内容涉及到设计师、表述内容、表述方式、表述手段、专业整合、学科整合、技术整合、借助媒体的选择等诸多维度。 (一)记录成长:从设计灵感萌芽进化为实物产品,其本身就是蜕变的历程。诸多设计灵感在没有进行实施前就会夭折,要完成最终的产品更是无稽之谈。对设计过程进行设计表述,不仅是对产品生成的表述,也是对设计师成长过程和经历的实录,作为设计师个人与产品设计的档案储备,以及教学有效性的论证,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均具有意义和价值。 (二)作品呈现:经常有人把设计作品比作从葡萄到葡萄酒的酝酿过程,也有人把设计比喻成分娩的阵痛与喜悦。如何给别人展示自己的孩子,记录他(她)的成长过程,为人父母者定会把孩子精心打扮,以赢得别人的赞扬。设计作品的表述应该是同一个道理,设计师应该会对自己的设计精心装饰,试图征服受众者,期盼市场能够接受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当然,作品呈现不能以艺术性为出发点,不同设计专业均具有其专业特性,最终的设计作品不是服务于精神层面的艺术品,而是服务于生活层面,即审美与实用均衡的商品。 (三)专业认知:设计表述体现了一个人对自身专业认知。在设计表述中,从灵感表述到阶段性设计表述,再到设计作品的展现,会涉及到诸多专业与非专业的常识与知识,如:设计调研、软件选择、摄影技术、风格格调分析、文字表达、版式设计、场景选择、模特选择、数据分析、媒体传播、精准投放等。通过设计表述,设计师会认识到设计需要不同专业的支撑才能将设计做好。可以说,设计表述能力是设计师综合能力的显现。 (四)有效传播:优秀的设计表述呈现形式精美,有品质感,且能够触动心灵。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1938年一)曾经说过:设计作品只有被日常生活所接受,才能体现设计作品的价值。设计表述通过物质或非物质形式进行广泛传播,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另外,美好的事物会吸引人的眼球,互联网时代目光聚焦之处自然会伴随着流量的激增,商家也会随之而来逐利。如果说,设计表述初级功效是为了对设计过程和设计作品进行记录和展示,那么,设计表述的中级功效,则可以完成设计作品的有效传播,以吸引社会、厂商的关注。正如美国学者凯文凯利(1952年一)所提出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 二、设计表述能力的欠缺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对自身设计表述能力方面表现得相对欠缺。更为紧迫的是,设计表述能力并没有引起高校设计类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缺乏对设计表述认识上的统一,造成学生在对待设计表述问题时,没有统一抓手和系统性标准。设计表述呈现出:简单粗暴、含糊不清、违反规律、走火入魔等现象。 (一)简单粗暴:简单粗暴,主要表现在对待设计表述基本以敷衍为主。当同学在面对设计任务的时候,没有把心沉下来去思考和体悟。设计表述出来的结果就是浮躁、简单,简单到极致的时候就变成粗暴。 案例:同学在感悟穿着自己制作的一件服裝时写道:“舒服!爽!”心态极度浮躁;对专业缺乏兴趣:对自身缺乏自信;对设计缺乏责任的体现。就无法谈及设计作品的有效传播。 (二)含糊不清:含糊不清,针对设计表述的主要内容和功能理解不清,对待设计表述中的图片、文字、版式等内容品质要求不高。首先,设计表述在服务层面没有指向人群,自然也就没有固定受众群体,设计工作就成为设计而设计的自娱自乐。鉴此,设计表述应该以图示的形式展开,图片清晰,要求展示出设计过程中的详尽图片,包括不同视角和局部细节。文字的撰写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阶段性评估、体会感悟、收获、不足等。“实现清晰要求逻辑清晰和表达清晰。这种清晰来自于精心的准备。为达到清晰的目的,设计师必须认真总结、理解和组织。”当图片与文字两者具备,图示的版式设计也要重点考量。 (三)违反规律: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分支专业如: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环节设计等均会有设计表述的规律可循。以服装规律为例,从最初灵感风格的确定,到后期设计作品在周边环境中的显现,均应该维系原初的灵感风格。在格调的维系下进而与服装的廓形、结构、色彩、工艺、配饰、着装者相互融通,完成服装、设计、人三者互动融通的审美活动。口如果在设计表述中添加了与原初风格相违背的服装元素内容,设计表述的整体风格就会产生混乱视觉印象,设计作品的整体格调将会下降,不利于设计表述的精准传播。 (四)走火入魔:艺术设计类专业中设计作品,无疑与艺术作品有很大不同。首先,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设计是以逻辑思维导向形态思维;艺术则是以形态思维为主线的思维模式。其次,创作目的的差异,设计是服务于实用与市场,艺术则服务于个人与精神。最后,培养方式的差异,设计教育有快速变更的弹性,具有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特性。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更多与其个人的精神世界相关联。中国高校设计类学生在入校前多会加试美术,由于这种先入为主的形态思维方式惯性作用,在入校后的设计学习中,没有得以及时纠正。造成在设计表述的时候会过分强化艺术氛围,单—从自我感觉出发,以形态为中心逻辑思维,完全忽略了专业规律与特性。且越走越远。(如图1)所示,某同学的毕设作品表述,有走火入魔之嫌。 三、设计表述的内容与方式 设计表述前期的表述层面是对设计过程与设计作品的图示阶段。根据设计专业的差别性,各专业所要求的内容与方式标准也不尽相同。下面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进行列举,能够为其他专业提供可参照的案例。 (一)灵感设计表述:设计灵感作为设计原初起点,好比设计成长过程中的种子。种子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与不可预测性。灵感可以具体到物,也可以是某种情绪,然而灵感却能够左右后续设计的大体风格调性。所以说,对灵感的反复咀嚼与品味,是设计过程的首次设计表述。(如图2)所示,图中概括了风格特征、好在哪里、关键词等讯息。我们可以通过灵感的设计表述洞察到设计灵感的风格指向与格调。深沉等作为灵感图片的关键词,会指引设计作品的发展方向和格调。 (二)面料设计表述:在这个环节中,面料设计表述具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性。当一个设计灵感要通过一种设计语言进行表述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一个陌生化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齐在中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面料的表述是建立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舞动,既要有自己的规律空间,又要保留自己的格调风格。那么,面料设计的塑型哪些是好或不好呢?我们经过反复的创作与选择,会发现设计其实是一个时间阶段性最佳解决问题的选择。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其设计规律要求具有设计图稿与面料表述的图示。同时,对待面料设计表述评价标准,我们总结为:耐看、有趣、轻松、简单。然而,每个人对“八字”标准是不同的。最后,评判设计的标准,似乎只能进入一个死胡同。我们无法指定一个恒定形态的作为标准(如图3)。 面料设计表述,作为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表述。即灵感表述中的风格指向与格调,应该顺应和继承最初那个种子的意愿,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总不能走着走着就走了调。(如图3)所示,面料设计表述中,经过反复尝试与选择的阶段性设计。在面料设计表述中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裁剪、形态、工艺等手段完成对灵感图片调性表述。 (三)品类设计表述:服装与服饰设计中的品类设计表述是面料设计表述完成后的阶段。在这个环节中,面料设计表述尝试作用在服装品类中。品类在这里是指服装中的典型部件,如衬衣领子、衬衣袖子、衬衣口袋、牛仔裤口袋、大衣口袋、西装领子、西装手巾袋等,指服装中约定俗成的形态部位。利用面料设计表述的成果,去尝试在服装品类中进行设计表述,有利于完成灵感元素和调性在具体服装形态中的实施。 这个过程应该是面料表述设计的升级版。也是对灵感这颗种子不断成长过程的记录。相对于面料设计表述,品类设计表述会受到服装品类形制与工艺的限制。闻一多先生把诗人的创作形容为一个戴着镣铐的舞者。“这个枷锁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就是服装所特有的规律,即服装规律。比如:面料、廓形、工艺、品类、结构、格调、着装者、着装环境等要素的均衡与考量。(如图4)所示,灵感图片中的鱼鳞与鱼尾元素,以及金鱼所特有优美灵动的格调,通过四次不断创作尝试完成了品类设计表述,图中右下为最佳状态。 (四)廓形设计表述:廓形设计是设计作品落地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设计者通过服装廓形尝试设计来表述灵感格调。这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环节,也是灵感元素再次陌生化设计。廓形设计就是服装外部轮廓的形态设计,通过廓形形态的设计来完成对灵感格调的表述,其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很多设计者在面对设计中的问题不置可否。 廓形设计前的设计调研,或许可以为廓形设计表述提供些参考。我们把设计调研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放在灵感关联的非服饰图片;另一块工作是调研服饰类图片。通过两次设计调研会洞察到原初灵感在服装廓形中实施的路径与经验。再经过几次的设计尝试,做到有的放矢,为成衣的落地做到有效支撑。 虽然在廓形设计表述中使用白坯布和半件的实验性设计可以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但是,在同样的限制性设计中,我们仍能看到落地设计作品的雛形。真正看到最原初的格调。(如图5)所示,经过反复设计与选择后设计尝试,作品仍保留了棉花糖格调。 (五)设计作品表述:设计作品的落地,是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如果说,设计作品落地前的尝试性设计均为限制性设计,那么,设计作品的表述就变成最后的舞动,也是最为精彩的篇章。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前期设计阶段的积累成果要转化在最后作品中。工艺、廓形、面料等要素均会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还会有适当的装饰和点缀,从而保证设计作品的完整性。同时,鉴于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规律,设计作品的审美特性必须在着装者、服装、穿着周边环境三者共振而体现。建立复杂思维的观测视角,设计作品表述就会变得明晰。 维度一:设计作品本身的表述。服装本身的审美特性建立在面料、工艺、廓形、饰品四者相互融合体现。这个方向的表述重点在于面料的质感与色彩的表述;工艺的细节与特性的表述;廓形的完整表述;饰品与服装的搭配表述。 维度二:设计师、着装者、服装三者共同参与了设计。在这个维度上的表述时,着装者成为了主角。当人穿上设计作品,服装作为对人体的包装功效才会显现,设计作品的价值才会体现。 维度三:穿着周边环境对于设计作品及其着装者意义不言而喻。穿着周边环境可以为着装者营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果说,服装是人体的包装和延伸,那么,穿着周边环境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对穿着设计作品的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以达到气韵天成的审美境界。就像是灵感种子成长、壮大后的吐纳与舒展,穿着周边环境的格调把控应该遵循最原初的设计理念。 三个维度的确定,为设计作品表述指明了方向和内容。作为设计表述的主要内容,设计作品表述的内容与形式变得尤为重要和考究,是设计过程最后的落地呈现,也是设计作品与设计师对外传播的主要图示,图示品质的好与坏,不仅仅代表图示本身。更多地流露出设计者在对待设计问题时的态度与追求、方法与方向、格调与品位,是设计者的自述。 (如图6)所示,设计师、着装者、设计作品、服饰点缀、穿着周边环境共同参与营造了设计作品的美感。 四、设计表述与人才培养 高校设计类专业中设计表述的人才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有效人才培养方式作为支撑。课程的设置、专业间的支撑、学科间的支撑、科学技术的弹性介入等均要考量。 (一)专业间交叉培养:通过前面文字的撰写,我们会发现服装与服饰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等设计表述均需要视觉化形式去呈现。专业间的交叉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在服装设计作品的表述中,视觉传达专业中版式设计的支撑变得尤为突出。环境艺术专业设计表述中,除了版式设计,还会得到工业设计中模具制作的支撑。显然,高质量的设计表述需要其他专业特色的有效支撑。 在专业间交叉培养中,要回避仅限于在本专业圈子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专业交叉点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版式设计就是专业交叉点上的培养重点。 (二)学科间的交叉培养:设计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虽有着根本性区别,然而,用跨学科发展的思路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定式思维。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为例,设计表述需要众多学科来填充。 1.服装工程:在服装与服饰设计表述中,服装工程好比是服装的建筑工程师。可以借助人体三维视图完成人体与服装贴合度的表述。在个人高级定制中,可以通过扫描人体建模,完成个人人体数据的采集,为服装中的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服装工程中的诸多优势在服装与服饰设计表述中的工艺设计、色彩设计、结构设计、机器设备、流行风格数据采集、受众人群采数据、服装种类优劣评析等环节,均能提供更为广阔、科学的有力支撑。 2.纺织材料:纺织材料是服装行业的上游产业。上游产业科技变革会直接影响到服装行业乃至服装与服饰设计。例如上游产业中呼吸性(GEOX)面料研发,造就了高端户外服饰品的设计;呼吸性速干面料的研发,造就了贴身运动服饰的设计;材料3D打印技术的成熟为服饰面料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纺织材料技术在设计表述中的参与,使得设计表述变得更加专业,有根有据。 3.互联网:设计表述的价值在于设计作品与理念的有效传播。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为设计表述提供了更为快速、便捷的传播模式。同时,对设计表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中诸多传播平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可能,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电商、直播等自媒体平台为设计表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设计作品表述带来了诸多思考。 4.大数据:互联网的生活方式,记录了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這些千百万甚至上亿次的记录、积累、沉淀为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可能。我们已经可以借助大数据,建立服装款式、色彩、工艺、尺码、购买、库存、销售等数据库,从而通过大数据信息的反馈,精准覆盖产品销售数据与产品设计的关联性,进而为设计表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最终实现设计表述科学预见性。 5.人工智能:互联网、计算机、大数据三者间的协同工作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将会使人类社会面目全非。人工智能在设计表述中的运用,应该是时间问题。产品设计表述中,除了我们前面提及到的产品详尽信息,还应该呈现出产品潜在购买者数量、购买场所、购买时间、购买量、购买者所在地等精准信息。设计师应该为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表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课题。虽然建构在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专业性。却真实反映着设计专业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见识、格调。从最为原初对设计表述在表述层面的明晰性、美观性、有效性、专业性等,到专业间、学科间的交叉支撑和填充,再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设计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文化兴国大背景下,设计表述作为产品设计有效竞争手段,将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