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小学数学复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
范文 | 章亚玲 [摘 要]开展有效的复习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养成自觉的复习习惯,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复习教学中,对课前自主复习及复习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改进,能有效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主复习;知识网络;查漏补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43-03 对于如何读书,华罗庚先生主张先“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学生先理解教材,做大量的变式练习,积累知识和技能,即“从薄到厚”,而后由熟生巧的阶段,即“从厚到薄”。复习课正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梳理提炼”的阶段。目前的复习课通常包括三大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回忆知识点;第二环节,围绕知识点做练习题;第三环,节完成综合性强或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这种复习课虽然层次分明,有梳理、有训练,但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复习教学只停留在“厚”和“熟”上,没有延伸与升华。“熟”如何能生“巧”?如何能让学生厚积而薄发?为此,笔者对课前的自主复习和复习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笔者对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设计如下: 你是怎么复习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呢?请写出你的真实做法。 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 从统计结果来看,没有进行复习的学生占了11.3%,这部分学生认为复习并没有具体、固定的作业要求,教师不方便检查,因此钻漏洞,能不做则不做;只复习重点内容的学生占了58.5%,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复习方式,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作用;30.2%的学生复习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并做了大量的练习,有部分学生还做了额外买的习题,可学习的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很多学生对于复习不知从何做起,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拔,才能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为其后续学习提供保障。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复习,是亟待当今教育教学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自主复习 (一)自主梳理,形成网络 ![]()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因此,复习课的中心教学环节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在40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能熟能生巧,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显然是有难度的,而让学生在复习课前先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在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知识网络图对自己的认识结构进行精加工,把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串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本单元的知识点、概念和要点,组成一张系统的思维导图。知识网络一般可采用画表格或绘图等方式去构建。 如复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时,可构建这样的知识网络: 从表一来看,在教师没有进行指导前学生并不懂得使用知识网络图去整理所学的知识。因此,复习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网络图(如表二所示),让学生将其中的信息补充完整,也可以在班里征集“复习金点子”的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诱发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活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都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网络体系中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化、条理化。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展示教师自己设计的知识网络图,这对学生的复习会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根据教师制作的网络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再整理,往往会有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查漏补缺,熟能生巧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分数记录表”“错题库”“大扫除”等方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而熟能生巧。 1.分数记录表 在每一次的单元测试后,要求学生在答卷发下来后的10分钟内先做一个简单的记录,将数据填入得分记录表中(如表三所示)。教师先不讲评试卷,让学生自主进行首次订正,并做好标记,然后将首次订正后的得分填入表格中,將测试得分加上首次订正后的得分,算出实际应得分。因为学生在没有任何提醒和反馈的前提下自行订正,这是一次“自我反思”“自我否定”的过程,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可允许学生将首次订正后的得分加入成绩中去,填入实际应得分。教师讲评后,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订正,并根据情况进行加分,填入表格中。 2.错题库 建立错题库并不是传统的将错题抄入一个本子中,再写上一段反思,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复习,但学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订正作业或试题要花费的时间更多,因此对所有错题进行整理和反思显然不太现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于重要错题打上“☆”标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复习时直击要点,查漏补缺。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只需将打有“☆”的错难题重新复习一次即可。 3.大扫除 在自主复习时,要求学生对平时的错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已知错题的原因和错题的改正思路,可将序号上的“☆”擦去,如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就需要新加“?”标识,方便在复习课时进行交流。 二、自主复习课教学范式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复习教学范式研究是对传统复习课的扬弃。现在的复习课大多是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解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一 看就会,一做就对”。但这种复习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代教育学角度看,复习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知识点的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二是知识的提炼,主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三是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意境。数学自主复习课教学操作程序如下: 三、自主复习课教学案例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复习与整理为例。 (一)小组交流,构建网络 (1)选出组内设计得最好的知识网络图。 (2)交流在自主复习中遇到的困惑。 (3)选择本单元的一个知识点进行交流,并准备几道练习题。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成果。 ②让学生在小组内选出设计得最好的知识网络图。 ③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和出题能力。 (二)质疑提炼,形成方法 (1)各小组展示本组最好的知识网络图。 (2)由小组代表讲解其中一个知识点的整理情况。(在这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互相提问的习惯、以优帮差的习惯、争论的习惯等) (3)由小组代表出示准备好的练习题,其余学生解决问题并说理。 【设计意图】 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②让所有学生都获得锻炼的机会。 ③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最好的知识网络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为下一次的复习整理做准备。 (三)综合运用,对比提升 (1)教师找出复习内容中的易错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交流。 【设计意图】 ①易错的知识点应是重点复习的知识点,单独拿出来处理,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 ②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知识网络图,由学生进行讲解。 ③教师制作的网络图往往比学生制作的要更深入一些。通过对比师生的网络图,总结制作网络图的方法,可提高学生制作网络图的水平。 (四)巩固拓展,引领思想 (1)基础练习。 (2)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丰富多彩、层次清晰的巩固练习,由浅入深,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深化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小结 总之,要想让复习课上得生动有趣,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坚持主动梳理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会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并形成习惯。其次,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将课堂交給学生,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1]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顾泠沅,易凌峰,聂必凯.寻找中间地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斯苗儿.浙江省优秀论文汇编[C].杭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4. [4] [美]D.A格劳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 崔允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周炳炎.新课程背景下复习课教学范式的探索[J].小学教学,2008(5). (责编 罗 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