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产品设计综合表达的编排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
范文 | 俞凯 摘要:为合理设计编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是通过调研做学情对比分析,将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以竞赛的形式来促进教与学,将“产品设计综合表达”灌输到编排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该改革模式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设计综合表达的实操能力,为后期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产品综合表达 编排设计 学情分析 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4-0117-04 引言 《编排设计》是针对产品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产品设计专业而言,《编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应区别于视觉传达、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其核心内容不应只停留在视觉版面编排的教学上,而更应侧重于产品的设计综合表达上,通过多维度、多手段的表达方式让产品的特征精准、快速地传达给用户。它是贯穿产品设计专业四年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素质。 近些年国内部分高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专业通过教学改革已将《编排设计》课程名称更改为《设计表达》《设计综合表达》。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學大纲中设置《设计综合表达1》《设计综合表达2》,足以看出其课程体系在基础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其教授的内容及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构建需要多方位的包涵,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应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这些方面,足以体现其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产品设计综合表达相关概念与编排设计课程的界定 产品设计综合表达是通过“设计表达手段”进行多方位地呈现产品设计的内容与信息[1],基于编排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多维度的产品视觉展示。其覆盖面较广,包含设计前期准备、设计概念构思、设计方案展开、设计方案定稿、设计发布等内容。但由于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编排设计课程共48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和实践部分分别为16学时和32学时。因此,在有限的三周内,将课程的核心内容放置在产品前期的文案构思模块到后期产品海报展示模块(图1)及产品汇报演讲等方面。 二、编排设计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产品设计专业编排设计课程应全面考虑课程后续的衔接,作为产品专业学科核心基础课程,其具体研究内容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将创造性的设计思维贯彻于设计表达过程之中,并运用“设计表达”进行交流与传播的能力。学生能否掌握编排设计的设计方法与思维尤为重要,并在后续课程“实践训练”中能否灵活应用尤为关键。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规划不合理 目前国内大部分综合性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编排设计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偏向于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编排设计教学大纲内容包括版面编排的历史、版面编排的原则、版面编排的造型要素、版面编排的形式原理、文字和图片的编排等。并未从产品设计专业角度进行设置,以至于学生未能及时掌握产品海报制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版式的效果与形式美法则上,没能真正训练学生用逻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以及进行设计综合表达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后续课程中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与衔接,对所学的知识点不能及时有效地应用与提升。 (二)教学案例选择陈旧 以往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设备讲解理论知识时,案例的选择往往偏向于标志、VI、书装、报纸、海报等方面,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产品设计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尤其在讲解产品设计海报时,单纯的“平面设计海报”案例不足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其各个板块所需呈现的内容。而产品设计海报的制作及目的是为了使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以及能够读懂产品本身的信息。 (三)教学效果不佳 从以往的编排设计教学效果来看,课程的核心内容并未完全体现出产品设计专业对于《编排设计》能力训练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1.没能真正掌握课程核心知识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强化学生的核心技能:(1)掌握产品效果展示的步骤与方法:用简明扼要的图形与文字,把产品的设计亮点、设计理念、产品特点、产品性能和功能、使用方式及步骤等表达清楚;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示产品的外观特点、功能特点、结构特点、使用特点等内容。利用编排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从产品设计思维的角度进行产品展示展板效果图的设计。(2)使产品最终的视觉呈现效果具有吸引力,通过平面设计的手段让用户轻松地读懂产品的大致信息,将产品的价值与优势、使用场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没有形成良好的产品排版意识:由于以往的知识传授偏向于视觉传达专业,因而停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是平面设计。一方面没有灌输产品编版的知识要点,另一方面学习的方法与要点出了偏差,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产品排版意识,间接导致产品排版的能力缺失,尤其到了高年级更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的最终原因所在。 (四)教学方法单—及学情分析不够到位 在实操环节中,—方面没有针对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点进行一对一示范与辅导,对于学生作业的反馈也只是通过口述的方式来提出修改意见,导致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与掌握知识要点,甚至有些学生出于害怕修改、或害怕没能理解老师昕表达的内容而导致效率低下,形成被动式的学习。 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动态,仅仅从作业的呈现上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的真实反馈,导致过于片面和主观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没有很好地进行学情分析,没能真正地去了解学生,只是一味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学习。 2.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视觉传达授课方式与平面训练模式,以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角度结合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太湖奖设计大赛等关联度极强的实际竞赛课题。作业的设置上围绕竞赛主题内容进行任务布置,并与课程章节内容逐一对应起来,由浅至深、层层递进。 首先结合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将知识点及相关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共五大版块。理论部分为编排设计的发展与变迁、版式设计与原理、基础模块能力训练、信息图形化,实践部分为综合设计表达,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其次通过竞赛训练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产品海报制作的基本要求与框架构建,能够有条理、有逻辑、有视觉美感的呈现产品的特征与功能亮点;(2)掌握设计综合表达的媒介,通过文字媒介、图像媒介、造型媒介等进行内容进行表达;(3)掌握设计综合表达的基本流程、基础模块训练能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将专业竞赛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 最后在考核评价上打破以往单一的作业考核方式,将作品陈述答辩纳入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中[5]。学生结课时,按照竞赛的决赛路演答辩流程与要求,制作五分钟内容的答辩PPT,运用设计综合表达的能力,分别从设计调研背景、设计定位、概念展示、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产品创意思维和概念表达[6]。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1.编排设计的发展与变迁模块:第一章学习中,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应用。课后通过选定的竞赛主题进行案例分析与优秀作品解读,完成一份调研分析报告册。课上结合所学内容,利用当下编排设计的版式风格,对调研报告册进行文案策划与版式设计。要求研究内容详细、新颖,内容编排简洁美观大方。并让每位同学课后做好演讲准备,在下堂课进行分享与交流(4课时)。 2.版式设计与原理模块:第二章讲解时,结合学生课后作业中发现的问题点进行重点讲解。在中间环节让每位同学汇报调研报告,教师进行逐个点评与分析,并结合讲解上届案例让学生学习与参考,最终完成课程小作业。课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收集与竞赛主题相关的优秀设计作品案例(4课时)。 3.基础能力训练模块:第三章训练时,重点讲解产品海报制作方法与要点,并结合教学案例集、实践项目集,以及学生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同时打印出来的案例与项目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设计作品所表达出不同的表现手法与视觉效果。根据课上分享的获奖案例集,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并归纳、总结历年来作品的种类与获奖概率。课中结合大赛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点进行设计构思。课后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与头脑风暴的讨论结果,从中提取设计灵感,并用报告册的形式进行呈现(8课时)。 4.信息图形化模块:第四章学习时,解决学生如何将前期研究的文字内容通过图形化的语言呈现,打破原有文字表述的束缚,利用图形与图像符号进行表现。在此阶段结合学生课后作业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整本章的知识构架。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问题表述时,习惯用大段文字进行罗列,容易使观者产生疲倦,且不便于阅读。因此需要学生能够将重要的关键词进行提炼与放大,同时借助于图形符号、图标、图像等形式将重要信息内容呈现出来,使其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图2是学生通过前期理论研究的梳理与归纳总结,对设计问题点及设计构思以图形化的形式进行有逻辑、有条理的视觉呈现,其中涉及到表述复杂事物的逻辑与流程关系时,用点、线、面、箭头、图形化元素与文字的结合方式进行设计,使内容条理性强又显得专业(8课时)。 5综合设计表达(实训)模块:第五章实践时,每位学生根据前期选定的主题类别进行深入研究。整个过程全面、多样性的加强“过程性”学情分析。期间教师进行课上与课后辅导,微信群随时跟进。并根据每位学生完成的不同进度进行课后分批辅导。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逐渐构建产品海报排版意识。 学生通过前期研究过程与设计构思进行方案的细化(图3),利用前几章节所学的知识点与技能进行呈现。在思考问题上以对比的方式(以前与现在)、以问题导入的方式、以物体本身结合创意灵感物的方式进行创作,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草图绘制,通过设计软件三维建模与渲染完成设计作品。最后通过主效果图及标题的视觉设计(3a)、灵感来源图及问题图的图形化表达(3b)、使用说明图及功能原理图的详细解析(3c)、场景环境图的人物结合(3d)等进行深入的设计综合表达。且在最后结课时,每位学生制作五分钟的汇报PPT陈述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每位学生根据建议进行终稿的调整与完善,并上传最终参赛作品(图4)。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让学生掌握产品综合表达的技巧与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平面视觉表现与产品展示设计能力、产品海报展示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海报条理框架表达能力、产品亮点与特点分析能力、PPT报告展示与演讲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基于产品综合表达的编排设计课程的重要性(24课时)。 (三)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课堂教学中通过探讨式的形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并确定感兴趣的竞赛主题。17级产品专业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或太湖奖设计大赛两个赛事。最终编排设计课程中产出的多件成果荣获多个赛事的奖项。其中第八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17级产品专业两个班级44位同学在课程中共产出60件参赛作品,共获得一项铜奖、三项优秀奖和三十四项入围奖,其中入围率占全国各大高校9.36%,如图5。 另外“多规格扳手”获得第八届太湖奖设计大赛铜奖。“母婴游泳圈”、“源头活水”获得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及入围奖。“Concenient Medicne”获得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不仅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成果,更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为下届起到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启动第二轮编排设计课堂教学实践,以18级产品专业两个班级作为第二轮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对象,在开课前对18级产品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并针对17级产品专业学生反馈的信息及问题在后续的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 结语 本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反馈,更加明确基于学情分析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同时编排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停留在传统的平面设计表现技法上,而更多应该关注产品本身的综合设计表达上,因此需要教师自身对产品设计的表达有独到的见解与实际的项目经历及经验。在传授知识时让学生能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而进入实践训练的过程,能够在产品设计综合表达上将标题文案设计与字体设计、主效果图设计、设计说明、问题图设计、灵感来源图设计、故事版设计、使用说明图设计、结构图设计、使用场景图设计等方面进行美感的呈现与逻辑性的表达。这除了强化学生的邏辑思维与平面设计感知能力外,更需要教师能够有更完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实际赛事训练强化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训练地过程中建立专业的自信与学习的动力。. 项目来源: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一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产品设计综合表达下的<编排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2019JK22)。 参考文献 [1]许江,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2]郑昕怡,王倩,设计综合表达[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3]张凌浩,曹鸣,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再定位:从方法导向到问题导向[J]装饰,2016,(07):128-129 [4]李若辉,基于“互联网,的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研究[J]设计' 2018,(13):94-95 [5]尹琳娜,以设计专业为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究[J]设计,2016,(19):94-95 [6]邓嵘,关于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教学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考——以扛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设计,2017,(12):118 - 1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