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敦煌莫高窟华盖图案装饰纹样研究 |
范文 | 周咪 朱华 关键词:华盖图案 纹样 色彩 结构 世俗性 引言 华盖原在现实生活中是用作帝王或贵官所乘马车上的车盖,后经过概括和美化形成敦煌装饰艺术中的华盖图案。华盖图案与其他敦煌装饰图案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透视感,非完全平面化而是表现出一定的平视、仰视感,在造型、装饰、用色手法上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一般多以华盖、宝盖来泛指装饰富丽的、具有身份地位之象征意味的伞盖。 华盖图案以伞造型为基础,由伞盖和垂幔两部分组成,伞盖顶部一般以莲花纹为底相连着火焰宝珠纹为顶部装饰,伞盖内部中心倒悬着一朵巨大的莲花,伞盖四周边缘用火焰宝珠纹装饰,边缘垂坠璎珞,璎珞装饰飘逸精巧,由穗状物和珠宝组成,即使是静态图形都给人以摇曳生姿之感。不同朝代的华盖图案各有特点,比如盛唐时期出现结构更为复杂的多层华盖,宋代的华盖图案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造型更为简单,颜色以青绿色为主,璎珞装饰变大,具有异域风情。虽然华盖图案形式相对简单,但它也有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尽管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却始终与壁画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如图1)。 一、世俗性和动态感 (一)世俗眼中的华盖图案 在现实生活中,华盖象征着等级、身份、权力,体现了对帝王的崇敬之情。普通人在看到帝王所用车盖时需回避行跪拜礼。在佛教中用于佛、菩萨等佛陀的头顶之上,表示佛陀圣身。佛教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形态,这种佛教观念恰恰反映了世俗生活。人们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造就了敦煌莫高窟的艺术表现形式,华盖图案也体现了佛教观念和世俗观念紧密结合的特征。先民在佛窟中造华盖有3个含义:一是希望得到诸佛菩萨的保佑庇护,二从壁画内容上来说,在佛陀菩萨头顶造华盖可以起到区分的作用,三即是为了观赏的美观性,从这三个角度出发,都使得华盖图案受到重视。 (二)不动之动的华盖图案 华盖图案虽然是静态的图形,但是其结构里蕴含着一种动态感。首先从图形心理学的角度來看,人类本能地喜欢简单结构的图形。以绝对对称均衡的藻井图案来说,一眼看去其线条和色彩繁杂,但是仔细观察时不会感觉毫无条理,因为藻井图案内部组织结构简单、色彩和图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华盖图案在敦煌图案中是典型的异形图形,一眼看过去结构复杂,但是仔细观摩这些图形会发现华盖图案大致都是囿于方形、菱形、三角形这几个基础图形来进行创作的,并呈现一种绝对的左右对称。从动态图形角度来说,物体沿着与轴相同的方向移动。(如图2)若华盖图案囿于矩形为框架,华盖图案的运动规律就是从十字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射。同时华盖图案是严格对称的图形,纵向对称轴将华盖图形均匀的分割成左右两个部分,中央的莲花纹样就像是磁场中心,华盖图案的其他部分围绕着莲花纹样进行动态走向。将华盖图案放置到整个壁画中来看,壁画中的菩萨身形优美,有着慈悲温柔的人物动态感,而作为渲染氛围的华盖图案在设计时考虑其动态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基本结构简单的前提下,结合华盖图案的目的,会发现用各种纹样来丰富华盖图案,达到气势磅礴之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组成纹样 华盖图案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纹样组成,纹样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每种纹样都在佛教及社会领域有着各自的角色。装饰纹样可以在丰富华盖图案的同时,还可以烘托画面营造出庄严的氛围,使跟宗教有关的绘画题材显得没有没那么死板,增加画面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观察历朝历代的华盖图案,可以总结出不论华盖图案经历怎样的变化,它的组成元素中有四种纹样是固定不变的,即莲花纹、卷草纹、火焰珠宝纹、网格纹。以下对这几个纹样的从造型和象征意义方面进行分析: (一)禅意高雅的莲花纹 从装饰性的角度来说,莲花纹装饰在华盖图案的各个部位:盖顶、盖身、盖内。其形态脱离了现实意义中的莲花,华盖图案中的莲花形状简练概括,结构更加简洁、并运用了平衡与对称,在整个华盖图案中莲花纹具有仪态雍容的装饰美。 从民俗的角度来说,由于莲花被养在民间池塘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很多跟莲花相关的哩语,比如“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寓意是不管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努力向上就会有所成就。莲花还受到了文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关于莲花创作的诗词不计其数,人们也喜爱用莲花象征自己高尚的品性。莲花的形象和寄义完全符合东方文化的风雅、静寂、喜悦、超脱。莲花所蕴含的禅意与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和民众敬仰。 从象征的角度来看,佛教中的莲花纹样象征着净土,在佛教创建之前,古代印度认为莲花是王者风度的象征信物,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佛教把莲花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世俗概念和佛教的教义条规进行结合,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的崇敬之情。古代人类由于生产力的局限,认为是大自然给予人类这一切,对于自然有着天然的敬畏心理,为此常给大自然赋予上神仙的角色。所以人类经常在与生活相关的器皿上雕刻莲花等相关植物纹样,祈求得到大自然的庇护。其次是对生殖的祈祷,古代人类对于繁衍后代非常重视,莲子是多子的植物且莲花瓣与女性生殖器造型相似,因此莲花被人们赋予了强大繁衍能力的生殖象征。莲花纹样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倾心,这种意义通过外形、象征、谐音表达出来。有了这种对莲花纹样的爱和尊重,祖先们自然而然地把莲花纹样大量应用在藻井和华盖中,表达出其宗教中神圣的意义。 (二)动感繁复的卷草纹 从造型的角度来看,卷草纹样由于漩涡形式、S形式、波纹曲线形式具有韵律的动感状态,绵绵不断。从视觉上就可以给观赏者一种活泼磅礴之势。卷草纹来源于印度,到了唐朝受到开放的国风文化,兼收并蓄产生了极具中国文化特征的卷草纹——“唐草”。这一阶段的卷草纹样具有波涛滚滚的气势、强烈的节奏感和初见惊为天人的风格。如图,初唐时期的卷草华盖图案,以卷草纹样相伴花朵构成了整个伞盖的外形,复杂中又有条理,远观有磅礴之势,近看感觉线条下暗藏波涛汹涌。与莲花华盖相比,卷草华盖层次更为丰富、装饰也更加华美。唐朝将卷草纹大量用在华盖图案中,使得华盖图案看上去华丽且富有生命力,繁复富丽而又自由奔放,从侧面映衬出气势恢宏的一代“唐风”。 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有卷草纹样有生机勃勃,祥瑞之意。从图3中可以看出与花朵相伴的卷草纹,远观形态与祥云的神气相似,这种卷草华盖与佛教的理念更为融合。 (三)庄严光明的火焰宝珠纹 “摩尼”是梵文mani的音译,摩尼在佛教中属于庄严类图案。传说摩尼可以消除灾难、疾病,任何愿望,都可以通过摩尼宝珠求得,所以摩尼比之其他庄严类的图案更为盛行。摩尼宝珠象征无上的般若智慧,又具有种种神功妙德,主要用于佛教庄严具的装饰。而火焰纹从佛像中来,象征着神圣、威严,燃烧着的焰火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意。 在华盖图案里,火焰宝珠纹一般出现在两个部位,一种是在盖顶,另一种在盖身四周作为点缀装饰,盖顶的火焰宝珠纹比盖身更加复杂绮丽,盖身的火焰宝珠纹有2种模式,如图4。a是初期的表现,初期宝珠纹形式简单,火焰纹只有一个火苗。到了b时期,火焰宝珠纹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火焰纹增加了4 -5个火焰,火焰纹更为奔放热情,宝珠纹的形式由原先两个圈演变为后期花瓣状形式,还有将3个宝珠纹通过透视的方式堆叠在一起,有立体感的同事也显得华美夺目。 华盖图案的火焰摩尼宝珠纹常常以火焰纹组合摩尼宝珠出现,很少有一些宝珠纹单独出现。火焰宝珠纹常与莲花纹相伴结合,一般位于华盖的顶部,以及伞身上的装饰部位。摇曳生姿,为华盖图案增添了许多光彩。如图5,火焰珠宝纹在华盖图案中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a是火焰珠宝纹与向下伸展的莲花纹的简单造型置于华盖图案的顶部,或者以两层上下结合的莲花纹与火焰珠宝纹结合。还有一部分的莲花纹是加有花蕊装饰的。第二种类型b就是在莲花纹和火焰珠宝纹组合的基础上在下方增加上一个小型的伞盖一起作为顶部的装饰,这样复杂的造型基本在唐代时候出现,唐代的华盖奢华华丽,不仅伞盖顶部的装饰用了两三层,多层伞盖身也是最常见不过的。 (四)精致诗意的网格纹 网格纹是垂坠式华盖的一种特有的装饰形式,在华盖四周垂下薄薄的纱帘做装饰,一种为布料材质,以网格纹作为垂坠,另一种是薄薄的纱网材质,以细细的线组成网格纹负载在纱上,网孔又疏又密,亦有珠宝璎珞装点,优美之余,更是枝繁叶茂、栩栩如生。 网格纹可分为两种类型(如图6),a类是由两条平行线交叉组成正菱形纹格;b类即是交叉实心网格纹样,实心类网格的纹样复杂,也更为华丽。第一种是在菱形纹的基础上融入十字纹组成菱形米字纹,第二种是方格纹和实体菱形纹的组合,经过有规律的排列、交错、重叠达到异域华美的感觉。这种菱形纹和方格纹简单却富有动感。从象征性角度来说,这些并非是先民偶然创作,而是在大量的实践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几何符号。具有原始的巫术和礼仪的含义。 三、东方绘画理念的色彩倾向 几千年来,敦煌装饰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要探究华盖图案的色彩,首先要了解敦煌图案设计的用色理念。敦煌装饰图案出于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欲望,喜用鲜艳的色彩对比与黑、白、灰等中性色进行配搭。色彩倾向是沉着而高雅的,同我国传统的绘画理念一致。 华盖图案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因在线条上已然很富丽缤纷,所以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说,华盖图案的色彩不应过分夺目,处理好华盖图案线、墨、色之间的层次及内部透视关系为第一目标。唐代的华盖图案配色上主要是以棕褐、朱砂的暖色为主调,用石绿为辅色,从色相上来看,石绿与棕褐、朱砂互为冷暖对比,给华盖增添了一抹清冷俏丽。细节处使用一些近互补色,使得华盖总体看上去纷繁却不迷乱。正是由于偏爱某种颜色和色彩结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敦煌装饰图案色彩。 在敦煌莫高窟唐代第六窟内发现为达到精致富丽的效果,华盖图案喜用金箔贴金、描线的绘画技法。结合实际情况思考莫高窟内常年无光,参观者以蜡烛进入窟内时,贴了金箔的墙壁会有一种熠熠生辉,金碧辉煌之感,菩萨也愈加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从政治角度来说,更方便统治者利用佛教统治群众,不得不佩服造窟者的巧思。从华盖图案的色彩系统中可以窥见敦煌图案色彩是传统文化观念、哲学思想、宗教精神的碰撞结果。 四、华盖纹样对现代设計的启示 (一)纹样的结构重组 华盖图案上纹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装饰纹样进行研究可以给现代设计很多启示,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从自身的造型展开衍生,比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伞重新设计,将华盖图案直接应用到伞的造型上,在外观上好看有钱,在象征意义上有庇护的意思。一把伞变成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2.将装饰意味厚重的华盖图案提炼和变形,使之适应现代设计的需求。比如说选取唐代某一代表性的华盖图案,将其元素打散进行重组,这种重新构成的方式已然不是传统的华盖图案,但是又具有华盖特色的抽象几何图形。或者将提炼的元素,将元素简化为单一的符号,这种符号具有华盖图案的象征意义,将之进行应用既具有现代意义,又具有符号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色彩激发情绪 华盖图案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即夺目绮丽又具有传统中国特色,色彩可以激发人类情绪,通过色彩可以给消费者一些积极的隐性暗示。将华盖图案的色彩应用到一些传统的文创产品或者食品包装上,可以提高产品的购买率。传统色彩对戏剧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将华盖图案的色彩提取出来,通过提高明度,降低饱和度等手法,使独特的东方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语 敦煌学者常莎娜就以卷草华盖装饰为灵感,用卷草相伴百花完成了首都民族文化宫大门的设计。它不仅契合“团结进步”的主题,又体现我们身后的民族审美底蕴,给设计师们示范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生活中。设计师从图画,雕刻工艺等传统艺术作品中获取灵感,在前人作品中获取一些美学原则进行现代创新应用已然成了一条方法论,叫作“来自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我们研究并把握华盖图案的组成纹样、色调等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承继发展中国设计。唯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源泉,艺术的创新才具有永远不衰的潜力和创新发展的风格。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