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有序的变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范文 | 邱雄艳 付小瑾 袁巧美 [摘 要]通过变式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搭配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变换、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符号化的呈现形式和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凸显有序、全面的思维,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变式教学;有序;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4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数学课程内容,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的表述很清晰地表明,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知其然”(结果),更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原因与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搭配问题”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排列与组合类的数学知识范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较二年级有明显提高,不仅内容复杂了,还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探究事物的排列与组合,学会用符号表示事物,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发展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下面,笔者以“搭配问题”为例谈谈如何在有序的变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熟悉的情境变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境一】六一儿童节到了,丽丽想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儿童节活动,她的衣柜里有 件上装, 件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情境二】丽丽穿好衣服后,准备吃早餐,早餐中饮料有 种,点心有 种,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要想一周(7天)早餐的搭配都不一样,怎么办? 【情境三】吃完早餐,丽丽准备出门。她从家到学校必须经过邮局,从家到邮局有4条路可以走,从邮局到学校有3条路可以走,丽丽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 情境四:丽丽的好朋友明明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公园,一共有8条路可以走,那么从家到公园,从公园到学校各有几条路?你能表示出来吗?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衣服搭配、早餐搭配、路线选择等熟悉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把知识与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了“用数学”的快乐。 二、 在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中,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情境一中的问题变式: 问题一:一件上装、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通过提问和操作板演,给出搭配的定义,强调搭配要一一对应) 问题二:两件上装、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以此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问题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找到表示搭配方法的多种形式,并比较得出最优方法) 问题四:三件上装、三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巩固、运用最优方法) 情境二中的问题变式: 问题一: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先分类,再搭配,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问题二:要想一周(7天)早餐的搭配都不一样,怎么办?(理解乘法算式的算理,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 问题三:饮料和点心各增加一样后共有几种搭配方法?(提炼最优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在探究环节中,由简单的一配多问题情境变式为二配多问题情境,再提升为多配多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复杂化的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搭配衣服时,由先确定上装变式为先确定下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巩固练习环节,由“3种点心和2种饮料,有几种搭配方法?”变式为“饮料和点心各增加一样后共有几种搭配方法?”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而后将“丽丽从家到邮局有4条路,从邮局到学校有3条路,丽丽从家到学校有几种不同的走法?”逆向变式为“明明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公园,一共有8条路可以走,明明从家到公园,再从公园到学校各有几条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在符号化的呈现形式中凸显有序、全面的思考 [教学片段] 师:若现有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1(数字与字母连线,如图1):1代表白色上衣,2代表外套,A代表花裙子,B代表裤子,C代表短裙。有6种搭配方法。 生2(文字连线,如图2):衣、衣分别表示白色上衣、外套;裙、裤、裙分别表示花裙子、裤子、短裙。有6种搭配方法。 生3(数字序号连线,如图3):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白色上衣、外套、花裙子、裤子、短裙。有6种搭配方法。 生4(文字表述):上衣—花裙子,上衣—裤子,上衣—短裙;外套—花裙子,外套—裤子,外套—短裙,共6种搭配方法。 …… 本节课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有序等数学思想。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找到搭配方法并表示出来,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又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文字、图画、图形、字母、数字等),展示思维过程和思考結果。一方面,学生学会了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结果,体会并理解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在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在呈现数学结果的同时注重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本节课,笔者首先创设“丽丽怎样搭配衣服”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穿衣搭配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在最简单的“一配多”到“二配多”再到“多配多”的操作、观察、分析、交流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搭配方法,初步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练习,拓宽数学模型的外延,得到稳固的模型。 总的来说,教师要有实施变式教学的意识,并把握变式教学的实质。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梯度的问题设计,方法与规律的归纳,假设之后的新问题挑战,这些教学环节都是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观察和思考,在交流讨论中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在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责编 黄春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