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范文 李玲
[摘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中,适当构建数学模型,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80-02
前人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教师应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及辨别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正所谓“学起于思,学贵善思”,强大的逻辑思维是学生理解知识、探索知识和发展创新的关键。逻辑思维能力是综合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判断、论证、概括等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事物的原理和规律,从而得出理性结论的一种能力。数学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理性价值及思维光芒,数学教育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及概念,深入探究并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体现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内涵。许多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日渐感到学习数学很困难,究其原因,多是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导致。为了改善这个情况,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做好基础知识教学,还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研究习惯,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特定的教学范式作为指引,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及多元化,因而有必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1.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中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及教学过程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也显得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明确学习目标和动机,了解自己应掌握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设计往往是围绕具体的知识点确定的,而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积极改变这一现状,切实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中,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九九乘法口诀时,教师可设定双重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斜看乘法口诀表,观察其特征,探索其内在规律。教师再根据这些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即讲解、整理、探究、应用等环节,以此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2.构建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构建數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或现象,分析数量及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应用数学原理和数学概念解决问题。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理性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理性地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先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继而让学生自行进行折纸、涂抹、计算,得到算式[45÷2=25]。有的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着手,将[45]平均分成2份,就是[45×12],即[45÷2=45×12=25];有的学生是基于“整数除法的意义”,将[45]分成2份,每份是[25],然后进行计算,即[45÷2=4÷25=25];还有的学生基于“商不变规律”,将除数转化为1进行计算,即[45÷2=(45×12)÷(2×12)=25]。这几种算法都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种算法,探讨哪一种最优,再将例题中纸张的[45]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算算每份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猜想、探讨、论证等过程,总结出第一种算法最具一般性,在分数除法计算中最为适用,且应用最为广泛。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并未直接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构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模型,使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比较探究、建立模型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的认知和思考,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的,且他们的逻辑思维容易受到感性经验的影响,因此借助实践操作活动,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将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找出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用黄线镶了边的圆,要求学生指出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继而将黄线取出拉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圆的面积指面的大小,而圆的周长展开后是线段。学生借助操作、观察活动,不仅能清楚地区分出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而且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差异,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小学数学大多研究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是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概括和抽象,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发展数学逻辑思维的环境,有计划、有顺序地指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圆锥容器、圆柱容器、沙子等实验材料,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并要求每组学生先将沙子装满圆锥容器,再将圆锥容器里的沙子倒入圆柱容器,反复操作多次,直至装满圆柱容器,然后观察其中的规律。学生带着任务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相互讨论,最后分组汇报,第二、三、四组学生的结论是倒3次才可将圆柱容器装满,因此,圆锥体积为圆柱体积的1/3;但第一组学生发现要倒6次才能将圆柱容器装满。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出圆锥容器和圆柱容器的底面积和高的差异,他们发现第二、三、四组学生使用的圆锥容器和圆柱容器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而第一组学生使用的圆柱容器的底面积和高都大于圆锥容器的底面积和高,据此,教师顺势引出“等底、等高”这些概念,借此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培养。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层面及教学方法,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积极探索贴合学生特点的培养路径,进一步提升培养的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焦艳.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J].赤子(上中旬),2015(06).
[2] 王龙.论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8).
(责编 黄 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