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风险研究 |
范文 | 魏茜 摘要: 本文结合制造企业运营情况,对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特点进行阐述,从市场风险、研发风险、工艺准备风险、生产制造风险四个方面入手,对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制造企业的风险质量管理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based on the op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t begins with four aspects: market risk, R&D; risk, process preparation risk, and manufacturing risk, and analyzes the major risks faced by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nd hopes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s explanation,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lated fields. 关键词: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管理风险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quality management;management risk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1-0058-02 0 引言 产品质量将会给制造企业的今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把风险管理理念融合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是当前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核心方式。因为制造企业产品质量产生过程存在一定的繁琐性,给产品质量标准落实带来影响的风险因素诸多。所以在此环节中,要想提升产品质量,就要结合不同风险因素,做好对应的防范工作,加强风险管理,减少风险给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产品整体质量安全。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风险进行阐述和分析。 1 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特点 1.1 全面性 和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职责更具全面性。通常情况下,职责管理职责在制造企业中可以全面体现和落实。所以,在开展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思考,合理安排职工。 1.2 客观性 从制造企业自身角度来说,在对知识管理职责加以科学探究时,具备较强的客观特性,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探究工作时,需要得到产品质量等因素的支持[1]。和服务性企业进行比较,制造企业职责客观性相对较高。 1.3 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 从目前情况来说,制造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将会造成外界因素约制之外,还要对影响质量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思考。通常情况下,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数量繁多。除了涉及了环境因素之外,还包含了社会因素、竞争因素等。 1.4 实体性 结合制造企业自身运营情况,其生产的产品通常为实体性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给其质量管理也提出了实体性标准。在落实质量管理工作时,涉及的主体一般具备实体特性,同时操作性也相对较高。 2 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2.1 市场风险 ①收集市场信息的风险。通过开展市场信息采集工作,可以对企业当前运营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和评估。但是从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制造企业没有给予市场信息采集充分注重,风险探究不深入,进而影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结果。无论针对于市场调查,还是对于市场可行性探究,只要调查范畴不合理,必将影响调查结果,进而给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埋下风险隐患。②分析市场形势的风险。市场形势作为结合所采集的相关数据整合之后形成的必然结果。前期作为数据采集和整理的环节。采集数据或者数据分析不合理,必将会影响市场调查结果,进而导致分析结果和真实情况相违背,引发风险出现[2]。 2.2 研发风险 ①设计开发策划的风险。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首要存在的风险就是技术风险,其中涉及了设计评估风险、设计周期风险等。并且,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还会存在社会风险,例如,社会环境风险、市场改变风险、法律风险等。②设计评审的风险。制造企业应该在开展设计以及开发工作时,应该做好评审工作,确保評审结果和真实情况相迎合。设计评审除了有方案审计之外,还包含了设计输送审计,而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将会直接影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效率和质量[3]。 2.3 工艺准备风险 ①工艺调研的风险。从工艺准备开始环节来说,主要涉及了工艺调查工作,即是工艺设计。结合生产真实情况,制定设计工艺方案。在工艺调查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技术风险、交流风险等。②生产工艺制定的风险。主要有工艺核查风险、设施选用风险、工艺定额设定风险等。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的风险。通常有编制质量规划风险、设施选择和质量风险、检测技术风险以及检测方式明确风险等。④工序能力验证的风险。其中含括了设计、生产、检测风险,流程设定以及把控风险,“5M1E”分析和评估风险等。在进行流程性能检查时,需要对重点流程进行明确。当重要流程掌握不全面,必将会影响整体生产。 2.4 生产制造风险 ①生产设计的风险。导致生产设计质量管理风险出现的因素有三种,第一,建立的规划较为片面,对生产工作的落实起不到引导效果。第二,流程检查不全面,对生产流程性能评估结果不真实,进而使得后续生产出现问题。第三,物料质量管理规划设定不合理,相关机制标准不全面,进而使得后续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影响整体生产质量。②组织人员管理的风险。组织人员管理风险通常包含了组织生产风险、重要职责培训风险、质量职责划分风险、机制风险等[4]。③物料设备管理的风险。主要包括了生产物质供给风险、生产设施质量管理风险、生产设施维护风险、生产设施折旧风险等。 3 制造企业的风险质量管理对策 3.1 市场风险管理 ①制定质量管理的最高决策者应该是厂长。在开展市场决策建立工作时,为了保证决策质量,就要对战略质量标准有所确定,结合客户需求,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质量管理的职责人员主要由厂长担任,落实好质量决策标准的关键因素在于收集和调查市场发展需求,根据厂长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和决策标准,制定产品质量管理方案。做好质量决策、质量标准执行环节的监管工作,加大质量决策和质量标准落实环节的监管力度,以此促进预期标准全面落实。②市场研究分为市场需求研究和市场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需要结合客户需求来进行,分析其对产品应用效果的感受和建议,明确客户采购标准,预估市场今后发展趋势。在进行市场可行性探究时,一般以内部客户为主,对其产品质量以及产生技术水平进行探究,明确产品技术以及相关材料可行性。因为调查人员和内外部客户自身需求以及技术方式存在差异,在进行交流时,将会存在一定阻碍,导致调查数据缺少真实性,进而影响质量决策效果[5]。 3.2 设计风险管理 ①质量决策规划。在进行质量决策设定时,应该结合质量管理战略败欧洲来进行。在保证质量标准顺利实现的基础上,根据外部环境以及制造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合理设定质量规划,加强产品设计力度,优化生产流程。在开展质量检测工作时,要求质量规划可行性与质量管理机制相关标准相吻合,同时全面参与到规划工作中。管理人员结合制造企业运营状况,制定完善的生产质量规划,其他部门给予全力配合,从而将自身职责充分落实。②产品设计开发。针对产品设计开发环节来说,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进度规划方案,相关人员在确保生产质量的情况下,还有做好生产进度的把控工作,避免产品设计周期比较长,进而给制造企业带来一定风险。通过构建规范的质量管理机制,给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引导,从而保证制造企业生产质量安全。③技术、材料探究应用。在应用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对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应用环节中可能面临的漏洞进行探究,以免出现不必要风险。结合各个生产流程,加以风险探究力度,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出现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 3.3 工艺准备风险管理 ①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工艺。从设计工艺角度来说,应该根据产品自身情况和需求,实现生产工艺的科学设定。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着重重视企业自身具备的技术水平,相关人员做好充分交流工作,结合企业发展改变情况,实现生产工艺的设计。②建立健全工序质量控制点。在进行产品生产时,需要做好生产流程质量管理工作,结合轻重缓急情况,合理采用管理对策,其主要管理方式就是设定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主要指在开展产品生产工作时,要想保证生产工序保持在良好运作状态,在某一时期以及环境下,做好质量特性、重要环节、薄弱点等环节的管理工作,让整个生产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6]。 3.4 生产制造风险管理 ①加强制度管理。制造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核心问题在于保证质量的平稳性。在产品质量波形离心率相对较大时,必将会引发质量问题。所以,需要采用多种管理方式,保证质量管理的平稳性。保证产品质量平稳性的基本在于降低废品以及次品的出现,以此防止质量风险发生。②生产过程质量检验风险防范。首先,做好生产基准、定位以及重要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工作。其次,对生产设施的精准性、精密性等内容进行核查。再次,对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介质等内容加以核查。根据核查数据,对其进行处理,需要全面筛选有效数据。最后,对全面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报表编制,任何一个检测工作,均要根据检测报表相关标准来开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保证制造企业生产质量,减少质量风险出现,做好生产环节中质量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结合制造企业生产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采用质量管理识别的方式,保证质量管理的完善性和全面性。但是,由于制造企业自身框架较为繁琐,并且采用的管理方式比较特殊,在面臨内外环境较为混乱的状况下,如果没有做好相关框架的改进工作,必将会加剧风险出现,给制造企业整体生产运营带来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制造企业给予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充分注重,结合内外环境发展,对企业现有框架进行改进,对风险因素加以识别,根据识别结果,采取对应的管理对策,减少风险出现,保证制造企业生产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马静,初铭畅.基于连续区间中位算子的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情况的实证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01):57-60. [2]关怀.生产管理制造系统软件模块的分析和建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48-49. [3]杜宇,斯仁东,吉旭.基于智能算法的智能制造质量管理模型[J].山东化工,2017,46(23):160-162. [4]李伟.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实践要素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07. [5]卢喜.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8):21. [6]史玉杰.制造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训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7(08):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