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县域尺度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探索 |
范文 | 杨泽凡+胡鹏+章数语 摘要:以昆山市为例,立足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现状及其衍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了经济发达富水地区县域尺度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及推动方法。文章分别从节水减污与生态产业、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民生水利与服务保障、文化传承与意识培育四个方面阐述了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与试点期重要建设内容,以期对全国县域尺度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县域尺度;生态产业;昆山市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033-04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ounty scale: —A case study in Kunshan city YANG Ze-fan1,2,HU Peng1,2,ZHANG Shu-yu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mulation and Regulation of Water Cycle in River Basin,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 2.Research Center on Water Resources & Ec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highly developing economy,society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essay introduced the framework and the particular methodology of building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a highly-developed area with ample water resource,like Kunshan city.Four sections constituting the main tasks include water-saving and ecological industries,rivers and lakes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socia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ervice,and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deology education.Through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Kunshan city will set an example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ounty scale. Key words: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unty scale;ecological industries;Kunshan city 自2013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开展了10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山东、江苏等省份也率先展开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1]。县级行政区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基本实施者,对全国水生态文明整体布局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时县级行政区作为基层部门,受限于相对落后的建设理念和科技支撑,其水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整个建设进程中的难点[2]。因此,加强针对县域尺度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昆山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上海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拥有良好的水生态基础条件和高位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水资源作为经济和生态控制性要素的地位在昆山显得尤为突出。截至2013年底,昆山市连续5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连续9年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昆山作为全国县级行政区的“排头兵”与先行者,无论是经济模式还是环境现状,都是其他类似地区未来可能实现的目标和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县级行政区层面,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探索性,有望成为全国县域尺度水生态文明实践的典范。 1现状与问题分析 昆山市拥有良好的水生态基础条件和高位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但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量也为水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相对成熟的城市发展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生态提升空间。面对民众对于舒适居住环境及公共水福利的诉求,昆山水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巨大压力。 1.1全过程节水减污与生态产业体系有待建立 未来一段时间内,昆山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聚集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以10%左右的速率增长,外来人口总数和比例将持续增加。高位经济和密集人口带来高强度的社会经济系统供水压力,也构成了巨大的水环境污染源,昆山市现状污染物拦截消减水平已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全市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规划保留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4%,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率229%,但是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仍然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未来在污染物末梢治理环节的水环境提升空间已非常有限。 在此情况下,昆山只有通过污染物源头削减,通过污染物产生前端环节管控实现水环境治理,才能降低社会经济系统代谢产物对自然水环境的冲击。因此,探索社会经济活动全过程节水减污和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路径、建成和谐双赢的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昆山市解决水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间复杂矛盾的必然选择和重点突破方向。 1.2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整体恢复任重道远 受流域水环境和其他人类活动影响,市域内部河湖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尽管近年来昆山水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显著增强,河湖水质提升明显,但现状水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自2006年以来,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均提高8%,但目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597%,仍低于苏州市平均水平;城区达到景观用水标准的重要水体比例仅为571%,而全市自然流动的河流不足60%,感官黑臭河道仍未完全消除,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恢复尚需较长时间和巨大努力。 昆山水生态修复工作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整个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显著退化的宏观背景,昆山作为苏州市的低洼之地和废污水排放通道,市内水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受上游来水水质影响;另一方面受制于本地人类活动造成得水生态无机环境格局的系统变异,生境空间和环境容量被极大压缩,人水争地、人水争容现象依旧突出,水生生物群落的总量和结构受到显著破坏,降低了区域水生态系统的整体环境缓冲能力。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人类保护修复行为要在自然规律的引导下,遵循水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科学开展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体系建设。 1.3民生水利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昆山市当前防洪和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已基本成型,民生水利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全市整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 20年一遇。但同时,由于圩区内引排能力大幅提高、圩外河道的敞泄能力不足,汛期高密度大水量的圩区排水造成圩外河道长期处在高水位运行;而在城市排涝方面,局部低洼易涝地段依然是城市防洪安全的木桶短板。供水方面,昆山市业已实现双水源供水格局,其中阳澄湖、傀儡湖是昆山的主要饮用水源地,长江管道引水作为第二水源,地下水作为城市应急水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同时全市供水主干管网基本建成,区域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然而,随着昆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水安全要求和保障标准却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区域人口和经济密度的提升对区域防洪和城市排涝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防洪排涝建设标准和运行维护模式需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高度集中化的供水体系在带来高供水保证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潜在风险,部分供水管网的老旧问题和二次供水设施老化制约了供水系统末梢水质达标情况。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要继续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和供水系统,进一步提升民生水利基础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1.4全社会水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有待普及 昆山市近年来对水文明意识的宣传和培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但部分基层管理部门对于人水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刻,管理手段还不够严格;水产、水游、水运等昆山特色经济行业的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尚未理顺,存在一边发展一边破坏的矛盾;部分企业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自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还有待提高,存在污水私排、偷排的现象;社会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现状和自身行为对水生态的危害认识不足,造成部分公众特别是自然人破坏水环境、损害水生态的行为难以禁绝,适水发展理念、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的自觉性以及尊重环境、自我约束的水文明意识形态还未广泛融入社会公序和道德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水生态文明意识,促进自省、自律、自觉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和环境道德风气是建设水生态文明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2建设目标和任务 2.1总体目标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推动建立全市生态产业体系,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大幅降低;河湖连通与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质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得到保障,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逐步恢复;区域防洪与圩区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从源头到末端的城乡供排水体系不断完善,水利民生保障与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凸显;昆山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与水生态文明理念得到普及,形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意识、文化的全方位新型人水和谐关系,把昆山建设为“水清物丰、水净产兴、水润澜平、水韵文正”的现代水乡城市和全省乃至全国县级行政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2.2总体布局 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突出两群两带,全市整体推进”,总体布局示意图见图1。 “两群”分别指北部以阳澄湖为核心的湖泊群和南部以淀山湖为核心的湖泊群。试点期间,要做好阳澄湖、淀山湖两大湖泊及周边湖荡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两带”分别指市域中部的吴淞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带和娄江-太仓塘水生态景观提升带。吴淞江是昆山市境内唯一的流域性河道,试点期间着力开展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河湖生态修复等措施在内的吴淞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娄江-太仓塘是穿过昆山市中心城区的重要市级河道,试点期间着力开展河网水质提升和沿河生态景观建设工作,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 图1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全市整体推进”既是对于昆山市高度城乡一体化的现实反映,也是深入开展陆域减排、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试点期间,昆山市将在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集中供水和废污水收集处理基础上,在所辖三区八镇内全面开展节水减污与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全面实现圩区达标与信息化管理,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打造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意识、文化的全方位新型人水和谐关系,不断提升全市水生态文明水平。 2.3任务布局 立足昆山平原水网地区实际和“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的定位,按照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围绕生态产业改造、河湖生态修复,将昆山水生态文明建设分为四大体系,即节水减污与生态产业体系、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体系、民生水利与服务保障体系、文化传承与意识培育体系。 2.3.1节水减污与生态产业体系 昆山现状经济过于依赖加工制造等高污染行业,源头控污潜力不足,为加快生态产业建设,必须全面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腾出用地、用水、环境容量等空间,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在工业方面,深入实施“3515”计划,优先发展新显示、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针对化工、纺织、印染等传统行业,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耗和废污水排放量。在农业方面,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全面落实“四个十万亩”建设,大力发展精准绿色种植业、精品生态水产业、健康高档园艺业。全面推广湖泊生态养殖模式以及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达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保障水产品质量。在服务业方面,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也要做好生活、消费、旅游环节的污染防控工作,推进节水型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以及绿色餐饮、绿色宾馆建设。 2.3.2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体系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昆山市水生态修复工作主要围绕河湖整治、湿地保护和调水引流三方面展开。在河湖整治方面,一是完善细化全市河湖蓝线规划,划定蓝线保护范围,实行严格的河湖蓝线规划控制;二是建立河道轮浚制度,全面治理与防范黑臭河道;三是积极开展淀山湖、阳澄湖及南部湖荡群等重要湖泊的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湖面养殖;四是在滨水地区种植水生植物和景观植物,加强滨水绿化建设。在湿地保护方面,依托昆山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加大生态湿地保护力度。重点建设阳澄湖、锦溪、天福等湿地,新建一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扩大全市湿地保护面积,预留足够城市生态空间,为区域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奠定基础。在调水引流方面,从区域角度和片区角度大力推进引清调水工程。在区域尺度上将水从清水区引入水质较差区域,利用高质量水提升区域内水环境容量和质量,增强河湖连通性;在联圩内部盘活水流,提高河网水动力条件,提升水体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 2.3.3民生水利与服务保障体系 水生态文明建设给昆山防洪排涝、供水安全及涉水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水灾害安全保障方面:一是结合河道拓宽疏浚,提高骨干河道过水能力,形成科学的防洪格局;二是调整完善联圩设置,科学合理开展堤防闸站工程等圩区工程建设;三是合理划分雨水排水片区,完善雨水管网布局,综合应用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手段,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城市排涝体系。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一是重点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实现三水源供水模式以及地下水应急水源的灵活调度;二是继续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并按要求实施污染源整治以及生态隔离工程建设,提高原水水质;三是加快实施区域环网和农村管网改造工程,改造对供水水质有影响的老旧管道;四是强化供水水质监管,完善公共供水监测体系和网络,保障末梢水质全面达标,在有条件的场所开展自来水直饮的示范建设。在涉水服务保障方面:一是加强昆山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二是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简政放权、扩大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增强行政部门服务公众的意识水平,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2.3.4文化传承与意识培育体系 昆山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着重处理好水利建设与水乡文化传承的关系。首先要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挖掘古镇古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制定古桥古井古水道名录,并逐步加以重点保护和合理开发。同时深入挖掘能反映昆山江南水乡人文地理与生产生活方式内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全方位保护昆山涉水文化遗产。二是推进水文化载体建设,打造昆山市“亲水致远”水利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周庄、锦溪水乡古镇等涉水旅游景点以及现代水利工程的科教文化功能,建设水利教育基地,着重介绍昆山水利发展变革以及当前昆山水利取得的主要成就,加强民众对水文化的认知度。三是加强涉水景观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包括亲水平台建设、环湖沿河的慢行系统和绿化廊道建设等,增强公众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将水利与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工程为轴心、兼具体现地区特有水文化及民俗风情的水利工程景观;四是将水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向政府、企业、公众、学生等各个社会层面,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形式,全方位开展水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教育。 3讨论 县域尺度水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紧紧围绕关系民生的涉水工作[3],做好基本民生服务和安全保障,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缓解城区排涝问题,确保供水及污水处理环节全部达标,妥善解决企业和公众对于涉水服务的诉求。 其次,针对民众对于生活环境宜居性的要求,对主要河湖水质和生态问题重点突破,特别是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展的背景下,保留足够的生态空间、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和居住体验已经成为水利工作必须考量的重要内容[4]。 最后,毕竟县级地区条件受限,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水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特别是类似于昆山的相对发达地区,高位发展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更为尖锐的水环境问题。如何处理好环境容量与社会发展的冲突、如何让水利工作达到更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都是县级行政区水生态文明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胡鹏.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13(15):39-42. [2]陈明忠.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利,2013(6):7-9. [3]王茂林,欧阳珊.从三个维度认识与实践水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利,2014(3):9-12. [4]左其亭,马军霞,陶洁.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J].资源科学,2011,33(12):2214-22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