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经济分析 |
范文 | 郭少军 摘要: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在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作为公共组织,高职院校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考虑,而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供给和需求等经济因素分析较少。通过经济视角对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成本—收益、供给和需求分析,构建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经济分析模型,为高职院校进行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Abstract: Campus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ene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invested a lot of resources in campu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As public organization, the safety risk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s of politics, society and education, but there is a lack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cost and benefits, supply and demand of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other economic indicators. Taking Inner Mongolia D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s a research samp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duct cost-benefit,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on campu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and constructs an economic analysis model for campu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ampu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ampu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 关键词: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经济分析;高职院校 Key words: campus security;risk management;economic analysi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中图分类号:F014.36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0-0076-04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风险 学术界对风险这一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有两种定义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一种认为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这一定义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既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经营决策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另一种定义认为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校园安全风险属于狭义风险。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评估、量度和预防、应对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将一连串风险因素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優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可见风险管理是有计划的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涉及到相关资源的会计成本,也牵涉到机会成本。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就会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少,因此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2 ?高职院校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2.1 成本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公共组织,应以社会和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是高职院校也处于一个类似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它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他高职院校的竞争关系,它要在竞争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因而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组织有它自身的利益,同时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也有其自身利益。所有高职学校在进行各方面决策时都要考虑决策的成本。尤其是在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对风险管理的投入带来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高职院校倾向于用最少的安全投入获得相对理想的安全水平。在此我们可以将对企业安全成本的分析框架应用于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分析。 根据安全经济学的安全成本理论,企业的安全成本包括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企业为保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事故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因安全事故影响生产而产生的间接损失,也可以称之为事故成本,损失性安全成本可以看作是企业因安全保障程度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而付出的代价。对高职院校来说,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属于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保障性的成本,即为保障校园合理的安全水平而支出的成本,这种成本是可控的。除此之外校园安全成本还包括损失性安全成本,主要指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这种成本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不可控的。从会计成本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包括安全专职人员配备的费用(主要反映为为其支付的工资),安全教育课课时费,安全培训费用,宣传费用,消防和应急演练费用;安全技术设施的投入、维护、保养和改造费用,事故救援与预防费用。另外还有一些成本无法在会计上衡量出来,比如班主任辅导员平时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心理问题的疏导等以及学生干部从事的安全管理工作,如宿舍检查。直接的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具体包括发生人身伤亡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赔偿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等。间接损失包括扰乱正常教学管理秩序而导致的损失,事故所导致的学校声誉损失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假设校园安全水平为S,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为C(S),損失成本为L(S),校园安全总成本为B(S),则B(S)=C(S)+L(S)。其中C(S)越大说明学校为预防安全事故投入越多,则校园安全水平也相应提高,则学校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相应降低,实际发生的安全事故会相应减少,所以损失成本L(S)会降低。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校园的安全水平S和和损失成本L(S)其实都是由学校投入的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C(S)决定的。 在图1中为了直观的突出成本,我们将费用作为纵轴,安全程度作横轴。则B(S),C(S),L(S)都是校园安全水平S的函数。通过图1可以看出安全水平越高,相应需要投入的风险管理成本也越高,因此付出的损失成本就越低。为求安全成本的最小值,可对B(S)进行微分,令=0,即=0。可得出在M点时校园安全成本最低,相应安全风险管理成本为N。在图中T1和T2点,两者安全成本相同,但对应的安全程度却是S2>S1,说明学校应将更多的费用用于安全风险管理,而不是事后的应对处理。但对安全风险管理投入也不能过高,在T2右侧C(S)曲线斜率上升幅度越来越大,安全成本过高,说明为保障安全而进行的投入过多而导致安全功能过剩。 通过对内蒙古D学院安全管理风险费用的初步统计,2018年上半年该学院在安保人员,相关宣传教育,设备维护等方面每月支出的费用约为42万,在安全设施投入方面本年度该学院安全监控升级改造支出为298.8万,去年在消防设施改造方面投入约40万。在事故损失方面,该学院自08年搬迁到新校区以来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年度直接安全损失远远小于安全风险管理投入。这说明D学院安全风险管理成本在N点右侧,处于C(S)曲线在L(S)上方且位置较高的部分,校园安全水平较高。通过对学生开展的校园安全调查问卷(发出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在问到学生对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感觉时,只有2.5%的学生认为学习会经常发生安全事故,有41%的学生认为学校偶尔会发生安全事故,有46%的学生认为学校很少发生安全事故,有10.5%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来没发生过安全事故;在问到对校园安全程度与校外社会安全程度对比时,50.8%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校园环境比校外社会环境安全很多,39.8%的学生认为学校要比外面环境更安全一些,9.3%的学生认为学校和外面一样安全,没有一个受访者认为学校不如社会环境安全。 相对企业来说,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对安全稳定有更强偏好,重视校园安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所以对安全投入成本控制相对宽松。 2.2 收益分析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属于保健因素,他能消除师生的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学习效率,但不能激励师生更积极的行为,所以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并不能带来直接收益。但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可以提高提高校园安全程度进而降低事故损失,所以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某一具体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可以通过由相关方面安全水平的提升而导致的事故损失的减小额度来衡量。假设在某一初始时刻安全水平为S0,相应的事故损失的L(S0),在投入一笔资金进行风险管理后,安全水平上升为S1,相应的事故损失成本为L(S1),则这笔资金的收益为L(S1)-L(S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投入较少时,校园安全系统不能形成体系,安全功能得不到发挥,相应的风险管理投入带来的安全水平提升程度不明显,相应事故损失的减少额也比较小,安全风险投入的成本小于收益。当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校园安全系统开始形成体系,系统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这时候风险管理投入带来的安全水平提升也比较明显,相应事故损失减少额度也较大,安全风险投入的收益大于成本。当安全程度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一单位风险管理投入带来的安全水平提升程度将越来越小,相应的事故损失减小的额度也越来越小,相应安全风险投入的收益小于成本。如果将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视为为安全的投资,我们可以得出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投资—收益曲线。 根据图2我们可以知道O点对应的投资额是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投入的最低限度,P点对应的投资额是校园安全风管理投入获得收益最大的投资额,Q点对应的投资额是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投入的最高限度。 3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需求和供给 3.1 校园安全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对安全风险管理的需求来自对校园安全的需求,所以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确定了对校园安全的需求,自然就确定了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校园安全涉及到学生、家长、学校和政府等方面的利益,所以他们对高职院校园安全都有需求。为了分析校园安全需求,在这里引入序数效用论。一般来说人们对安全都有较强的偏好,但是当安全到达一定程度时,安全水平越向100%靠近,人们所要放弃的其他东西越多,所以当安全水平较低时,随着安全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序数偏好会增强,但当安全水平比较靠近100%时,安全水平的提升会导致人们序数偏好的降低。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不同需求主体的安全序数偏好曲线(在这里将学生和家长的群体都作为一个单一主体看待)。 在图3中不同主体之间通过命令,沟通、协商等方式来显示偏好并决定校园安全水平,最后校园安全水平会在四个偏好峰值中对应的最低安全水平S1和最高安全水平S4之间,这与不同主体的影响力,偏好强度等因素有关。其中,学生和家长群体都是比较松散的群体,作为个人的集合,他们中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而他们作为群体的偏好很难明显的显示出来,所以他们对最终安全水平的决定作用影响很小;学校是高度组织化的主体,作为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者,其对安全水平的确定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政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可以对学校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所以政府能保证学校的偏好基本上与其一致。根据笔者多年在高职院校工作的经验,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对学校在安全方面的管理规定和检查行为有所抵触,认为这些规定和检查是不必需的,对他们有所限制。如内蒙古D学院处于安全考虑要求学生上晚自习,晚上宿舍熄灯前检查学生是否在宿舍,而学生对这些做法颇有抵触,认为这些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而且学生也会认为我自己能对自己安全负责,不希望学校因为预防其他学生出事而限制自己,所以在相关主体中学生群体峰值偏好对应的安全水平最低。对高职院校来说,任何一个学生出事都导致学校付出较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来应对,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水平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政府来说,它要对本区域内所有的高职院校进行管理,所有高职院校的重大安全事故都会汇总到政府,而这些事故对政府来说也都是损失。所以政府会对高职院校安全水平有更高要求,而学校会对政府的要求有所反应,反应在图3中表现为政府对安全的偏好强于学校,其峰值偏好对应的安全水平也高于学校。这也可以通过外部性来进行解释,学生个人的安全对学校具有正的外部性,而学校校园安全对政府又具有正的外部性,而学生、学校、政府的安全管理行为对家长又具有外部性。所以对校园安全的需求家长高于政府,政府高于学校,学校高于学生。 3.2 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 学生、家长、学校、政府是校園安全的需求者,并因此产生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需求者,同时也是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者。学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家长对学生安全的关注和教育,学校自身的安全风险管理行为,政府提供的相关安全风险管理行为都是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所以每个主体都是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者。要实现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求平衡,就要使各个主体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由于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特征,它是一种公共产品,它的总需求在各个主体之间是不可分的,假设在某一制度安排下各个主体决定了校园安全风险管理需求为C(S),那么所有主体都享有C(S)的风险管理值,这便是系统的总需求。另外由于不同主体仍具有不同的偏好,他们各自心中还保留着自己理想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需求,假设学生、学校、政府、家长理想的风险管理需求分别为C1(S)、C2(S)、C3(S)、C4(S)。在这里将包含各个主体需求的校园安全总需求表示为C(S){ C1(S)、C2(S)、C3(S)、C4(S)} ,其中C2(S)、C3(S)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需求起决定作用。 而公共产品在供给上却是可分的,忽略不同公共产品的结构因素,我们可以对其供给进行加总。校园安全风险管理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它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加总的,对同质的风险管理供给,可以简单加总,对异质的风险管理供给,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转换规则进行加总。比如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来说,家长、政府、学校、包括学生之间宣传教育是可以加总的,再如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和对安全技术设施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供给等于各个主体安全风险管理供给之和。我们假设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供给为G(S),学生、学校、政府、家长提供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分别为G1(S)、G2(S)、G3(S)、G4(S),则G(S)=m G1(S)+nG2(S)+pG3(S)+qG4(S),m、n、p、q为系数。 当C(S){ C1(S)、C2(S)、C3(S)、C4(S)}= G(S)= m G1(S)+nG2(S)+pG3(S)+qG4(S)时,校园安全风险管理实现供求均衡。一般来说,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具有刚性,当人们习惯于一定的安全水平时,人们会努力维持这样的安全水平,另外作为一个系统由学生、学校、政府、家长组成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面对同样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总需求,假如学生对安全风险管理的偏好较低,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需求C1(S)与学校的需求差距C2(S)较大,那么其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会比较少,在政府和家长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不变时,学校就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才能达到相应需求。反之如果学生对校园安全风险安全管理的偏好较高,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需求C1(S)与学校的需求差距C2(S)较小,那么其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会更多,在政府和家长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不变时,学校就可以投入较少的资源用于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才能达到相应需求。同样在学生和家长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供给不变时,在校园安全需求既定时,G2(S)与G3(S)也具有替代性,由于政府对学校具有支配控制权力,政府会倾向于让学校供给的更多,多出的程度取决于C2(S)与C3(S)的差距。以内蒙古D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学生安全意识差,纪律性差,所以学校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有较多的要求,学院也投了大量精力来落实政府的要求。在其他各个相关主体中,相对学校,学生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是低需求、低供给,政府是高需求、低供给,家长是高需求、低供给,这导致学校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供给超过自身原本需求,这会在一定程度影响高职院校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4 ?结论 由于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涉及到政治、社会和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投入会超过其经济方面的最优水平,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投入过多,并缺乏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涉及到多个主体,其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需求和供给各不一样,在需求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可以进行供给侧方面的改革,这需求各个相关主体形成相对一致的安全目标,共同发力,形成校园安全风险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为形成这样的局面,政府应减少对学校直接干预,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学生、家长、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使相关主体在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各负其责,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罗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89-143. [2]布坎南(美).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5-110. [3]施建祥.保险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5-35. [4]孙丽娟.风险定量分析:损失模型及其在保险与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1-30. [5]穆红莉.西方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87-237. [6]兰小童.安全成本及其效益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04(5). [7]闫海峰,李列平,周德红.企业安全生产的成本构成及模型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1):54-55. [8]何碰成.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构研究[J].教育评论,2015(2):35-37. [9]丁昕.高校校园安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120. [10]高山,凌双.基于DEA模型的中小学校园设施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52-159. [11]李祥,汪莉,贺耀荣,宋存义.安全投资经济分析与效益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3):26-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