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两类创新视角下区域创新驱动的实施策略
范文

    刘丽娜

    摘要: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文章以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遵循雷家■等的研究将之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科学发现的创新,二是基于技术研发的创新。总结二者的发展规律,据此提出创新基础薄弱的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并指出其政策含义。

    Abstract: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ollows Lei Jia-su's research to divide it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innovation based on scientific discovery, the other is innovation based on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law of the two,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which has weak innovation foundation, and points out its policy meaning.

    關键词:创新驱动;基于科学的创新;基于技术的创新;创新策略

    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science-based innovation;technology-based innovation;innov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062.4;F061.5?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4-0088-03

    1? 问题的提出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发布以来,对自主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持续高涨,“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到2035年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创新驱动发展不仅已成为共识,自2014年“双创”提出后更成为从上到下的行动,如今更是有了国家层面的明确目标。尽管如此,不同地区/省际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仍然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对河南省这类面临重大发展难题、创新基础薄弱而体制机制又比较保守的省份。

    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前人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论述。创新从内容上看,虽有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之分,但研究人员默认的都是技术创新(或称科技创新,以下统称技术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非技术创新则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关系角度的创新。它们形成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但强有力的技术创新足以推动或带动其它方面的创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它可以推动生产组织和生产关系创新为自己创造实现条件。本文仍以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雷家骕等的研究将之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科学发现的创新,二是基于技术研发的创新。前者必须依赖于新的科学知识发现才会发生,后者则是基于已有科学知识体系下原有技术的重新组合或新技术的出现。

    2? 两类创新的发展规律

    技术创新的发展以工业革命的形式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创新主导者的变化可以充分体现不同发展阶段创新的基础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也称蒸汽机革命)的技术创新者是以工匠为主体的群体,他们得到了科学家的指导帮助,但此时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人员还是一个小群体,参与不多。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电力革命)更多由科学家和受过高等教育训练的工程师们主导,以大量的工业实验室为载体,创新开始制度化和机构化。此时大学还主要为工业培养工程人才(工程教育得到普及)。第三次工业革命(也称信息技术革命)的主战场由欧洲转移到美洲主要是美国,这次大规模技术创新突出体现了社会基础和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美国军方和政府投资成立了各类公共研究系统并提供了应用需求,直接推动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度化特征更为显著,如美国政府推动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创新的复杂性、创新的速度和应用的广度都大大提高。而始于本世纪之交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可称数字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它以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基础,创新以更快的发展和传播速度、更普遍的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与整合为特征,创新的速度和复杂度、应用范围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性更为显著(克劳斯·施瓦布,2016)。

    很显然,现阶段的技术创新更多地要基于科学发现,更多地由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与人员主导,其成果应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使得其应用具有显著的规模效益,大企业①在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上更占优势。

    2.1 基于技术的创新的发展规律? 长期以来,我们所研究的创新仅指基于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往往是多来源创新——生产者、供应商、客户都可以发起(学者们常以“链环模型”来描述)。基于技术的创新虽是对现有知识的利用,但其进步常常是特殊方向的知识利用,经常包含缄默知识和诀窍。其进步通常具有累积性,相同或相近领域的技术基础都可以激发进一步创新,比如计算机芯片到手机芯片。这种创新的发生通常有一定的技术轨道或技术范式,容易模仿和改进,创新成果之间联系密切。即使有的技术创新相比之前呈现出很大的进步,但仍然能清晰地观察到其演变过程。

    这类创新按照利用原理性知识的多少,可以分为开发密集型和研究密集型,后者由于更多用到科学原理,常常需要与专门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合作,基于问题导向,会产生“产学研”合作需求。总体来看,此类创新主要在产业内进行,因此具有内生性,技术风险低,合作冲突少,进步更容易。典型的是企业的技术储备,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②,或改进工艺和生产装备,提高产品精度和技术指标,或革新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是对现有知识的利用,这种创新通常是有上限的(林苞,雷家骕,2014)。此时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会出现,表现为新产品的产生或新型组织的出现。

    2.2 基于科学的创新的发展规律? 按照雷家骕等人的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具有线性特征,即严格依赖于上游新的科学发现,而下游(生产者与用户)无法进行改进,典型的如制药业。也因此它不只取决于发明者自身,还取决于整个科学研究的情况,因而具有外生性,其发生常常是偶然的,创新成果也因此经常是随机的,相互间基本没有相关性。由于这种创新活动产生的不仅是新技术,还是新的科学知识,因此它跨越了科学界和产业界,二者之间的知识转移机制对这类创新的成功尤其重要。

    从历史的长期角度看,科学发现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虽在近代以来呈现加速度,但远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同时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发现都能直接形成创新,它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多时候有关创新发生在科学发现很久之后。另外,由于现当代的科学发现越来越不完全出于知识发现的单一目的,在发达国家除了企业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外,还存在大量的政府资助的科学研究机构,都在从事基于创新目的的科学研究活动,因此现当代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创新,而积累的庞大的经济体量也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充分的应用机会。

    除此之外,未来跨界创新和创新的跨界替代将越来越频繁,产业和职业的新生与消亡更加常见,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发生剧烈变化,整个社会的割裂可能会更加严重。某些创新(比如神经技术、战争技术和基因医学等)具有重大的应用风险。基于此,施瓦布提醒,政府对新型创新的应用后果需要有足够准备。而事实恰恰相反,最近的事件比如共享车、网约车相关的规制政策,政府不仅事先未有任何预测,事后的反应也缓慢且质疑不断。

    尽管如此,面对已达到顶点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世界对创新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而且科学的指数级进步(克劳斯·施瓦布,2016)也使得创新必然发生。

    3? 河南省实现创新驱动的实施策略

    河南省属于创新基础薄弱地区,相对轰轰烈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河南省的发展基础远不能及,但也同样面临生产要素、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创新是必然选择,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创新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创新驱动策略和措施。

    ①创新道路上,结合前面的分析,考虑不同行业差异,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水平为主要目标;二是以利用创新结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目标,并以此逐步吸引创新活动在本地区开展。由于各种原因,总体上来看科学研究人员和高技术人员有向发达经济地区集中的趋势。但网络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技术人员的跨地域频繁流动和交流,吸引此种流动不失为一个可行目标。

    ②创新策略上,可以从大力增加创新基础设施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两个方面展开。

    不放弃参与基于科学的创新活动,增加创新基础设施可以有机会参与创新价值链环节。首先提供实验场所和产业应用机会,在创新价值链中占据两环并融入其中,然后“干中学”,积累创新知识,寻找创新方向,在问题导向下逐步发展创新能力,即先有创新驱动,后发展创新能力,但又不同于技术引进模式,而是参与到创新前期的低价值环节,引发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更加积极地推动以技术研发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传统企业的生产基于成熟技术,进行科技创新的空间实际上非常小,所以基本策略可以考虑:在“双创”背景下,重视增量经济活动的创新,即重点支持新兴产业、新创企业的创新活动,或者说支持有创新活动的创业。目前,河南各地都在建设创客空间,但明显进入门槛较低,雷同以前的众创空间和现在的“双创”基地,大量的是传统商业性创业,而有创新活动的创业很少。创客空间应推动发展为创新集聚地。同时,经营机构是否有技术创新动力和持续投入能力,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的难易程度、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对于经营机构来说,新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创新产出是相对容易的,因而最重要的不是创新风险的处理,而是收益是否有保证,市场化和收益保护机制对此非常重要,尤其是初期收益的市场实现能力和收益权益的有效保护(比如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但由于基于技术的创新成果相互联系密切,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和扩散性,专利保护可能不会有效,此时商业秘密和领先时间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创新保护方式。

    4? 政策含义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整合本地创新资源,积极融入科学创新的前期价值链环节;二是加大对增量经济活动主要是新产品、新产业、新企业的创新活动支持力度,形成创新的行业企业积聚效应。同时创新启动需要政府投入、金融支持、制度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支撑,有关制度创新应借鉴发达地区加快推进。

    注释:

    ①主要指市场规模大,而不体现在传统的人员多和资本雄厚上。《第四次工业革命》(p7)对比了1990年底特律最大三家企业和2014年硅谷最大三家企业的总市值、总收入和员工总数,得出2014年创造相同收入的人数仅是1990年的1/10的结论。而这种变化仅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

    ②这种更新换代通常很频繁,比如智能手机新品的推出频率,通常在2年左右,竞争激烈时会更频繁。

    参考文献:

    [1] 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M].中信出版集团,2016.

    [2]李宇,高良谋.技术创新管理[M].清华大學出版社,2016.

    [3]杨建昆,雷家骕.基于科学的行业的国家间追赶模式研究——以制药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6,34(10):1479-1486.

    [4]张庆芝,段勇倩,雷家骕.基于科学的创新研究——以诺贝尔奖科学成果到商业产品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70-1778,1866.

    [5]张鹏,雷家骕.基于科学的创新与产业:相关概念探究与典型产业识别[J].科学学研究,2015,33(09):1313-1323,1356.

    [6]张鹏,雷家骕.基于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心电图和石墨烯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9):40-53.

    [7]林苞,雷家骕.基于科学的创新与基于技术的创新——兼论科学-技术关系的“部门”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4,32(09):1289-1296.

    [8]雷家骕,林苞.中国追赶发达国家应特别关注基于科学的创新及其产业[J].理论探讨,2014(02):76-79.

    [9]林苞,雷家骕.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与动态——对青霉素和晶体管案例的重新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10):1459-146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