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学术检测工作的服务创新举措与思考 |
范文 | 郭瑞华 摘要:通过对文献的收集调研和对实际工作经验的归纳总结,以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探究了高校学术检测工作的服务创新举措,诸如:部门或人员配置、收费方式、网站内容揭示、服务网络建设及提供贴心的用户服务等。指出目前服务模式下,学术检测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要加强相关细节梳理和揭示,加强协调配合,增加多途径检测工具,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等。 Abstract: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m-up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aking the 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measures of academic plagiarism detection services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department or personnel configuration, charging methods, library website content to reveal, servic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thoughtful customer service, etc.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service mode, academic plagiarism detection services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work. It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detail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veal,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increase the multi-channel detection tools, set up a more perfect service system, etc. 關键词:学术检测;创新举措;高校 Key words: academic plagiarism detection;innovative measur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252.7?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4-0211-03 1? 研究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于2009年3月19日发布“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1]。2016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40号令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对学术成果、学位论文所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2]。由此看来,教育部非常重视学风建设。学风是高校立校之本,学术诚信是学术创新的基石,而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学术成果进行查重成了学风建设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好多高校不仅对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课题结项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复制比达标有规定,而且,对本、硕、博学生毕业论文的复制比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学术检测任务变得较为繁重。在用户多、头绪多、流程环节多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展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规范操作”、“坚守职业道德”的服务风貌?如何更好地服务高校学科建设,维护学术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实践操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鉴于此,本文立足实践,紧紧围绕学术检测工作的流程细节,对图书馆建立符合财务制度的约束办法、收费方式、网站的完善揭示、学术检测服务网络的建立、规范检测操作标准、用户关爱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是实践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到位、没条理、不规范都会影响服务形象、出差错或滋生腐败。 2? 本馆学术检测工作的创新举措 2.1 建立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服务模式 为规范学术检测收费行为,便于学校财务有效管理,同时维护各方权益,图书馆采取了账目透明、多方部门和人员参与、相互制约的服务办法。体现在两个方面: 2.1.1 多部门参与 图书馆通过三个部门进行协作办理,其中数据部负责购买学术检测篇数和给检测人员设立账号;科技信息服务部负责收费、接收、传递、反馈咨询、打印盖章等;教学部负责安排检测等。实现了多部门统计工作量,多方对账,避免了账目混乱,符合财务制度。 2.1.2 多人员参与,形成检测团队 由于工作量大,馆里安排从事教学的多名馆员兼职做学术检测,并按月份给检测老师进行了排班。如果遇到学校职称评聘,会组建检测团队,确保及时完成学校部署的任务。另外,因为学术检测环节多,馆里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接收联系、传递反馈、问题处理及解答咨询等。 2.2 采用便捷合理的收费方式 为规范财务管理和方便用户,本馆采用便捷合理的收费办法。如下: ①使用支付宝或微信缴费,不收现金。这深得用户欢迎,保证了收费透明,方便快捷,避免了乱账。 ②本校有课题经费的可办理转账缴费。这让有的老师直接使用经费检测,不需另外花钱。 ③校外人事处等部门组织的集体检测可办理异地转账到学校账户。这方便了校外用户,保证了及时快捷。 2.3 完善图书馆网站“学术检测”栏目相关内容 图书馆网站是为用户服务的窗口和门户,清晰明了的对相关服务内容进行揭示,能更好帮助读者利用图书馆,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基于这种服务理念,我们根据日常工作中读者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或不明了的问题进行了细节方面的梳理和归纳,进一步完善补充了图书馆主页“学术检测”栏目相关服务内容,在附件项增加了“学术检测注意事项”[3],力求从点滴做起,重视流程细节,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贴心服务。 2.4 建立便捷高效的学术检测服务网络 学术检测工作常常任务重,时间紧,遇到职称评聘或教学评奖,不但需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接收、传递、检测、反馈、问题处理及解答咨询服务的高效率。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建立起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互联、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平台非常关键。基于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即时通讯工具QQ及移动互联技术等功能,推出了一系列满载智慧的创新服务举措,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学术检测服务网络。 首先,由联系接收人建立工作QQ号,让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相互建立起好友关系,并加入工作QQ,建立工作小组,充分利用工作QQ号开展学术检测相关服务。 平时,负责接收用户请求的联系接收人会通过QQ网络把用户请求的电子表或其它信息文档传递给检测老师,检测老师检测完毕会把检测报告返回接收人员,接收人员接收检测报告后会进行后续工作的处理,比如,打印盖章、通知用户取报告、传递电子版报告、反馈用户问题、提交用户复检等。 其次,让用户跟接收人加上QQ,建立起好友关系。通过好友关系QQ平台既可给读者传递有关信息,帮助填表,又能通过QQ的实时交流和文献传递快速等功能,做到咨询、接收、传递,反馈、问题处理的无处不在,这极大方便了读者,深受用户欢迎。 再者,根据用户群体的不同,由接收人分别建立了校内外用户服务QQ群和职称评聘工作群。积极利用QQ群的文件和消息共享功能,为用户提供贴心服务。比如,上传个人或集体学术检测申请表、复检表、申請表样例、学术检测注意事项、发布有关消息等。 2.5 提供贴心的用户服务 2.5.1 提供细致准确的学科咨询 日常服务中,好多校内外用户关于接收办理、填写申请和检测报告等会问很多问题。如果问题是围绕接收、填表、收费、图书馆位置等,解答就简单些。但不少用户问题是关于检测技术、复制比、检测系统或其它学科的。对于这些学科性较强的问题,为了解答好,除个人主动学习积极动脑外,工作中还要勤于和检测老师进行沟通和请教,要把知晓的问题做好笔记,积累起来,这样再遇到同样问题就能熟练解答好,这对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2.5.2 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保持适度灵活 日常工作中,按照检测流程和制度要求,检测前必须要先缴费。但对于特殊情况,比如,本校办理转账缴费的用户,遇到学校财务忙或系统无法及时缴费;本校课题结项的老师忙于工作,没时间及时到财务办理;校外的职称评聘集体用户;个别出差在外,无法办理缴费的老师等等,如果严格按照学校或馆里要求做,就会耽误用户使用检测报告,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对于这种特殊情况,在确保用户不会欠费的情况下,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发扬人文关爱,解决特殊需求。 2.5.3 遇到重要任务,保持手机QQ在线 在校内外职称评聘或课题结项期间,一些用户在工作时间要上课或开会等,由于时间紧,往往会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填申请表或下载全文资料,填表时有些用户往往不会找收稿或发表日期,因为加了QQ好友,只要保持手机QQ在线,他们会随时发起咨询。面对咨询,哪怕是八小时之外、周末或节假日,就本着爱心帮助用户处理疑难,这些贴心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肯定和赞扬,同时维护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象。 3? 关于学术检测服务创新举措的几点思考 我馆采取的服务创新举措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具体讲,需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进一步加强工作细节梳理与揭示 由于用户文化层次和理解能力有别,加上便捷化网络交流服务工具,这加大了问题的咨询量、手把手教用户填申请表和检索文献收录情况的操作量。面对这些情况,要进一步做好工作细节梳理与揭示,比如,用户的检测文献是否被数据库收录?能否检测?这样的问题如果检测前不提醒或帮助用户处理好,就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比如,检测无果、退费等。另外,文献被检测后的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错误?这些细节都需要加强审核和揭示,要帮助用户查询文献的收录情况、学会申请和填表的方法等。 3.2 制定完善统一的学术检测规范 在多部门、多人员参与下,应加强对学术检测规范的重视,制定完善统一的学术检测规范,维护学术公平公正和服务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统一用户申请文件的规范。当面对大量用户请求时,对于不同个人和不同文献类型的检测申请,规范接收文件的命名、规范文献检测内容事项、规范检测文献格式等都能使接收、传递、检测及反馈的过程顺畅自如,不出差错,易于发现和找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②统一检测技术标准。在多人参与学术检测的情况下,当面对不同检测文献类型时,统一检测技术标准,执行一致的检测范围、检测时间等能确保用户满意,提不出异议。 3.3 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 在多部门、多人员参与下,虽然形成了多方制约,多方对账,严格遵守了财务制度,但因为工作涉及的环节多、人员多,特殊情况下,比如,在时间紧任务急的集体职称评聘期间,因为用户多、工作量大及情况复杂,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多,如果不能及时沟通配合,发生的漏检、复检量就多,文件整序起来麻烦也多。因此,在财务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应加强协调配合,尤其在集体职称评聘期间,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服务细节,建立起操作环节少、及时沟通和更完善的服务体系。 3.4 基于用户需求,重视调研检测系统状况 当前用户检测类型主要有:已发表论文检测、未发表论文预检、课题结项检测、评奖检测、本硕博学位论文检测及职称评聘集体检测等。针对上述用户需求对检测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调研,发现5.0版本的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存在局限性。比如,对未发表论文或课题结项预检时发现文科类的检测不很准确,但有一定参考价值,而理工科类的检测则会出现错误报告。这种情况下,不能再对理工科类的未发表文献检测了,以免誤导用户,产生责任问题。另外,对于本、硕、博学位论文的检测,因为5.0版本的数据库检测范围里缺大学生学位论文联合对比库,也会使检测结果误差较大,不具有权威性[4]。因此,实践中应重视调研系统的实际检测状况,及时调整或增加多途径的检测工具,提高学术检测工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2019-5-2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03/201001/xxgk_80681.html. [2]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2019-5-2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7/t20160718_272156.html. [3]学术检测.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EB/OL].[2019-2-1]:http://lib.sdut.edu.cn/view.php?tid=1111&cid=9. [4]中国知网查重vip5.1与5.0检测系统的区别[EB/OL].[2019-5-7]:http://www.cnkis.net/html/9784155135.html.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