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供应链金融在家电行业应用的研究 |
范文 | 孙石剑 摘要:物流集聚区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提高物流的集约化程度、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常州市在建设物流集聚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城市空间应用效率低下、产业层次不高、配套设施匮乏、形象不佳等问题。在分析常州市产城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空间重构、产业遴选、设施完善、环境重塑等几方面分别给出了建议。 Abstract: The logistics cluster area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It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the logistics of the degree of intensification,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rease industry and city's integration. In recent years, Changzhou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logistics cluster area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of urban space application, the low industry level, lack of supporting facilities, poor image, etc.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roblems in the industry and city's integration of Changzhou,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industry selection, facilities impr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modeling. 关键词:产城融合;物流集聚区;建议 Key words: industry and city's integration;logistics cluster area;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93?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4-0130-02 0?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建立了不同级别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对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常州市在建设物流集聚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具體表现为数量上增多、质量上提高、物流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但物流集聚区与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存在着与城市功能要求、与民生服务要求、与全市环境整治要求、与全市经济发展要求不匹配的情况。忽视产城融合的结果将造成产业和城市脱节,聚集区产业发展与其依托城镇的关系逐步恶化,物流聚集区仅仅重视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 1? 常州市物流集聚区的现状 全市基本形成了东南西北几大物流集聚板块,在沿路靠港、交通枢纽、制造业集聚区和专业市场建设了一批物流功能集成、专业特色鲜明、融资渠道多元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 ①城西板块:罗溪-奔牛区域具有明显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已经集聚了空港物流园、中国物流常州综合物流园、江苏国际塑化城物流中心、奔牛港物流中心、普洛斯仓储等物流骨干企业。至今已入驻企业230多家,年经营性收入350亿元,年货物吞吐量近300万吨。 ②凌家塘-邹区区域:集聚了凌家塘农产品物流基地、新阳光国际食品城、志宏物流中心、城西物流园、中天凤凰物流园等省级重点物流基地以及协昌物流园、雨天物流园、商隆物流园、长三角物流园、常庆物流园、盛邦物流园等20多个物流配载中心。该区域是目前常州市区小型物流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200家各类物流企业聚集于此区域。 ③城东区域:包括湖塘纺织城物流园、东港物流园、常运物流中心、常燃物流中心、新誉物流基地、东方物流中心、恒耐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服务鼎诚钢材市场、凌杰钢材市场、万都国际陶瓷城、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市场、新誉金属城、万都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专业市场,以及飞天集团、南车集团、新誉能源公司等大型企业和众多纺织企业。 ④城南板块:武进南部区域以建设中的武进保税物流园、武南物流园区以及武进出口加工区为核心,服务对象包括长三角模具城、瑞声科技园、津通国际工业园等工业集聚区,以及新誉集团等一大批省级、市级重点企业。 ⑤临港区域:集聚了新长江港口有限公司、录安洲长江码头有限公司、保税物流中心、新润石化仓储等重点物流企业,服务于紧邻的滨江化工园区、新北工业园、常州出口加工区、天合国际太阳城、生物医药产业园、新龙国际商务城等重要的工业和市场集聚区。 2? 常州市物流集聚区面临的问题与产城融合的转型诉求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常州市物流集聚区存在以下问题: 2.1 物流集聚区与城市功能要求不匹配? 常州市某些物流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统筹考虑,物流园区数量过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部分物流园区设置不合理,存在功能叠加、竞争领域相同等问题;部分物流园区盲目追求扩张,不注重改造提升存量资源,导致既有物流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物流集聚区内园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个物流集聚区的集约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而过大的区域规模则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2.2 物流集聚区建设与民生服务要求不匹配? 缺少对物流集聚区、大型物流园区、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网点和分拨中心等配送基础设施周边道路的系统规划。车辆装备标准化程度不高、城市配送管理机制不健全、车辆通行管控措施不合理、配送服务不规范、配送运输通道不畅通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常州市区的配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剧了交通拥堵。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的区域和时段的限制较多,“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等现象依然突出,“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 2.3 物流集聚区与全市环境整治要求不匹配? 物流产业是大型机动车使用的大户,其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据相关研究,物流园区是排放污染的重灾区。机动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再加上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常州市部分集聚区形象不佳,其环境改善压力较大,园区扬尘、噪音、垃圾、异味情况比较严重。如凌家塘-邹区板块的凌家塘已集聚了26家物流园、上千家物流企业,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塞,居民怨声载道。 2.4 物流集聚区与全市经济发展要求不匹配? 国际物流服务存在着集聚度不高、物流服务水平不高、辐射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物流集聚区水平有限制约了常州市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了地区经济做大做强的瓶颈。其次,集聚区内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网站建设水平较低,维护更新不及时,未能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甚至部分物流集聚区连网站都没有,仅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宣传。 因此,常州市物流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和城市建设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尽快实现物流集聚区“产城融合”的转型发展。 3? 常州市物流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常州市物流集聚区“产城融合”转型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以物流集聚区、物流园区、物流企业为基本层次,以制造业物流服务和商贸物流服务为核心功能,以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制度环境为基本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强化城市功能混合、提升产业层次、优化民生服务、美化城市形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地位。 3.1 整合物流存量资源,坚持集聚发展? 迎合市场需求,顺应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整合物流园区、物流通道、运输装备等存量资源,避免物流集聚区或物流园区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的情况,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审视现有的与在建的物流集聚区、物流园区的定位和资源配置情况,对层次低、同质竞争、核心竞争力弱的物流中心采用股份制或回购方式进行兼并,从而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同时加速低效土地的置换,优化用地构成比例,整合基于产城空间的功能资源。 3.2 優化城市配送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需求、适度调控、便民高效”为原则,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现代配送服务体系。交通管理部门应会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引导物流集聚区企业加强与商贸流通企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合理设计配送线路,积极发展共同配送方式,整合配送市场资源,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 3.3 强化政府规划引导,美化城市形象? 强化政府在物流集聚区发展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政策引导和环境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与企业主体共同推进改善污染、保护环境的局面。具体做法一是逐步清理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企业、提高污染企业的引入门槛。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物流企业,实现高收益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发展路径。二是选取重点门户区域进行形象整治。三是积极探索新型物流业态,促进物流创新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倡导安全物流、低碳物流、绿色物流,促进节能减排。 3.4 推进先进技术应用,提升产业层次? 提升物流集聚区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实时跟踪和智能化管理。在保持物流产业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与工业产业、商贸市场、国际贸易、金融业等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创新市场功能和交易方式,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结合,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吸引知名企业入驻,将物流集聚区打造为综合产业的高地。 参考文献: [1]李媛媛.郑州市物流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融合研究[J].时代经贸,2018(24):43-44. [2]汤虹.产城融合理念下的古浪县城市总体布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朱洪国.产城升级视角下的产业园区“综合用地”土地利用政策优化[D].东华理工大学,2017. [4]肖敏.着力产城融合 做强城市经济[J].当代县域经济,2015(08):30-32. [5]刘光琦.物流园是排放污染重灾区——专访环保技术专家徐亚鹏[J].中国储运,2015(05):52-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