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范文 骆开良
[摘 要] 枯燥而沉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生动而活跃的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巧妙导入、趣味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都能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气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谈谈活跃课堂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活跃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很大量的知识和解题技巧,学生被动地接受,使他们对课堂产生抵触的情绪,更不用说课堂积极性.
在笔者看来,数学课堂要想教得好,就必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玩”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入手,以学生的主体感受为中心,设计课堂活动.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谈谈活跃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种有效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与借鉴.
巧妙导入,提高积极性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无论是新课学习还是一节课堂的开始,导入部分是课堂的关键所在. 在导入部分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就能为后续的教学铺平道路,通常来说,导入部分要在紧紧扣住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预期的教学活动. 初中生的情绪容易被一些熟悉的事物影响,通过熟悉的事物向学生传递知识,更切合他们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将证明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不小心把家里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了,形成若干块碎片,现在要去配一块完全相同的玻璃回来,你会怎么做?”说到这里,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跃起来了.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方法,那到底怎样的方法才是最省事方便的呢?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样就逐步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了. 在强烈的求知欲的推动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全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动手实操,调动思维
学生在动手做某件事情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上的事情. 在课堂中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也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思维.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感受比较强烈,能通过操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树立起“主人翁”的观念. 通过实践操作还能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变成简单直接的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找到其中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笔者让学生准备了硬纸片和剪刀,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硬纸片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剪下来. 接着通过对比、折叠等方式,让学生尝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包括边之间的关系、角之间的关系,还有边角之间的关系. 经过几分钟的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其中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全部性质. 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些性质都能熟记于心,起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且能逐渐地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情景结合,启发潜意识
活跃的课堂气氛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愉悦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知识,掌握了原理,这就是启发了学生的潜意识. 情景结合,融情于景的方法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去学习知识. 具体来说,教师创设的情景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渠道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比如视觉、嗅觉、触觉、情感等,来让学生投入其中.
例如,在学习有关“正数和负数”的知识时,要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在学生心中“0”就是最小的数了,怎么还会有比“0”更小的数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在上课时,特地带了一些冰块、清水、杯子和温度计. 先在杯子里倒入清水,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可以从温度计上读出水的温度,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手握住杯子,并将冰块加入水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逐渐融化,学生能感觉到水的温度在降低,度数也越来越低,慢慢的降到零度,最后到了零度以下. 此时,学生能感受到比“0”小是怎么回事,“负数”的概念不讲自通.
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门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差. 抽象概念对于初中生的学习门槛较高,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深入学习概念. 同时,“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而数学概念则是经过归纳总结提升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化抽象为具体,从一些常识或者普遍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抽象的概念比喻成具体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打破沉闷的气氛.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有关不等式传递性的理解,教师不必反复强调“如果A>B,B>C,就有A>C”,而是应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小明爸爸比妈妈大2岁,小明妈妈又比小明大23岁,那么这里谁的年龄最大?谁的年龄最小?谁一定比谁的年龄要大?”学生很容易想到“小明爸爸的年龄最大,小明的年龄最小,小明爸爸的年龄一定比小明的年龄大”. 这样通过简单的类比,学生就能轻松地明白不等式的传递性,当他们想不起概念时,就会想起教师在课堂中举的这个例子,从而能自己推出结论.
关怀学生,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不仅取决于当堂教师的表现,还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 如果学生认同了一个人,就很容易认同他所教的科目,在课堂上也会更加自觉地配合教师的工作.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安排教学活动,还需要教师用心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对于反应较慢的学生不但不能责怪他们,嘲讽他们,还应该更加耐心地鼓励他们思考,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多是在课后的师生交流,一方面,在学习上,学生的问题不一定都能反应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课下的交流来了解学生遇到的难处,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或者是讲述自己的奋斗过程,用亲身经历来鼓励学生.
另一方面,在生活上,要尽量和学生拉近距离,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问问学生吃的怎样,在宿舍里同学之间关系怎样,天气突变时,要叫他们注意天气变化,避免着凉.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课下活动,了解他们的爱好,和学生一起跑步、打球等,这些都能很好地贴近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为课堂上的活跃提供情感保障.
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
活跃的数学课堂少不了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会投入到课堂中. 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型. 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它的灵活多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把握度的原则,切忌过度使用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展开.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一些简单的几何对称图形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比如圆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但一些复杂的对称图形,比如雪花、窗花、蝴蝶等,学生画不了或者画起来很费时间,就应该用动画来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激发他们对对称图形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先让一位学生在电脑中随意地画出某个图形,并确定一条对称轴,接着让台下的学生尝试画出这个图形的对称图形,最后用软件生成这个图形的对称图,看谁画的准.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良好.
总的来说,上述几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课堂的活跃度不能单单靠一种方法来提高,要有多重不同的刺激,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需要有课前的精心设计,课中的巧妙实施,课后的完善总结. 刚刚讨论的几种方法仅仅是冰山一角,要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教师继续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研发能力,探索出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