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新城区理念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研究
范文

    张小平 丁锐

    摘要: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发展用地从增量扩展到存量挖掘等现状下,要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创新城区视角下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一条可选路径。本文梳理了创新城区的概念内涵、特征及模式,发现用创新城区理念指导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以下类型的城镇低效用地有再开发为创新城区的潜力:①邻近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集群;②位于市中心的旧工业区或低地价社区;③有兼顾地方振兴和盈利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入驻可能。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novation-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 from incremental expansion to stock excavation, the redevelopment of urban inefficient 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districts has become an alternative path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s of the innovative districts, and finds that certain conditions need to be met to guide the redevelopment of inefficient urban land with the innovative districts concept. The following types of inefficient urban l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innovative districts: ①Nearby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 clusters; ②Old industrial districts or low-value communities located in the city center; ③It is possible to settle in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 that give consideration to loc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fitability.

    关键词: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创新城区;创新潜力

    Key words: urban land redevelopment;innovation district;innovation potential

    中圖分类号:F299.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7-0081-02

    0 ?引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颁布多项政策要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有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掘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建设宜居城市。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任务》明确提出要强化创新驱动城市发展。2014年原国土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中要求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在此背景下,创新城区视角下的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一条可选之路。

    在建设创新城区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成果。197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分工加深,制造业开始撤出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区和工业港口随之衰败,建筑和土地闲置。在创新经济、知识经济兴起,以及2007年“次贷”危机背景下,创新城区成为欧美国家衰败城区、旧工业区、滨水码头再开发的一种城市规划手段,形成巴塞罗那、波士顿、柏林、伦敦、麦德林、蒙特利尔、首尔、斯德哥尔摩以及多伦多等著名创新城区[1]。创新城区理念下的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是为衰败城区注入文化和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就业密度,降低能源和商品消耗,避免“推到重建”、“大拆大建”导致的城市文脉丧失,促进城市“有机更新”。通过创新城区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和环境,培育、吸引和保留知识型员工和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在梳理“创新城区”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城镇低效用地用创新城区理念指导再开发利用,应具备的条件。

    1 ?创新城区概念内涵

    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发现,在创新经济兴起、人口结构变化、“开放创新”背景下,研发型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型员工以及风险投资等创新资源开始向步行的城市空间聚集。知识型员工和技术人才,因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原因,偏好在位于城市内城区域、短距离通勤、医疗等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环境舒适、满足社交需求的街区工作和生活[2];高技术研发和风险投资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大公司和初创企业为了降低创新和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追寻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型人才和尖端实验室,从郊区向配套设施完善、可步行的中心城区、传统老城区重新聚集[3-4]。

    针对这一现象,Bruce Katz和Julie Wagner 最早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2014年的报告《创新城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新趋势》(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 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中提出“创新城区”(Innovation Districts)的概念:前沿机构、领先企业等 “锚点机构”,以及与之联系的初创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聚集的地理区域,具有空间紧凑环境宜居、交通可达性强、技术网络互动性强,以及居住、办公、零售混合功能等特征;将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种,即经济资源(economic assets)、空间资源(physical assets)和社会网络资源(networking assets)[5]。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创新城区的定义,在物理范围上,创新城区是创新型城市的一个子集,是一个集教育科研、医疗金融服务、零售等功能一体的“混搭”大社区[6];在地理区位上,大多位于中心城区的旧工业区、商务区与居民区之间地租相对较低的社区 [7];核心特质和目的上,强调创新创企业高度聚集、知识技术共享、生活配套设施完善,以吸引、留住创新型企业、人才和投资为目的[8]。

    本文创新是尖端产品、技术、服务或新观点,以及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新解决方案的产出活动。创新城区做为一个城市空间,形成原因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大企业、初创企业、知识型员工在区位选择上加大了对交易成本的思考,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创新经济活动,在空间营造上以加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等创新主体的交流互动、加速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果商业化为目的。

    2 ?低效用地建设创新城区的适用条件

    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还根据美国创新城区形成过程中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模式:支柱核心(anchor-plus)模式,指围绕高校和研究中心等核心机构做紧凑型的混合用途开发,为相关行业的企业和员工提供工作空间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混合用途社区,营造步行、自行车友好的公共空间;城市再造(reimagined urban areas)模式,指开发靠近经济活动节点的闲置土地和未充分利用地,将旧工业区、滨水区改造成具有创业功能的城市形态,引入创新经济活动;城市化科技园(urbanized science parks)模式,指赋予位于郊区、汽车导向的低密度办公空间或研究园以居住、零售以及公共空间,使其城市化功能更加完善。

    从创新城区的构成要素和模式来看,不是所有的城镇低效用地都适合用创新城区理念的进行再开发。优势创新核心、经济增长点附近的城镇低效用地有再开发为创新城区的潜力,具体包含以两种类型:

    2.1 高校或科技机构周围的低效用地

    高校有大量的优质研究型人才、可供人们自由进入和鼓励人们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利于学校和企业共享知识溢出效应。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型人才和尖端实验室,为创新验证创造条件。且高校由于占地面积较大,一般位于低价较低的城市外围地区,较低价格的办公空间和居住空间利于初创企业和创新人员发展。

    位于高等院校或者科研机构的城镇低效用地可以在“创新城区”理念指导下进行再开发,改造或新建适合初创企业和员工的小型办公空间和居住空间、供企业或知识型人才交流的半公共空间,以及零售空间等。从而使低效用地与周边地区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2.2 靠近经济增长点的低效用地

    位于城市中心的老工业区、商业区或居民区之间的飞地等低效用地也有发展为创新城区的潜质。中心城区丰富的金融服务、技术中介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便捷的交通环境,以及工业活动退出留下的低价空间成为创新创业企业和人员的理想地。

    在这些低效用地上进行创新城区建设上应注重创新创业企业和人员能够负担的办公空间和居住空间的供应,减少职住分离现象,合理配置零售功能和公共空间,提升物理空间的可步行性。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国际上采用创新城区理念的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注重居住、办公、零售等城市空间融合布局,对城市更新地区企业在税金上的减免等。在创新城区建设优化过程中,注重统筹城市历史风貌、社会网络关系、低收入者住房、经济发展等综合目标。在用创新城区理念指导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创新发展潜力识别

    创新城区理念不是万金油,只能指导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城镇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即具有以下特征的城镇低效用地的再开发为创新城区的可能性较大:优质的场景塑造、表现突出的核心机构、合作氛围强的创新生态系统。

    3.2 混合城市功能

    从兴起过程来看,创新城区反映了创新经济主体的现实需求。首先,处于人口结构变化现状下的知识型员工需要短距离通勤、完善的配套设施、满足社交需求、宜居的城市化环境等;其次,知识密集型行业企业,出于市场和创新风险考虑,需要“开放创新”环境来进行技术交流互动和扩大知识溢出效应,实现本身的发展。因此,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过程中应当配合居住、办公、零售和商业等空间融合。

    3.3 渐进主义与催化式开发

    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创新城区的过程,与绅士化城市更新的“打拆大建”、“推到重建”不同,它注重城市历史风貌保护,通过渐进的城市开发活动打造优质的步行空间来推动创新社会网络的形成,从而催化创新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1]Mehrjerdi MF,Hosseini A. Comment on "does Place Quality Matter for Innovation Districts? Determining the Essential Place Characteristics From Brisbane's Knowledge Precincts"[J]. Land Use Policy, 2018, 79: 734-747.

    [2]苏宁.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发展趋势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2):50-55.

    [3]America SG. Core Values: Why American Companies Are Moving Downtown[J]. Smart Growth America. June. Https://smartgrowthamerica. Org/resources/core-val Ues-why-american-companies-are-moving-downtown, 2015.

    [4]Florida R,Mellander C. Rise of the Startup City: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the Venture Capital Financed Innovation[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16, 59(1): 14-38.

    [5]Katz B. 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 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M]. [S.l.]: Metropolitan Policy Program at Brookings, 2014.

    [6]李海波,李苗苗,汝緒伟.创新城区:区域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新空间载体[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1):141-149.

    [7]李健.创新驱动空间重塑:创新城区的组织联系、运行规律与功能体系[J].南京社会科学,2016,7:76-82.

    [8]邓智团.创新街区研究:概念内涵、内生动力与建设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2017,24(8):42-48.

    [9]解永庆,张婷,刘涛.创—城—人融合的创新城区规划经验与启示——以匹兹堡上城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2): 16-23.

    [10]李健.创新驱动城市更新改造:巴塞罗那普布诺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8):45-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