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移动学习的微信课堂研究
范文

    余爽

    摘 要:微信进课堂具有拓展教学模式和手段、革新学习方式和推广个性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微信课堂尚处于尝试阶段,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对此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实现微信课堂的最大阻力源自3方面:教育体制方面的阻力、传统教学方式方面的阻力、思想观念方面的阻力。文章从以下4方面对基于移动学习的微信课堂进行研究,即教育体制改革、思想观念转型、强化微信教育功能和课堂科学互动。

    关键词:微信课堂;微信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策略实施

    “微信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通过建立班级的课程微信公共平台来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微信公共群的传播方式来分享和学习相关授课知识点。微信具有拍照发送好友、发送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基本功能,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许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方便快捷等优点。同时,微信还提供了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社交功能和平台化的功能,可以发布资源、实现内容检索。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服务使微信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即时通信工具,并被广泛应用于营销、教育等领域。深圳新闻网数据表明,微信应用自2011年推出,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已突破6亿人次[1]。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借助微信平台用于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微信作为一款热门的即时通讯软件,成了移动学习的又一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依赖于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工具,难免使得微信自身的娱乐性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产生些许影响。当前对于移动平台教学领域的研究多数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践操作,高校师生对于“微信进课堂”这一理念,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因此,在微信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从微信进课堂对于教育领域的现实意义以及其可行性入手,对其在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1 微信进课堂的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

    微信应用于移动学习领域,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方便的传播平台,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

    1.1 微信课堂在高校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

    在高校实施微信课堂,条件优越,基础良好。在2015年微信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微信用户平均年龄为26岁,其中86.2%的用户在18~36岁[2],这组数据表明了微信在年轻人之间的使用率相当之高,而高校作为年轻人的聚集之地,更是一个微信用户众多的地方。微信作为一个热门社交软件不仅仅具有便捷的社交功能和广大的用户群,其背后更是具有一个专业、科学的技术开发研究团队,能够获取到众多的资讯、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微信这一平台所具有的过硬的技术支持,无论是对于微信课堂的初期成长还是后续改进都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高校课堂的开放性以及充分的设备条件也为微信进入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手机、平板等智能电子设备在高校中的普及率几乎接近100%,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大学生手机、平板等便携电子设备日平均使用时间在8 h以上,手机查阅资料,手机提交作业等智能化的学习方式逐渐替代传统的读书、看报的学习方式。超过85%的大学生习惯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包括上课时间),这些结果为微信课堂推广设施可行性提供了数据支持。其次,校园中的WiFi环境以及自由的学习时间,使師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与互动,打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课堂变得更加广阔。

    1.2 拓展了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目的讲授型模式,教学地点固定在教室,教学时间限定在白天,教师为课堂主导者、策划者,学生为被动听课对象。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缺少交流和互动。微信课堂充分利用微信长于互动、利于交流的特点,将一种互为主宾、不限时地、不限方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最大受益者是学生。通过微信课堂,学生可以随机浏览各种文本信息与对话信息,可以随时与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可以在不带任何顾虑的前提下向老师发问。传统课堂中,学生面对老师往往会有畏惧心理,不敢发问,不敢表达,害怕说错,害怕被讥笑。微信课堂则淡化了教师的威严感、神圣感,回避了课堂上常见的现场感、恐惧感,改变了师生面对面带来的尴尬。微信教学模式是一种远程开放教育,实施面授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且远程教育占到较大的比重。过去的远程教育主要依赖于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随着移动学习的逐渐普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作为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将成为远程开放教学的重要平台[3]。基于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微信课程,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能够实现实时互动交流,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与教师进行私下的沟通和交流,在精神和情感层面上更容易增强归属感,这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更是一种有效地拓展[4]。

    1.3 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跟着老师学、在课堂上学、照着书本学”为主体。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这种学习方式逐渐被打破。当下,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潮流,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品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终身学习强调“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作为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远程开放教育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创造了条件。微信应用于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随时把重点的知识、视频、音频等内容推送给学生,也可以在微信群里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交流[5]。而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获取教师所推送的课程内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学习,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只在课堂上完成,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随时随地地学习。这一改变有两重关键意义,一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需求,二是凸显了学习的随机性。

    1.4 便于推广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作为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教学理念备受推崇,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中同样适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时间有限、碍于面子等原因不便向老师提出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而微信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在私下借助微信平台向教师发出提问,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甚至可以与教师展开争鸣,反驳教师的观点,又可避免当面质疑的尴尬。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微信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针对每个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2 大学生对微信进课堂的态度

    本文把广西大学2014级和2015级共4个班的100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开展了一次模拟微信课堂的实验。通过将此次微信课堂与平时的普通课堂的听课感受进行对比,来分析学生对于微信课堂的态度,研究“微信课堂”的实施效果。此次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2.1 “微信课堂”教学模式推广范围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的学生在此之前了解过微信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剩余27%的学生听说过这一模式,但并没有试图理解也并没有兴趣了解,其他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一模式。可见,微信进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普及程度极低,人们对这一模式了解甚少,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这一模式产生误解,影响模式推广和应用。

    2.2 “微信课堂”教学模式接受度调查

    通过对“反对微信进课堂的原因”问题结果分析发现,这100名学生中有7%的人反对微信课堂的实施。其中,68%的学生更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37%的学生认为微信的弊端会给教学带来不好的影响,43%的学生觉得实行难度大,没有必要进行,56%的学生不确定实行后会不会取得成效,56%不了解微信教学具体是什么。从这些问题来看,大多数学生反对“微信课堂”的原因是,对于微信进课堂方面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甚至是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停留在一个较为保守的思想层次上。因此,微信进课堂的一大阻力就是部分人较为保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2.3 课堂手机使用习惯调查

    通过向学生调查分析发现,90%的学生有上课看手机的行为习惯,78%的学生在课堂上习惯性看手机1~4次。其中,26%的学生习惯1~10 min看一次手机,40 min一节课需看手机4次以上;39%的学生习惯10~20 min看一次手机,每节课需看手机两次以上;13%的学生习惯20~30 min看一次手机,每节课需看手机1~2次。这则调查结果反映了微信的娱乐性对于教学活动的实施的不利影响是较为显著的,同时,这个问题也是微信进课堂诸多衍生问题的主要根源。

    根据调查数据,微信进课堂具有深厚的硬件与软件基础,同时微信课堂的实施也将会面临有种种阻力。微信课堂与高校常规教学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3 微信进课堂的阻力来源

    微信作为教具以及学习工具进入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对于广大受众来说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学校、老师、学生,甚至是社會对待微信课堂的态度会是千差万别的,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因此,微信课堂遭遇阻力是必然的。这种阻力大致源自3个方面。

    3.1 教育体制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推广,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实际上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灌输,而忽略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导致了多数接受教育的学生更习惯被动接收型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现有的监管型学习环境中,如果将微信引入课堂,那么课堂上没有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耳提面命,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无法抵抗娱乐活动的“诱惑”,从而将微信的娱乐功能加以放大,而微信的学习功能则被忽视。这样一来,微信课堂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如此,还可能造成教师管理上的困难,甚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尽管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归根究底,这些问题的产生还是现行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所导致的,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速度依然无法与社会发展需要所契合所导致的。

    因此,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微信进课堂意义重大。不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微信进课堂依然会是句空话。只有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在活动中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废除一考定终身的评价办法,微信课堂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3.2 教学方式

    我国现行的教学方式,传承自中国推行近1 300年的科举制度,随着社会变迁时代发展,教学方式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良,来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尽管在教育方式上可能依然存留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或者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新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有的教育方式的确有可取之处,并且大方向上可以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讲课、听课、练习、考试的循环往复。对于微信课堂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被淘汰。微信课堂采用的是延时式、碎片式、对话式、活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无疑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这种挑战,让学校、老师、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甚至由此对微信课堂产生抵触情绪。这种阻力来自学习主体和教学主体自身,其力量不可小觑。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精益求精,将微信进课堂这一新式教学法应用推广,使学习变得更加与时俱进。攀登高峰最累的永远是最后的几步,微信推广课堂可谓是我国拓展教育方式的一项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因而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很大的难度。

    3.3 思想观念

    我国部分人认为,学习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书本和教材里的内容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坚信学校内的按部就班的系统学习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在他们眼中,网络学习则仅仅被看作辅助工具甚至根本不认同。在这类人眼中,微信与课堂结合不过是给学习多增添了一些途径、工具而已,顶多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对教与学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改进。这部分人对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发生的变化知之甚少,对网络学习的了解也是局限狭隘。尽管这些认知的存在与我们关于网络时代学习的理论和研究不足、宣传普及不够有很大关系,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认知错误,也将会使人们对新型方式不接受或怀疑。

    对于老师们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开展讨论等常规教学方法,而家长们也习惯根据孩子的作业、考试、分数、升学率来评判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并以此作为为孩子择校的依据,对于当事人—学生而言,要适应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试想,如果现在在教学中引进智能手机和网络,课堂该怎么管理?老师该如何做?如何评价这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而家长们同时也会产生像“微信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没有有保障?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这样的担忧。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几乎不曾遇到过,自然不敢贸然行事。这种疑虑必然也会使推广微信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寸步难行。

    4 微信进课堂的实施对策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微信进课堂促进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必要性,且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也为其提供了可操作性,但由于个别条件不够成熟,所以微信课堂的实行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急需破除的阻力。如何在今后的微信进课堂的发展过程规避和解决问题就成了老师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4.1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前进步伐

    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主要问题是素质教育的占比较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缺少素质教育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时间看手机十分频繁,无法实现学习上的自我控制。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出发,继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调整教育方法,把中心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中。国家层面上来看,从调整教育目标出发,教育目标尽量减少定量的或数字化的衡量,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重量不重质”等应试教育传统问题的产生,提高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要求,弘扬和发展与时俱进的现代网络教学模式;教师本人也应该积极配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所做出的调整,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引导性教学为主以防学生依赖性学习的同时,以身作则,正确的利用、正确的教授现代网络学习的进步性;学生本人也要尽可能跟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正确认识娱乐活动或娱乐设备,把手机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加以利用,而不让其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

    十九大以来,国家更加强调教育体制改革,尽管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网络学习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承认和接受,但社会进步速度同样在加快,微信进课堂等新式网络学习模式的推广速度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要使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速度能跟紧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就要全社会共同的配合,加快改革前进的步伐,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4.2 强化微信教育功能,推动微信教育发展

    微信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那些只认识到微信的娱乐功能,或者以为微信只有娱乐功能、没有教育功能的看法,是极其错误的。既然微信具有教育教学功能,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想法利用、发挥、强化微信的这一功能,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

    微信在当下开放的教育微信课程公众服务平台中,教师使用的微信功能通常只包括文本和语音的互动、微信群、课程内容的推送、自动回复响应等。而根据调查显示,尝试过微信教育的学生对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微信授课方式基本满意。特别是语音功能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老师,提高了学习效率。但现在微信教育功能的开发正处在起步阶段,种类较少,对传统教学方式也无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且优势目前还无法抵消忧虑和怀疑。

    针对此类问题,在今后的微信课堂中,不仅要切实利用好“语音”等现有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还应更多的开发和培育新的功能。首先,微信今后作为一个教育平台,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微信课程的内容也应该微小而完整,这样可以使用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学习,在方便教师备课讲课的同时,能够实现学生针对授课内容的课外相关知识的扩展。其次,微信现有的交流功能也应更好地与教育功能实现对接,教师课堂上能够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别解答他们不同的问题,通过微信实现更好的“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课后巩固出现的问题,实现及时交流解答。最后,微信课堂还应该对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全方位发展。

    4.3 大胆尝试微信教育,努力提高大众认知

    目前,微信在大众眼中的定位依然是聊天工具,人们普遍对其教育学习功能知之甚少,甚至由于认识不足对微信课堂存在或多或少的不信任。这一方面是由于微信的传统定位根深蒂固,更多的是因为微信课堂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的。扩大微信教育宣传,填补微信教育宣传的空缺,提高群众对微信教育认知是当前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

    学校应大胆尝试微信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学生能力提高这一事实,来证明微信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学生家长所要求的教育方式,就是让自己的子女能够获得最适合、最公平的教育,而微信课堂无论是在促进公平教育方面,还是在提高综合能力方面,均有极佳的成效:推送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教育资源普遍化,针对学习情况推送填空题、判断题等简单的练习题目—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

    微信课堂的优势得到实验证实后,群众的认知和接受度自然也能够提高,因此,大胆地突破尝试微信课堂,讓微信课堂等互联网新型教学方式普及走出发展瓶颈期。

    4.4 扩展教育交流平台,打破传统课堂束缚

    除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微信还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课堂之外的互动机会。作为重要平台之一,微信除了具有文本、语音、微信群聊天等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外,关键词查询、点赞、评论等都是值得推崇的互动方式。在互动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持久关注的热情,是微信课程公众服务平台持久运营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实施微信电子签到、定期公布学生微信参与情况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奖励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微信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积极的回复也是学生参与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还可以尝试将学生的微信账户与其在学校的教学、教务系统等账号进行绑定,实现更多个性化交互功能的同时,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5 结语

    信息时代的发展让每个人离不开智能手机的运用,其强大的交往空间和便捷的操作功能,使得运用智能手机上网成为大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及时转变观念,改进课堂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尽快实现“无手机课堂”向“微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微信课堂时代终将到来,在此之前,进行详尽的规划和充足的试验,为迎接其到来做好准备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倩.微信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5(3):118.

    [2]腾讯公司.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2015-08-24)[2018-06-06].http://www.cac.gov.cn/2015-08/24/c_1116346585.htm.

    [3]户晓娟.大学英语教学中微信软件的应用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83-85.

    [4]刘倩.利用微信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构想[J].中国科技产业,2014(2):71-73.

    [5]邓小霞.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5):41-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