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籀篇
史籀篇字书名。旧说为周宣王太史籀著。近代人以为首句是“太史籀书”,故取“史籀”二字名篇,“籀”是读的意思。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小学类首列《史籀》十五篇。班固说:“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时亡六篇矣。”又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史籀》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现有记载中最早的字书。原书已佚。《说文解字》中的籀文,即采自《史籀》。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所辑《史籀》,全采自《说文解字》。参见“籀文”条。
《史籀篇》又称《史篇》、《史书》。童蒙识字课本。周宣王太史籀所撰。15篇。久佚。《说文》中保存223字。系我国见诸史书的最早一部字书。《汉书·艺文志》:“《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又,“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25~56)时亡六篇矣。”近人王国维认为史籀非人名,乃截取篇者“太史籀书”中二字以名篇。唐兰、高亨、周谷城、李学勤等则据大量资料证明实有其人。其书建武时存九篇,章帝时王者加以解说,晋世,所存亦废。今据《说文》籀文考察,其字体左右布局均衡,线条匀称齐一,形体繁复,象形象意成分减少,圆转方折的线条笔划的意味浓重,很可能是经过审订、整理、规范的字体,故以编写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