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能手机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范文 | 吴志华 【摘要】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智能手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智能手机的应用现状,提出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主要有远程授课、智能提醒、课外辅导、辅助学习、群体资源共享和研发学习软件等内容,提出了智能手机在课题教学中的发展需要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等应用探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字】 智能手机 课堂教学 应用探究 一、 引言 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教学是指学习者以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或者进行课外教学,是一种辅助传统教学方式的微型的泛在学习方式,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教学,能够将使用者的一点一滴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自我发展,真正实现了即使人不在课堂,但是能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课堂学习,实现了高职课堂教学的零距离,使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更为方便、快捷。 二、智能手机应用现状分析 在国际上,教育学家越来看重智能手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公布的教育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增大,已经有国家在高职学校成立了智能手机教学研究试点,通过运用智能收集授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高职学校对学生每日进行4个小时的传统授课,其余的授课时间全部通过智能手机,学生在宿舍,老师在办公室,通过智能手机提供的语音、视频功能进行移动式的教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空间上存在距离,但是教学上零距离。通过试点研究,智能收集在为学校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日常学习,对学校的日常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智能手机学习能够为学生营造极度情景化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看及时的反馈给老师,激发学习动力,减少了学习压力,扩展了学习授课的范围,极大的弥补了常规授课方式的不足。 比较而言,我国针对智能手机在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还不足,尤其是在基础授课中,大多数的学生家长持有质疑的态度,老师对该授课方式也是比较反对,他们片面的认为,作为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本来就是不应该的事情,手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几乎全部的中小学禁止了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使用收集的改革方案,使得手机教学方案进行了搁置。当新兴事物在刚刚开始时,往往会引起大多数人的排挤,手机教学在收到质疑中,我们应该看到其优势,助其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的李永辉教授,于2007年便开始致力于手机教学方式的研究中,目的是研究可行性的方法,将手机真正运用到学校的教学中去,李教授以高职学校为试点,选取了一个班级进行手机教学,研究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开了手机教学的大门。教育部于2014年,委托李永辉教授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教育研究室的负责人,运用智能手机创新教育方式,通过研发一定的移动学校平台,进行教育方式改革研究工作。 三、智能手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远程授课功能 该功能是智能手机在移动教学中的主功能,智能手机实现了高职教学的零距离化,以往一个地方的成功教学经验,外地的很多高校需要派教师前往学校进行听课学校,这种方式既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校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智能手机运用现在的无线网路、4G、3G网络便可以进行远程授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通过智能手机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连线,可以进行语音通话、视频聊天,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进行沟通,当教学存在问题时,可以随时进行咨询,提高了教学经验传授中的零距离传授。在学生与教师之间,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的授课环节只能发生在课堂上,课下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无法与教师进行沟通,只能到校后请问老师,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无法正常开展。通过智能手机的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与老师进行学习上的咨询,同时,移动教学突破了场地的限制,教师通过智能手机,可以与成百的学生同时进行互动,在不影响现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最大化。 3.2智能提醒功能 智能手机中的智能提醒功能,可以帮助老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教师通过在手机中的设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实现对学生的实时了解,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薄弱的科目、擅长的知识等等,通过智能提醒功能中的作业完成时间提醒功能,教师可以对自己布置的作业进行按时收取,一旦到达了规定的时间,有学生没有将作业进行提交,智能提醒功能会提醒老师,谁的作业还没交,方便老师对学生的督促。 3.3课外辅导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老师的平时教学知识点或者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不懂的地方时,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中的课外辅导功能,呼叫老师,让老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随时随地的辅导,减少了学生去老师家中的路程花费,增大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3.4辅助学习工具 智能手机中的拍照、录视频等功能可以实现老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辅助工具。例如,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市场某项商品的销售情况时,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将每件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记录下来,将销售情况变为固定资料,方便今后对市场的各项研究工作。 3.5群体资源共享 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当下流行的朋友圈、微博、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进行之间的学习内容共享。当学生对某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时,可以分享给其他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谈自己的看法。同时,一些学习资料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传到服务器中,当这个方面知识需要时,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对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下载查看,方便知识点的共享学习。 3.6研发学习软件 当下移动app的流行,都是基于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在移动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开发相关的移动app,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手。比如,通过研发一款知识点提问的软件,使用者通过该软件,可以对某项知识难点进行询问,有相关解题思路的同学便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答复,通过该软件也可以通过数据库保存的方式,对提问的问题进行电脑式的自动回复。 四、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智能手机可以实现零距离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智能手机在教学中应用的瓶颈,比如如何克服学生的好奇心、如何避免学生沉迷手机游戏、如何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智能手机在今后发展中需要克服的,针对当前智能手机在高职院校发展情况,进行了如下发展分析: 4.1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 移动教学一定要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智能手机要想实现真正的零距离教学的方式,首要解决的就是在教学中建构合理有效的移动互动式学习模式,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接受和采纳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微信、QQ、微博等互动平台,实现教学中的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4.2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管 目前,智能手机教学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是教师与学生在移动教学的过程中,不像传统教学中直观的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在移动授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可以将手机打开后,不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而是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由于老师教课过程中不能实时观察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学习知识的现象发生。针对该问题,智能手机应该通过学生学习自动识别技术,实现智能手机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当学生学习过程有“开小差”现象时,及时的提醒老师进行批评教育。 4.3有效整合学习资源 互联网的大海里存储了无数的知识,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需要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减少在知识搜寻上的时间花费,针对该问题,智能手机对学生方面,一是在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引导下,形成活力移动学习社区,提高学习者对基于智能手机的学习社区归属感,增强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微型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学习资源除了由教师提供的资源外,更多的学习资源由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共享,发挥群体智慧,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协作意识,保证学习资源质量并能持续有效发展。 五、结论 智能手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将新兴技术与传统教学完美结合的方式,通过智能手机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固定的教学模式,将课题教学转移到无处不在的生活环境中来,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将教学变的生动有趣,解决远程学习者无法亲临现场学习难题,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中的视频、语音互动与学生进行沟通。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主体,从当前智能手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智能手机在教学中的作用、下一步发展分析等方面对智能手机在高职教学中的教学运用进行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智能手机可行性发展思路,为智能手机的运用提出了策略。 由于智能手机在现实教学运用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发展瓶颈,比如学生自制力不足,不能将精力用在智能手机学习上等等,但是除了靠学生自律、教师管控外,更有必要进行有策略的引导。总之,智能手机手机引进课堂,在学习功能上可以辅助课堂,可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不但能以更快的速度进步,学生更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智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学生、家长及教师对使用智能手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智能手机将会真正成为零距离课题教学的教学工具。 参 考 文 献 [1]朱思鸣,马遥. 智能手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2014,34:282. [2]岑湘涛. 智能手机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15,02:103-104. [3]励朗杰. 智能手机在高校教学及管理交互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4:12+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