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来一场翻转课堂的华丽转身 |
范文 | 倪艳 摘 要:翻转课堂旨在从被动接受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体性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但不少教师误以为翻转课堂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学会新知,课上大量“做”题巩固新知。课堂若为“翻新”而“翻转”,只关注形式,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能力的形成肯定毫无裨益。面对着火爆的舶来品,教师不能只是外在行为的效仿,而应根据本土的实际状况,批判地借鉴引用,并与传统的课堂相融合,以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 当下,席卷全球的翻转课堂的模式备受国人的关注和热捧,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争相效仿,开始尝试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审视今天的课堂,不少看似时尚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形式主义依然突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未见改观。面对着如此火热的“翻转课堂”,我们该怎么办? 一、基于学生认知结构,精心选择加工素材 “翻转”所选用的微课素材,要始终注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前台,充分解放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自主建构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这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前提。 1. 选取联系素材,引导类推概括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要返璞归真,着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对此,教师选取素材制作微视频,要充分考虑新知需要哪些旧知支撑,组织重现、唤起、激活时要精致有效,能使学生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类比推理不断同化、顺应新知,从而不断构建完善的认知网络。例如,小学数学中的整数的运算法则和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分数中;比的基本性质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迁移;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求出…… 教师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紧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恰当运用迁移规律,注重同化和顺应,变生硬地“牵”为学生自主地“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用已知获取新知,这样翻转出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富有智慧。 2. 利用生活素材,突破学习障碍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本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从本质上来看,儿童的数学学习与自身的现实经验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与自主生成的过程。因此,在微视频中,可以呈现生活的原型,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嫁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现实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探究概念的本质特征,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例如“认识公顷”这一课,学生对1公顷表象的建立,既是学生对面积单位认识的一次延伸,又是学生空间观念上的一次飞跃。当学生无法填写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 )时,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成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接着借助熟悉的场地,通过想象、推理、估测,让学生建立这些场地面积与1公顷的联系,进而体验1公顷的大小,使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表象从模糊走向清晰。在运用“公顷”时,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千岛菜花风景区占地面积…… 利用生活原型,学生不仅习得了数学的概念,而且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 选取易错素材,破解认知疑点 在选取微视频素材时,要预设学生易错的知识点,通过学生互相质疑和对话,启发学生对比辨析,有效预防负迁移的产生,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的本质。 学生初步学完“比”的概念后,很多学生会举出体育比赛中的“比”。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争辩:比赛中的“比”和数学中的“比”相同吗?教师有效利用这一反例制作微视频,就能避免出现负迁移现象,让学生在对比辨析、相互启发中明晰“比”的概念,有效消除了学生认知中的误区,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本质意义。 二、设计自主学习任务,辅助微课探究学习 为了突破课前观看微视频只是重点解决“获取信息”这一瓶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与微课相配套的自学学习指导单,课前需要认真调查学情: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什么?学习新知所需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如何?预习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学生间存在哪些差异?课堂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协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应对为主动地学习参与。 以认识负数的教学为例,第一个环节通过视频互动,和学生玩说反话的游戏,借机揭示相反意义的量;第二个环节用视频播放停车场车辆出入场景,展示车库管理员的记录,如表1。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单上用自己的方法清楚地表示。通过视频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引入负数产生的历史。第三个环节用视频指导学生学习看温度计,并在自主学习单上记录几个城市的不同温度(图略),启发思考、比较:为什么水银柱都指着4摄氏度,一个是+4℃、一个是-4℃呢?从而突出0这一分界线。接着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作进一步巩固。第四个环节在分类和数轴上进一步认识负数。让学生把视频上很乱的正负数在自主学习单上进行分类,通过视频辨析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一教学难点。接着通过数轴上的正负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单上归纳出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用视频引入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唤起学生进一步探索负数的兴趣。 自主学习单是微视频学习的必要和有效的工具,在微课学习时,辅之以自主学习单,明确自学的要求和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 三、创设探究实践活动,搭建互动研讨平台 微視频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不少教师以视频演示直接取代学生的探究活动,认为学生在家已经看过视频,掌握了知识,认为准备教具学具麻烦,动手操作费时间,往往直接进行练习,省略了课堂上需要参与的教学活动。殊不知视频演示与动手操作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认知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测量物体的体积》一课时,采用微视频直观演示,学生只是动动鼠标、看看视频。走马观花的学习状况,势必弱化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升。“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深刻体验所学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师应创设人人动手的空间,让学生做思说同构共生,全面提升学习力。以测量土豆的体积为例,教师课前利用微视频巧设悬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有计算公式,生活中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怎样测量呢?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构建实验方案,课上充分提供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明确用等积变形的方法可以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实验前,在学生探讨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和转化思想;实验中,让学生测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转化、类比等思想;实验后,在学生交流评析的过程中,着力提炼感悟“等积变形”数学思想方法。总之,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口并用的习惯,使操作实验变成思想的工具和镜子,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有效巩固内化知识,延伸数学本质思考 课尾巩固练习时可以适当延伸,利用微视频整合知识串,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学习完乘法分配律后,让学生回顾以前有没有用到过乘法分配律?计算长方形周长,可以这样算: × + × ;也能这样算:( + )× 。两位数乘法,如36×12,用竖式计算是: 把计算过程写成横式:( + )× = × + × 。 再如学习完转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后,通过回顾旧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遇到新的运算时,小数乘法是怎样利用积不变的规律转化的?小数除法是怎样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转化的?分数的除法是怎样利用四则运算的意义转化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的?求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利用等积变形的方法转化的……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让学生充分地感到合理的转化可以使不规则变得规则,复杂回归简单,未知变成已知,在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心中不断孕育生长。 另外,新知学习后,利用微视频有效组织学生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更加深入,经历体验更加深刻。 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为快递公司设計最佳物品包装方案;学完统计及可能性后,让学生解析生活中各种抽奖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了圆的半径后,让学生探究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窨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学完圆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寻找自然界中的圆,并通过测量求出其面积……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内化知识,提高了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翻转课堂”的技术层面只是“术”,“翻转课堂”的根本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好的翻转课堂需要教师与本土的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理念上超越,模式上创新,选取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辅以学习任务单;课堂上要顺学而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中学会学习,增长智慧,从而实现“翻转课堂”洋为中用的华丽转身,构建更理想的教学模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