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研究 |
范文 | 甘沛沛+廖维国+杨素飞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需要,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集团下的校企合作对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校企合作和职教集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教集团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展现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其中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校企合作被社会公认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等模式其本质都属于校企合作。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订单式培养模式;(2)实习基地共建模式;(3)企业“冠名班”培养模式。 但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政府的有效督导、协调。 (2)企业的校企合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3)某些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的不足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职教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职业教育集团化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寻求与区域、行业衔接的改革和探索。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后劲,对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且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加强行业指导、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校企合作。 三、职教集团下的校企合作探索研究 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学校,高职教育和以往大专教育主要区别体现在职业化,学生就业最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的具体岗位。但同时教育不应该是功利化,而企业追求的是在合乎法律规定下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校企合作要有合理的平衡点,要进行很好的统筹规划,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协调。纵观国际和国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离不开政府、行业或企业、学校这三个关键因素。国家鼓励多元主体组件职业教育集团,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特点分析,行业或企业尤其是大型的行业企业责无旁贷。因为大型的行业或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拥有天然的优势,更有利于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大型行业或企业依托政策支持组建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发挥主导作用,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下属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可以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就读期间到企业顶岗实习等较为便利;企业可以提供能工巧匠利用一定时间担任高职院校老师,参与教学大纲等的制度;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技能等各方面培训等等。依托职教集团,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更有针对性、目标性、方向性,也会为学生提供良好众多的就业岗位;对于企业来说,招聘学生会降低很多成本,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即参与了顶岗实习,对岗位的熟练程度要高。企业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校、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重点培养等;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技能培训,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进修,这些不论是对学校、还是对企业、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职教集团要加强主观能动性,加强主导作用,提高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下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功能,实现双赢的局面。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校企合作应使得集团整体实力有所提升,同时确保集团内各个实体的成长,尤其是学生个体的成才、就业等。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集团应有三个大的保障体系和三大保障机制,分别是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人事体系和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 (1)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和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比如职教集团成立理事会制定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来对集团各个实体进行协调、激励监控等,建立适行业特点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的组织管理、资源调控的优势。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具体实施制度,例如《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等,从多个方面来对校企合作的流程、项目以及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合作方目标的实现和合作深入持久。 (2)人才培养体系。对中航工业相关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和开发适应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制定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共享人才资源。人才管理对学校教师、企业技能人才详细信息进行介绍,同时进行等级界定、状态显示。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各自需要从人才库中选择、遴选人员进行编排,进行相关事务,例如进行技能培训,教材编排交流等,机动灵活,形成良好的用人交流管理机制,构成校企人才双循环。 四、总结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逐步走向成熟。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思路,标志我国职业教育迈上了内涵发展的新台阶。大型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均应切实把握好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邱致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湖北工业大学 [3]王富宁.《江苏扬州市江都职业教育集团破解校企合作瓶颈》.中国教育报 [4]陶礼军.《职教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职教论坛 [5]石伟平.《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经验及启示》.华东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15年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研究”(编号:ghkt201513),主持人:甘沛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