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态位视野下数学课堂教学探析 |
范文 | 范丽华 摘? 要:生态位视野下的数学课堂应当被看成一种“生态组织”。数学教学要激活这个生态组织中诸多的生态因子能量,让生态因子形成势能差,也就是生态位。生态位是生态组织中生态因子的矛盾运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态因子;生态位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从整体、关系、多元的视角展开研究。生态位视野下的数学课堂应被看成一种“生态组织”。生态组织具有群体性、和谐性、动态平衡性、可持续性等特征。通过生态化教学,引领学生认知从不平衡走向平衡,构建具有意义性的生态群联合体。通过创新性机制,为学生生态性学习、成长探究一种现实路径。 一、引导生态位分化,精准目标定位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认为:“所谓教育生态, 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学生发展的条件系统。”所谓“生态位”,百度百科解释为“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依据生态位理论,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个体占据不同生态位,个体就会各得其所、协同发展。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其中有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方法、手段、流程等。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教师首先要引导生态位分化,精准目标定位。 通常而言,教学目标总是从三个维度展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意态度价值观。从时间上分,学习目标分为总体学标、学段学标、年级学标以及单元学标、课时学标等;从内容上分,学习目标分为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和情意性等。 当下,不少数学教师目标定位研究缺失,落实偏颇,认识不同。为此,教师要研究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以便让学习目标能切入学生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以课时学标为例,教师既要关照单元公共学标,也要凸显课时独特学标,可将单元学标渗透、融入课时学标之中,也可通过设定课时学标,来折射单元学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加法运算律》教学为例,笔者运用生态位分化原理,制定出下列学标:①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过程,运用猜想、验证探究方式归纳。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在具体运用中感受、体验运算律价值,发展学生应用意识。②让学生在运用字母、符号等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思维力。这样的学标,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分层建构。既着眼于学生认知发展,又着眼于学生情意态度,更着眼于学生创造力开掘。 学标是学生数学学习出发点和归宿。针对当下数学课时学标、单元学标和学科学标之间缺乏彼此关照、关联的特点,教师可采用生态位分化策略,将课时所在单元学标,具有学科特质的学标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目标意识,为培养学生数学化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生态位协同,强化同伴互助 从数学知识发生源头看,学生数学学习主要来自个体内在需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经验为媒介,彼此加强沟通、对话与交往,通过生态位协同,强化同伴互助、同伴引领。同伴互助是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指向的,强调学习者之间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我说你听”或“你说我做”。同伴互助不是“强学”“强教”,而是通过彼此协同互助,达成自主、合作、探究式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学生结伴学习对象,丰富结伴学习内容,引领结伴学习方式。 比如,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时,教师可和学生反思長方形面积推导过程,激活学生拼摆意识。学生能自然地想到用摆单位体积的小立方体来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彼此间展开合作,有学生主动沿着长方体长进行密铺,有学生主动沿宽进行密铺,还有学生沿高进行密铺。在密铺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此,有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可以用密铺策略解决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非要归纳出一个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这时,学生展开积极的人际互动,讨论、争论此起彼伏。有学生认为,有些长方体是可以摆满的,而有些长方体是不可以摆满的;有些长方体可以用整块的小正方体进行摆,而有些长方体不可以用整块小正方体进行摆,等等。这时,自然凸显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产生的必要性。换言之,有些长方体是没有办法用数的方法来计算其面积的,必须探究更为本质的方法。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参数有关呢?有学生在探究中用笔画出了等长等宽不等高的长方体,显然长方体的体积与高有关。同样,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也是正相关的。由此,学生形成了这样的数学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个变量有关,决定长方体体积大小的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在经历猜想、验证等系列活动后,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在学伴学习中,无论是同质小组还是异质小组,都由具有不同生态位的学生组合而成。有些学生生态位高,掌握知识多,数学思想方法扎实;有些学生生态位低,处于弱势状态。作为教师,要兼顾各生态位学生,引导学生生态位协同,强化同伴互助,让不同学生在各自生态位上都能获得发展。 三、引导生态位调整,跟进动态生成 学生数学学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提升的一个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学生数学学习生态是一个变化的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位调整、扩充和优化,跟进课堂动态生成。一般而言,教师教学预设往往比较到位,但对课堂动态生成认识却很不足、很不到位。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学情,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位的调整。 对于课堂学习动态生成,教师或顺水推舟,或临时转舵,或将错就错,或倒行逆施,或搁置追问,等等。只有及时跟进学生数学学习,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位调整。比如一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精心设计教案,想从比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的画法入手,让学生形成“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认知。该教师让学生用直尺画直线图形,然后让学生用直尺画曲线图形。本以为学生认为直尺不可以画圆,但学生却唱“对台戏”,认为直尺可以画圆,并现身说法,在黑板上围绕着一个点密密麻麻画出了一条条等长线段;还有学生先画出了一个正方形,然后将正方形每条边分成三等份,顺次连接每个点,如此,变圆为方。基于动态生成,该教师及时将教学预设生态位调整,跟进学生动态生成。顺着学生画圆思路,让学生领悟“圆,一种同长”“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等本质性内容,让数学课堂教学彰显出别样精彩。 数学课堂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因此,数学课堂中每一个因素生态位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根据课堂生态位变化对课堂各生态因子的生态位进行调整、控制、优化、组合,才能让学生适应新生态情境。 四、引导生态位拓展,促进内容延伸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对于数学教学生态位拓展具有决定意义。随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指向明朗化,教师在依托教材进行教学同时,也能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和教学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创造性开发,这就是延伸。教学内容内涵、品质和外延对数学教学生态位影响正发生深刻变化。有时,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差异直接来自教学内容拓展。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另一方面要进行自我课程创生。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对教学内容拓展可以有诸多途径,比如可以将数学与实践创作相结合,可以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将数学与社会问题进行融通,等等。比如,在学生学完了“元、角、分”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购物情境中掌握“元、角、分”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包扎多个长方体,思考哪一种包扎方法更节省包装纸,哪一种包装方式最省丝线。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美丽的图案;教学《圆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车轴应该装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与语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将数学与美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画图;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分析统计数据,绘制统计表、统计图等。内容延伸,让教学生态位得到有效拓展。 学生数学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基于生态位拓展,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个体成为生态位拓展主体、核心,让教学内容成为课堂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因子。以教学内容拓展延伸为抓手,能助推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实现学习能量跃迁。 生态课堂致力于活跃数学课堂中生态因子。通过生态位变化,形成各生态因子的“势能差”,助推生态因子矛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本质,感受数学意义和价值,形成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