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分析 |
范文 | 刘倩 【摘要】? ?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能能够提高企业的供电质量,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优势展开论述,简单的分析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希望能够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些具体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 输配电? ? 用电工程? ? 供电企业 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的发展,自21世纪以来,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是通过借助网络、信息等技术,采用相关的系统优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行,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优势 人们对电力需求的增长,为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截止到2019年6月底,仅蒙古自治区经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向国外输出电力就达到了70.52亿瓦时,为我国带来了44.1669亿的贸易值。通过利用自动化技术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行中运用自动化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电能损耗低,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额外的电能消耗从而节约供电成本;第二,实时监控,自动化技术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迅速的采集和有效的分析,从而提升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第三,及时排除故障,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排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中的故障,从而增强企业供电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分析 1、故障定位自动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过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迅速的定位,从而为及时排除故障,确保供电的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通过安装在各部分上的传感器定位装置,可以直接将故障信息发回,从而实现精准及时的故障定位,现如今,传感器的定位精度可达0.2m,并且在海拔4500m以下的地区都可以使用。故障定位自动化为相关人员的故障排除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增强供电企业的稳定性,而且在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正常运行[2]。 2、就地馈线自动化。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过程中,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迅速的排除短暂性的故障,从而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拥有造价低、动作可靠等优势,能够通过对故障地点的精确定位,在供电系统出现短暂的停电故障时,自动闭合开关恢复运行,从而保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平稳运行。现阶段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从事故发生到命令发出经常只需要0.15~0.2s,因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可以有效的确保企业的稳定性,提升相关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供电企业发展。 3、调配自动化。用电高峰时期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阶段,除去主观的原因,也会有很多比如天气、温度等各方面外界的不可抗力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对用电高峰时段以及用电量大的地区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判断,提前合理的分配电量,能够有效的减少故障的发生。调配自动化技术通过及时有效的收集各地区的用电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实现电量的合理调配,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故障的发生几率。 4、负荷管理自动化。2018年内蒙古全年最大供电负荷可达2779万千瓦,同比增长了350千瓦,因此随着供电负荷急剧攀升,为了保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顺利运行,负荷管理尤为重要。负荷管理是指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運行过程中,通过对用户的用电行为、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节约电能,达到降低供电企业的运行成本的目的。在自动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中,可以通过实施的监控用户的电力负荷状态,采取周期性投切、故障情况下拉闸、降压减载的方式,提升相关设备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5、设备管理自动化。为了确保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正常运行,供电企业需要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但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往往不能达到日常管理工作的标准,因此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保持供电企业的平稳发展。设备管理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借助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的科技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截止到2018年12月23日,在内蒙古电力系统中,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工作了6年,每次巡检仅需要2个小时,而人工巡检至少需要4个小时,因此自动化技术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结论:综上所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可以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过程中,故障定位自动化、就地馈线自动化、调配自动化、负荷管理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化等自动化技术,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促进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海燕,侯莹莹,王业红,李宏玖,庄海燕.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05):84-85+196. [2]杨永红. 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性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