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圆锥曲线综合问题
范文 洪朝晖
圆锥曲线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它常与函数、方程、导数、不等式、数列、平面向量等内容交叉渗透,知识跨度大,题型新颖别致、解法灵活,思维抽象强,能力要求高,它既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又是颇难解决的重点问题,在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高考对圆锥曲线的考查总体难度有所降低.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会根据曲线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主要涵盖动点的轨迹问题、定点定值问题、参数取值范围和最值问题、探究性问题(或存在性问题)以及与向量相关的问题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应用.解答这部分试题,需要较强的代数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涉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诸多思想的应用.
难点:正确选择转化技巧,有效地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用函数和不等式知识解决圆锥曲线综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突破计算瓶颈也是求解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难点.
方法突破
1.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
圆锥曲线综合题大多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般给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中点弦等问题,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求解,利用韦达定理进行整体处理可简化运算.
2.运用函数的思想解决和圆锥曲线有关的取值范围、最值问题
对圆锥曲线上一些动点、动直线,在变化过程中会引入一些相互联系制约的量,从而使一些点的坐标、线的长度、图形的面积及a,b,c,e,λ等之间构成函数关系,利用函数的思想(求值域、最值等)处理这类问题很有效.特别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和最值问题,恰当地选择参数(点的坐标、直线的斜率、离心率、比值λ等)为变量,将所求代数式表示为参数的函数,求取值范围或最值.
3.运用坐标变换的思想方法解决向量与圆锥曲线的交汇问题
圆锥曲线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坐标法,根据条件建立坐标系后,点的坐标变化可反映运动的变化规律,而向量也有坐标形式,因此,有些几何关系就可以用坐标的形式来表示,并通过坐标的运算来求解问题.
4.运用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解决圆锥曲线中定值、定点问题
在解析几何中,有些几何量与参数无关,这就构成了定值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在动点的“变”中寻求定值的“不变”性,解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思路是进行一般计算推理求出其结果,选定一个适合该题设的参数变量,用题中已知量和参数变量表示题中所涉及的定义、方程、几何性质,再由韦达定理得出所求定值关系需要的表达式,并将其代入关系式,化简、整理,可得结果;另一种思路是通过特殊化,考察极端位置,探索“定值”是多少,用特殊法(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先确定其定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形式转化为代数形式,证明该式是定值.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为一般情形提供了解题思路.
恒过定点在解析几何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点斜式方程和过定点的直线系或曲线系方程,只要将直线或曲线方程求出即可判定.
典例精讲
例1 (2014年高考天津卷)设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右顶点为A,上顶点为B. 已知AB=F1F2,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P为椭圆上异于其顶点的一点,以线段PB为直径的圆经过点F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与该圆相切,求直线l的斜率.
思索 (1)由已知条件AB=F1F2可得关于a,b,c的等式,再根据椭圆中a,b,c的关系,联立消去b即可得离心率e. (2)先根据(1)设出椭圆的方程和点P的坐标,利用P在椭圆上及PB为直径这两个条件联立方程组,将点P的坐标用c来表示,即可求得圆的直径PB=2r;再根据题意设出直线l的方程:y=kx;最后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就可求得直线l的斜率k.
破解 (1)设椭圆的右焦点F2的坐标为(c,0). 由AB=F1F2,可得a2+b2=3c2,又b2=a2-c2,则=.所以,椭圆的离心率e=.
(2)由(1)知a2=2c2,b2=c2. 故椭圆的方程为+=1. 设P(x0,y0). 由F1(-c,0),B(0,c),有=(x0+c,y0),=(c,c). 由已知,有·=0,即(x0+c)c+y0c=0. 又c≠0,故有x0+y0+c=0 ①. 又因为点P在椭圆上,所以+=1 ②.
由①和②可得3x+4cx0=0. 而点P不是椭圆的顶点,故x0=-,代入①得y0=,即点P的坐标为-,.设圆的圆心为T(x1,y1),则x1==
-c,y1==c,进而圆的半径r==c.
设直线l的斜率为k,依题意,直线l的方程为y=kx. 由l与圆相切,可得=r,即=,整理得k2-8k+1=0,解得k=4±.
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4+或4-.
例2 (2014年高考江西卷)如图1,已知双曲线C:-y2=1(a>0)的右焦点F,点A,B分别在C的两条渐近线上,AF⊥x轴,AB⊥OB,BF∥OA(O为坐标原点).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过C上一点P(x0,y0)(y0≠0)的直线l:-y0y=1与直线AF相交于点M,与直线x=相交于点N. 证明:当点P在C上移动时,恒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思索 (1)设出点F(c,0),写出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根据条件用直线方程解得点A,B的坐标后,再由AB⊥OB解得a. (2)先由直线AF的方程及直线l的方程解得其交点M的坐标,同样联立直线x=及直线l解得B的坐标,再计算是一个与x0,y0无关的定值.
破解 (1)设F(c,0),因为b=1,所以c=. 直线OB的方程为y= -x,直线BF的方程为y=(x-c),解得B,-. 又直线OA的方程为y=x,则Ac,. 所以kAB=. 又因为AB⊥OB,所以-=-1,解得a2=3. 故双曲线C的方程为-y2=1.
(2)由(1)知a=,则直线l的方程为-y0y=1(y0≠0),即y=. 因为直线AF的方程为x=2,所以直线l与AF的交点M2,,直线l与直线x=的交点为N,. 则=. 因为P(x0,y0)是C上一点,所以-y20=1. 将其代入上式得===,故所求定值=.
例3 (2014年高考山东卷)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A为C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A的直线l交C于另一点B,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D,且有FA=FD. 当点A的横坐标为3时,△ADF为正三角形.
(1)求C的方程;
(2)若直线l1∥l,且l1和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E,
(i)证明:直线AE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ii)△ABE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索 (1)根据已知条件和抛物线的定义,易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对于第(i)小问,因A点位置的改变,引起直线l的变化,导致公共点E的变化,故可将直线AE的方程表示为点A坐标的点斜式方程,再判定直线恒过定点. 对于第(ii)小问,设出B点坐标,运用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求出B点到直线AE的距离,进而将△ABE的面积表示为B点坐标的函数关系,最终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
破解 (1)由题意知F,0,设D(t,0)(t>0),则FD的中点为,0. 因为FA=FD,由抛物线的定义知3+=t-,解得t=3+p或t=-3(舍). 由=3,解得p=2.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
(2)(i)由(1)知F(1,0),设A(x0,y0)(x0y0≠0),D(xD,0)(xD>0). 因为FA=FD,则xD-1=x0+1,由xD>0,得xD=x0+2,故D(x0+2,0). 故直线AB的斜率kAB=-. 因为直线l1和直线AB平行,设直线l1的方程为y=-x+b,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y2+y-=0. 由题意,Δ=+=0,得b=-. 设E(xE,yE),则yE=-,xE=. 当y≠4时,kAE==-=,可得直线AE的方程为y-y0=(x-x0),由y=4x0,整理可得y=(x-1),直线AE恒过F(1,0). 当y=4时,直线AE的方程为x=1,过F(1,0). 所以直线AE过定点F(1,0).
(ii)由(i)知,直线AE过焦点F(1,0),所以AE=AF+FE=(x0+1)++1=x0++2. 设直线AE的方程为x=my+1,因为点A(x0,y0)在直线AE上,故m=. 设B(x1,y1),直线AB的方程为y-y0=-(x-x0),由于y0≠0,可得x=-y+2+x0,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2+y-8-4x0=0. 所以y0+y1=-,可求得y1=-y0-,x1=+x0+4. 所以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
d===4+,则△ABE的面积S=×4+x0++2≥16. 当且仅当=x0,即x0=1时等号成立. 所以△ABE的面积的最小值为16.
变式练习
1. (2013年江西高考)过点(,0)引直线l与曲线y=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的斜率等于( )
A. B. -
C. ± D. -
2. 已知抛物线y2=4x,过焦点F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过A,B分别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则AC+BD的最小值为________.
3. (2014年高考安徽卷) 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4. 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两条渐近线与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分别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AOB的面积为,则p等于( )
A. 1B. C. 2D. 3
5. 设椭圆+=1(a>b>0)的左焦点为F,离心率为,过点F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A,B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 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交于C,D两点. 若·+·=8,求k的值.
参考答案
1. B 2. 2 3. x2+=1
4. C
5. (1)+=1.
(2)k=±.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