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探究与实践 |
范文 | 唐赞玉 罗超 摘要: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各大高校的信息化教育不断推进,世界大学城等各大网络平台应运而生,信息化教育渐渐占取主流,因而各大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本文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在教学中的影响,将其教学形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并对产生的新型模式探究分析,使教师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增强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能力,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44-02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是我院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工具软件,办公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目前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生、教师反馈都很消极。其课程教学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教师觉得教学上存在难度,《计算机基础》课程本来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书本知识又很枯燥,难懂,课堂讲解时学生的积极性难免会降低,况且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得不到突破,持续单一化的教学,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消退;目前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比较浮躁,对于简单的问题不屑学习,复杂难懂的问题就不愿学习,在课堂上对于老师讲解的问题都是一知半解,认为简单,课后也不会加以学习,而当真正实践操作时,手足无措,即使按着老师的样子模仿,也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反而降低了学习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目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每个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参差不齐,而目前的授课环境都是统一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有相同的学习进度,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相对于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重复学习自己掌握的问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慢慢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节奏,从而导致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下降;学院对于课程考核率的要求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因为考核率的要求,会在考核时专注于计算机基础的概念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计算机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即使最后的考核通过,学生也不能熟练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场上信息处理能力得不到培养。 2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相关概述 2.1世界大学城简介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以远程交互为核心的网络虚拟城市。它是面向全球的个性化远程网校,是以全球知名专家为导师的学习平台,可以搜罗天下奇闻异事,能够远程协作研发,也能进行商务管理,还能分享个人成就以及创业规划,就相当于一个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大学社区平台。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中,教师可以模拟传统课堂的教室,构建一个虚拟课堂,不需要每次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学习,也不需要多媒体课桌等移动设备,教师只用提前准备好课件内容分享到平台上就可以教学了。还有,相较于传统课程,线上作业的运用更方便,教师可以直接布置,线上批改,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遇到问题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平台搜索拓展的学习知识点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可以搜索相应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程视频学习实践。“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出现,不仅提供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也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方向,新动力。 2.2世界大学城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 1) 高效获取教学资源。世界大学城平台中,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注册的账号,在个人空间中将课程内容分类化,比如概念,方法,视频,图片等,然后构建每个分类的知识库,每个模块后都安排课后训练,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超链接的方式,让学生直接进入相应的知识库学习,犹如一个电子图书馆,学生直接查阅,方便快捷,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教育中,灌溉式的被动教育模式不再满足学生的学习,45分钟的固定课程让教师无法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有所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世界大学城教学,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划,安排合理的时间去学习,并且可以反复学习教师分享于平台的课程内容,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能根据教师设计的实训项目,结合课程内容来实际应用,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以及职业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只是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利用世界大学城的云空间教学,教师可以将资源集中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课程模块化,创设工作情景,设计与实际相关联的实践项目,将学生小组化,分配任务后,小组学生将任务分层化,分工合作,相互沟通讨论,共同学习,教师最后建议指导。学生可以在项目的實践中掌握其基础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基于云空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出现,给目前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笔者利用云空间的教学优势,建设以云空间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运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下为设计的课程方案: 1) 课前资源准备阶段。在传统课程中,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内容资料,拟写教学方案,由于传统课程规定45分钟的课程时间,教师则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自己课程内容的每个知识点进行时间分配,确保时间上的知识点的讲解量,而不是学生的吸收量。而利用世界大学城教育,教师提前准备的资料就不是根据自己经验拟定的计划资料,而是教师提前建设一个交流群,学生都加入交流群,学生和教师互相沟通,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难点,易错点有针对性的制作教学资料,设计课程内容,提前分享教学内容,方便之后学生的课程学习。当然,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同时,可以利用平台搜索计算机基础相关的知识点,方便理解,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2) 课中教学阶段。相对于传统教学,课中教学不再需要固定的教室,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有网络的学习环境,进行课程学习。课中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课前统计的学生的难点,易错点,并延伸各种题型对学生进行拓展讲解,教师还能应用视频,图片等进行知识讲解,比如对Word的应用教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讲解原理,再通过视频操作进行加强理解,分小组进行版块分析,让学生都参与进计算机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后考察,及时提供学生建议,帮助学生学习。 3) 课后实践拓展阶段。课中的学习时间是无法让学生彻底理解,所以课后的主要工作就是重复观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直接在平台上提交,教师批改后,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与教师交流,及时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点布置实践任务比赛,组织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完成,并将完成的成果分享至平台,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价,这样不仅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还能更好的认识自我,拓展视野的同时还能在实践比赛中提高自己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 考试测评与学生反馈。云空间教学考核时,学生将完成的考核任务上传给教师,老师可以将作业永久的保存在平台上,平台会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老师则通过云空间后台上的课程记录,学生在互动平台的学习情况,以及考核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打分,给学生更准确的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在云空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分享给老师,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4 应用云空间后的教学反思 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课堂上学生主动处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改善,课堂中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优化,笔者基于改革后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如下反思: 1) 教学中云空间建设问题。云空间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平台上准备大量的教学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但调查统计,资料的被点击率都不高。只有教师明白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哪些资料,但是网络上的教学资料繁多复杂,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网络资料分享至平台,学生的参考积极性也不会多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参考资料系统化,分类化,方便学生的参考,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参考资料,使其有更高的实用性。还有建设云空间的同时,学生的课堂课时也没有改变,不仅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建设云空间教学,学生也需要花费时间来了解云空间的教学过程,学习其使用方法,完成云空间中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和教师在两边的教学任务量增大,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质量,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效率。所以云空间教学和课堂教学需要合理安排,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利用云空间学习需要科学有效的学习体系。学生在云空间学习时,需要他们绝对的自主能动性,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都是随便点击访问显示学习记录来敷衍教师的后台检测,或者学生一次性的将任务全部完成,不管目前的课程量,这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使教师不能正确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每个栏目能否点击的时间段以及与学生适时地线上沟通,确保学生科学的学习。还有计算机的实际操作问题,目前的云空间教学中,学生就仅仅是观看视频或者图片讲解而不能动手操作,教师在最后的考核中也都是基础的课本应用,学生大多数只懂得按课本形式来的操作应用,操作深度不够,所以教师还要不定时的根据生活实际,利用课堂时间要求学生操作学习,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 3) 学校需要力推云空间教育。这种网络式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花费时间用上网,而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上网工具,所以学校需要提供大量课余场所供学生学习使用。另外,学校需要加大云空间教育的宣传力度,可以适时地开展宣传讲座,云空间教学制作培训,开展各种平台教学竞赛,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云空间教学,增强学生对新型教育的满意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增强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讓教师和学生都倍感压力,而应用云空间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网络职场应用技术。所以,在信息化教学的趋势下,我们可以将“世界大学城”云空间运用于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改善教学模式,充实教学空间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锡冬. 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高职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66-68. [2] 王波.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新平台——以长沙民政学院使用世界大学城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0-101. [3] 王星远. 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的零度偏离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9):72-75. [4] 普运伟,耿植林,陈榕,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 计算机教育,2013(11):13-18. [5] 张居晓. 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J]. 计算机教育,2011(2):54-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