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新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范文 | 高德民 张佥池 林海峰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的有力引擎。基于“互联网+”技术教育模式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方式、建立及时教学成果反馈机制和拓展灵活的课外教学。可以有利于促进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的教育共享体系,有利于建立一个全新的学习型社会,必将引领新时代大学教育技术新的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模式;创新研究;新时代大学 1概述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成为国内学习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目前国内正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促进了“互联网+”教育时代到来,从而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十年规划。“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去实践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服务。“互联网+”技术所引导的教育改革研究将作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引擎。 新课改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要求。当前在“互联网+”技术理念的推动下,MOOC、K12等新教育模式开始出现在课堂上,也开启了课程变革的崭新模式,使得基于“互联网+”所具有的硬件基础设施,为创新型教学提供了实现可能性。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便携性,学生可以在虚拟化的世界里来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目前是“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许多地区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东风构建教育的三通两平台,一些先进的地区已经完成了硬件建设,一些落后地区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互联网+”技术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教学水平和创建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2“互联网+”技术特征 “互联网+”技术是新一代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新一代新型服务创新的集聚融合,是立足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界集成创新的重要人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过去现实世界中互不相干的物理实体实现技术互连和信息共享,使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向着智能化、综合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大范围地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云存储等新型技术综合应用,大跨度地实现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 “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催使新行业形态的出现。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产生即时通信,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语音、文字和视频交流。在智能交通领域,从优步到滴滴等在线打车软件,催生了一批方便人们打车的软件。“互联网+”技术集成了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技术融合,跨越技术壁垒。“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技能培训、职场教育、兴趣教育等方面将借助“互联网+”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3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1)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MOOC、K12等新教育模式逐渐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使得该类教育模式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开启了课程变革的崭新模式,使得基于“互联网+”所具有的硬件基础设施,为创新型教学提供了实现可能性。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便携性,学生可以在虚拟化的世界里来共享教育资源。混合式学习、混合式课程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在课堂外,“互联网+”技术体现出连接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使得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时间和空间的一体化体验的理念也为当代大学教学改革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开辟了教与学的新的路径。目前,MOOC课程已经在全国高校得到应用,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建立了一批经典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平台跨区域和跨高校选课。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丰富多样的课程项目将任由学生挑选。 (2)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有效建立及时有效的教学成果反馈机制,将学生学习日常通过现代图形或者视频采集技术,转化为数据形式,进行存储,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学生日常进出宿舍记录,课题出勤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追踪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在现代大学教育领域中,教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師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平台,或者手机移动终端平台,非常方便给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分,为了鼓励学生的参入度,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打分积极性,比如只有打分完成后可以查看自己考试成绩。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网络向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打分。在“互联网+”时代,在教育领域中,每个学生、每个教师和每个学校行政人员都可以是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互联网+”的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是作为教学改革方式而非改革目的而产生的。“互联网+”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教学效率的提供。 同时,“互联网+”的评价体系不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反馈,也有利于追踪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的经验积累情况。通过长期多年连续分析教师在评价体系中的成绩分布情况,也有利于发现教师教学问题,有正对陛的采取一定措施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集“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并从学校办学行为数据中提取具有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信息,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品质,这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相信很快数据的积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将成为学校教学成果突破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利用“互联网+”拓展灵活的课外教学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模式,带来当前便捷的掌上电脑、移动设备等方式的课堂外的学习。这种从课堂内被动接受教师知识讲解传授方式到课堂外主动灵活地从网络在线设备上知识内容的获取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新时期大学灵活学习、时时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代表的是当前大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巨大转变。通过网络时时获取最新和最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强化,学生可以在遇到问题或者困惑时随时连接到网络上寻找到答案,而非等到下次课中等待教师的回答。 学生学习从被动走向自觉或者自主学习时,教育教学改革的口号将会得到落实。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同样影响着广大的教师队伍。教师网上远程培训正是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得现实。目前对于很多的大学教师来说,尤其是在教学工作岗位中工作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教师,他们教育教学知识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某一些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地将教学活动与当前热点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互联网+”将大大改变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教师将同样以一个学生的态度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逐渐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 4“互联网+”时代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挑战 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得当代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极为方便的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真伪莫辨的信息常常会挑战课内的专业知识。当前网络信息并没有进行实名登记,这就使得网络信息来源具有极难的追溯性,网络信息真假难辨。有些网络观点具有一定的偏激性,可能与大学课堂所获取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差异,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标准答案的观点将得到很大挑战,具体表现就是学生可能会当堂反驳教师观点。同时,当前大学生正处于具有较强的可塑期,学生接受新观点新事物的能量强,一些歪曲的片面的观点会造成先人为主的影响性,学生对教师或其他人员的纠正具有排斥性,这样就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教学。 (2)“互联网+”移动平台对教学模式的挑战 目前,移动平台,尤其是手机的轻型化、智能化和价格的低廉化使得当前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大学生手机不离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大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整个顾及到全部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导致影响学习已经成为教师非常担忧问题之一。虽然也曾出现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便携式通信设备进教室或者其他方式,但是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手机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消极的一面,在未来大学教学改革进程中,这仍然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3)“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的全面性会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挑战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要完成课程作业,需要进行借阅相关书籍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要经过同学讨论和教师请教等方式才能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要求。但是目前网络海量数据内容就有可能包括教学课程任务,及时没有完全相同的答案,也可以通过网络提问,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取到所需要的答案,这无疑将对学生主动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当前学生网上搜索答案,照搬照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教师又不可能完全确认学生答案是否来源于网络,网络时代网上信息的全面性也的确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在现代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意义 虽然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当代大学教学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教学改革不能“因噎废食”,将“互联网+”技术这把双刃剑的优势利用起来,从总体大局来看,在现代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的形成 当前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各个高校都拥有所属自己的优势资源并享有这些优势资源所带来的成果,比如农业、林业、工学特色高校在所属专业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其他高校也有交叉的学科。资源分配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落差。目前通过MOOC以及远程教学等教育模式的开展,将各特色高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共享,可以使得教育资源落后的高校分享其他高校的优秀教育成果。另外,依托“互联网+”技术理念,通过采用网络或者移动通信等技术可以让国内外优秀教师跨越时空,将教育成果分享到全世界。 (2)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的教育共享体系 “互联网+”技术将最终使得教育体系从信息时代进入信息社会。目前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WIFI等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千家万户,同时,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加速推进,使得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成本大大降低。教育资源作为网络信息共享资源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将一些积极的教育资料分发到全国各地。无论区域经济差异多大,只要接入网络体系,教育资源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快速传播。 (3)有利于建立一个全新的学习型社会 当前,网络上已经呈现出海量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的普遍性存在已经成为共识,其供给性由政府提供、政府引导逐渐走向社会积极参与。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能便捷地获取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教育的便捷化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概念将逐渐变得模糊,知识的学习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将会瞬间完成。由“互联网+”技术构筑起的虚拟学习家园,将会使得现代教育最终冲破学校围墙和国家限制,为每个中国人实现教育得梦想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6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特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方式、建立及时教学成果反馈机制和拓展灵活的課外教学。“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的教育共享体系和有利于建立一个全新的学习型社会。但是,“互联网+”技术在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同样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挑战、移动平台对教学模式的挑战和网络信息的全面性会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挑战性。“互联网+”技术对于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有挑战也有机遇,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互联网+”技术在创新教育培养中的研究将会开拓出一个更大的平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