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验式教学在电子课程设计课堂的运用 |
范文 | 刘劲松 摘要:该文以电子课程设计为基础,尝试将体验式教学与中职专业课实际教学相结合,力求在层层递进的体验式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自我提高。将体验式教学理论与中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中职课堂效率,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生;电子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5-0156-0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这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句子,他告诉我们,行万里路也就是体验式学习非常重要。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指出从书本上得到的毕竟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须亲自体验。古人更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体验式教学让中职学生在电子课程设计学习中是成为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对电子课程设计的厌学以及对实践的畏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成就感。 1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来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教师科翰(Kurt Hahn)。他认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让教育更贴近生活也更丰富;就像学游泳、学自行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因此终生难忘。他提出“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并先后创办了Gordonstoun School 以及Outward Bound 户外学校。用“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你所拥有的超过你所意识到的。)这句名言作为他教育主旨。 1.1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认为知识只有被学生理解接收用于指导实践,同时能够根据环境、场合等的不断变化调整实践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活学活用、真正的学习。 1.2 体验式教学特点 1) 全身心经历 在教学中,学生要全身心经历整个过程。它包括:①实践层面的亲历,也就是行为参与教学过程;②心理层面的亲历,心理也参与教学过程,包括对他人的和对自身的理解。简单说就是通过身体和心理的体验来建构所学知识。即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全身心经历包括实践和心理,举例说比如醋,我们都知道酸,但是如果品尝后,通过舌尖、口腔包括身体其他部分的感觉,同时引发心理对酸的印记,这就叫亲身体验。 2) 理解差异 学生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导致对事物的理解体验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个体以相同的方式去亲历,往往产生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情感。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不同经历的人群有不同的喜爱,有人因为和平而喜欢他,有人因为他的纯真和执著的爱情而喜欢他,有人因为他的坚定信念而喜欢他,有人因为他的正直善良而喜欢他,有人因为他的勇敢乐观而喜欢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定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 妙不可言 用妙不可言来描述这一特性非常恰当,个体的特性决定了亲历所获得的心灵感受,相当一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即所谓妙不可言!往往我们的很多体验是经历过才能体会,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也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这才有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4) 成就激励 体验式教学不仅是教学过程吸引人而且是学生兴奋的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过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美国18世纪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从不断的雷电实验中获得成功激励他不断向前,终成电学之父。李时珍也在不断的药物实践过程中,不断被激励,写出《本草纲目》。 5) 互通有無 体验教学中的师生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伙伴式的互动关系。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为主,教师是帮助者,能及时准确地根据学生需求提供恰当的帮助。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的研究学习。如何让学生渴望学习,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是教师的责任。体验式教学中的生生也是朋友间的合作关系,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交流对彼此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帮助。 1.3 体验式教学过程 1)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这阶段,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共同创设情境。 教师作为助手和顾问的身份参与情境,期间作出适当的指导。学生在提出课题之后, 调动已有的知识、情感认知,通过各种的教学手段自主建构情境,充分调动思维、操作技能来共同参与情境的创设。 2) 学生实际经历体验过程 这阶段,重点在于学生在体验中是彰显主体性。他们在自主建构的情境中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教学、角色互换、小组讨论等方式按照知识本身的规律将知识加以客观再现,并参与知识、情感呈现、接受的整个过程。学生不但是知识呈现者,还是知识验证加工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帮助者、建议者。 3) 总结和归纳的过程 此阶段在学生总结归纳之后,教师进入角色, 指导和点评学生体验活动中对知识、情感的总结, 帮助学生个体和团体(小组)实现体验交流。期间教师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共鸣、解决认知冲突的能力,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突破认知、情感限制的关键,并最终使学生从个体体检上升到群体行为,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 4) 迁移体验过程 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上一阶段得到的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这是体验式教学的而点睛之处。这简单说是举一反三,但是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资源,用心体验尽情参与。 2 体验式教学在电子课程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给出方案,学生按方操作,虽然做了但为何做,以后如何做,学生没有概念。根据这种状况,我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将具体课程创设成任务并设定目标,接着将任务分解并设定子任务目标,学生根据任务驱动分析并选择实现任务的方案,决定学习哪种新知识、新技术,在教师创设任务的指导下,加工知识、体验过程自行完成任务,通过身体和心理体验建构整合所学知识。并通过(团队)小组的交流整合,体验不同团队(小组)相互之间的感受,上升并迁移体验。 下面我以智能小车为例,讲述如何应用体验式教学。 2.1 创设智能小车目标 智能小车的系统设计有多种方案,对于整个系统可以用单片机控制也可以用PLC控制还可以用电子电路实现。对于分系统也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导向和驱动就有前轮导向,后轮驱动或者后轮驱动,后轮导向。这些的选择由学生自行完成,我们只要求实现基本功能。 要求如下: 1) 要求小车能够根据设置的路线运动,经过的路线使用有颜色粗线或者有颜色胶带作引导线,小车能够自动的沿着颜色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地面设置有若干金属片,要求能够探测出金属片的个数以及金属片与小车起始位置的距离。 2) 引导区有直道区和弯道区,要求小车两种区域内均能准确运行。在无引导线区域设置障碍物,小车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穿过该区域。 3) 区域前方有停车库,车库使用灯光引导小车,要求小车能够自动停靠到车库。 4) 要求小车能够记录和显示小车运行的总时间行驶路程以及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即时速度。 智能小车可以由市售的电动车改装而成。 学生将根据自己选择,复习和学习所需知识,完成项目,体验过程。 2.2 学生体验制作智能小车的教学过程 2.2.1 完成智能小车系统的控制方案选择 1) 单片机控制系统;2)PLC控制系统;3)电子电路控制系统。 具体如下: 2.2.2 完成子系统设计方案 2.2.3 完成智能小车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整车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修正方案,逐步完成整个系统。其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1) 电源系统:小车是移动的须自带电源,电池的电量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节电。 另外,电量充足时小车运动较快,不足时较慢。因此软件设计时需引入速度反馈算法。 2) 探测系统:光电传感器在光线亮暗变化的临界处会产生毛刺,导致误判甚至误操作。可滤波平滑电路解决。 3) 软件系统:运用多种抗干扰算法减小误判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4) 机械:机械安装不当,小车就不稳定还可能会失控。所以安装时位置、角度都要精准。 5) 抗干扰:小车用到的红外传感器,易受外界灯光等的干扰,因此要采取措施减小干扰,例如:增加其定向性等。 这些都是学生在完成整车系统过程中,要亲身体验的。 2.3 各小组讲解设计思路、方案选择,互相交流体验心得 1) 各组讲解如何进行方案选择的;2)如何完成整车系统;3)如何解决突发问题。 学生在自己身心体验小车制作过程之后,去体验别人的心路历程,再次经历自己忽略别人捡起的东西,感同身受,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 2.4 教师总结与点评 教师在各组经验分享完毕后,根据自己在各小组体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對各小组体验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研究,做出结论并积极回馈,再一次形成体验共鸣,完成本次知识的构建。 3 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做中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他是在一定情境下的学生亲身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更能掌握学习方法,并在相互交流中体验别人的经验,推动并强化学习过程。 体验式教学在于学生以全部的自我去感受、理解创设的情境,因发现情境与自我的关联而产生情感, 并由此生成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在这一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给学生带来如下帮助: 1) 学生通过体验产生全局观; 2) 学生通过体验学会反思; 3) 学生通过体验能够形成自己独立观点; 4) 学生通过体验能够接受不同观念; 5) 学生通过体验学会团队合作。 总之,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通过相互交流、教师评价,体验不同个体的认识、体会,发现自己忽视的,升华构建的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了一扇窗。 参考文献: [1] 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 王志红.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7). [3] 闫守轩.体验与体验教学[J].教育科学,2004(5). [4] 张文涛.体验式教学应关注“四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2015(9). [5] 朱艳丽.从显性操作到内隐拓展—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于思考[J].教育探索,201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