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技术发展中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优化设计 |
范文 | 张晶 潘玉霞 摘要:该文就计算机公共课上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考试等方面问题着手,研究分析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改革下优化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0-0167-02 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提高了毕业大学生计算计基础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有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系统,尽可能做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改革,为将来的社会市场需求提供优秀合格的专业人才。 1 当前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教育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的基础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技术教育和应用基础教育。第一层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系统操作以及网络基础知识 office办公软件等;第二层包括掌握至少一种高级计算机办公编程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层是指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进行专业相关的基础教育课程。结合不同专业的特长开设与之联系密切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然而事实上许多学校在教学中还是存在教学内容与当前主流计算机应用技术差距较大,大多教学机房中学生使用的电脑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 XP版本,甚至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教材选择上使用的还是淘汰多年的Windows Me版本,办公自动化专拣系统使用的也多是2003年的版本。在教学上使用这些淘汰版本软件与现代社会主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无论是功能还是页面外观的设计上都相差太远。 1.2学生自身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之间计算机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地域差异造成的,在有些高校学生出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或是其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学生有些人在上大学之前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计算机应用水平是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学生专业不同的关系,造成学生各个专业特点比较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相差也比较大。例如一些艺术类专业与体育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英语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都要稍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若还是用统一的标准来指导教学,教师便很难把握授课尺度以及结业考核,导致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1]。 1.3教师力量的薄弱 因为在许多高校计算机基础授课范围比较广泛,上课的教师也相对比较多,从而导致在教师资源培养上周转不开,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师获得外出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对当代前沿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并不了解,甚至在许多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认识上还仅限于几年前的认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做不到拓展思维,只能按照现有的教学教材照本宣科,课堂之中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态度,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 1.4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不重视 因为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课程中没有像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压力,也不与毕业学士学位正以及毕业证挂钩,导致很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只要学好本专业课程就行,对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课程不够重视,忽视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日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计算机公共课程上缺课问题严重,上机练习也经常“互相帮助”,达不到相应的考核效果。 1.5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中实践多于理论,操作多于教学,教学内容涉及更多的知识技能是其他课程教学基础的学习,这种情况下,一般的纸质传统考试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课程工具使用的特点。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已经选择了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学考核方式[2]。相对于传统纸质化考试方式,上机系统考试数据库题型丰富,考核的知识点也比较全面,而且在考试课程中还能随机的从数据库中抽取题目,不仅确保了学生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又全面考核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程度。不过计算机系统考试系统题库更新比较慢,而且后续题库考题更新也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个财政资金不宽裕的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压力。另外,大部分商业渠道购买的考试系统学校都没有开放各个接口的权限,授课教师无法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来开放相应试题以及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独自命题或是调整试题难易程度。同时考试系统对服务器性能的要求程度要求性能也高,否则在考生大量上交考试试题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服务器系统瘫痪等现象。 2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 2.1及时更新计算机教学相应资料与应用设施 高校教育资源上要紧跟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新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所需要的软件硬件,改进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即使更新課堂教学中涉及道德应用软件和系统。将现代化信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编入实际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2.2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来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来调整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针对人文科学一类专业的学生在考虑到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涉及文档操作,可以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入word office的教学内容;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日后的工作中涉及表格处理方面的工作比较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数据库整理相关内容。同时,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如何在计算机网络浩瀚如烟的庞大信息数据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甚至有些高校课程已经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对于没有此门课程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堂上适当增加信息检索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能力。 2.3分级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分级教学就是一些学校依据学生高考成绩来划分等级,分层之后在教学内容上也做了相关调整。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仅仅是根据学生入学成绩作为依据来划分层次,对于从基础层次分层出来的学生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掌握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就直接进行计算机二级的操作学习,违背了教学课程延续性发展的特点。 2.4 提高教师团队的水平 对于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老师要进行计算机前沿信息的培训,拓展教师的视野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加课堂学习多样性,增加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除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之外,也可以增加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自学能力。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 3结束语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信息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一样刻不容缓管的任务,只有高校把握住这门课程在当今社会上的应用工具的定位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上才会获得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培松,陈宝明.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09):16-19. [2] 蓝雪芬.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13-1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