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范文 陈英
[摘 要] 要转化好学困生,教师应以任务为导向,提高学生目标执行力;以问题为线索,训练学生思维逻辑力;以小组为单位,强化学生自律学习力;以进步为标准,鼓励学生主动进取心.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突破学习障碍,取得进步.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其他学科的科学知识工具,随着经济社会与生活模式的数字化发展,数学对每一个人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责任.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如何才能帮助学困生成功地转化一直是教师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阐述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 缺乏积极的学习情绪
学习情绪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它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行为. 由于学困生通常存在学习反应力迟缓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这些负面的学习表现会进一步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部分学困生甚至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等排斥甚至抵触的情绪. 如果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去学习,一方面,难以很好地投入听课,另一方面,又常常心怀胆怯,不敢发问甚至害怕犯错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加深学困程度.
2. 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时所具有的个性化行为或者特征,它影响着学生对自己学习环节的安排. 据观察,绝大多数学困生并没有在课堂上紧紧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流程来开展学习活动,或是没有集中注意力,或是懒于思考、怯于表达、疏于动手,囫囵吞枣式地学习知识. 在数学公式或者数学定理的学习上,他们更倾向于僵化记忆而不是主动弄清楚其由来,这种不科学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好数学知识,尤其是难以正确地辨别易混淆的知识点.
3. 缺乏扎实的数学基础
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比如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公式、求解步骤等,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数学知识中的各个板块,难度是递增的,由于学困生在最开始的学习时就没有把基础学扎实、打牢固,随着难度递增、知识点叠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变差,当理解能力变差,学生解答题目的错误率就会上升,挫败感就会增强,这一系列就好像恶性循环一样困扰着学生,最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成为学困生.
4. 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同样的起始点,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学习成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差异. 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在课堂上以怎样的方式来听讲,在课后以怎样的方式复习,在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时怎样处理等,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接受能力,最终影响到学习质量. 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往往比较随机和随意,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支撑,因此即使是花费了不少时间,也难以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以任务为导向,提高学生目标执行力
学困生在转化时,教师应当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体现在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可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学习目标上,因此,教师可以任务为导向来提高学生的目标执行力.
以“一次函数”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任务:一是概念类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等概念. 教师可以搭配适当的小题目,比如给出一系列函数式,让学生分别指出其中的变量、自变量等. 二是图像类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函数的若干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像法等)及其优缺点等. 三是生活类任务,鼓励学生们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当学生们带着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去开展学习时,其学习效率更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学习的意向更为明确. 当学生们每翻开一个新的章节,每接触一个新的板块,都是带着明确的任务来学习时,这个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之前先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2. 以问题为线索,训练学生思维逻辑力
学困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主动的学习意向与学习行为,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以被动的状态在进行,长此以往就难以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力,久而久之其学习能力就会逐渐下降. 因此,学困生在转化时,尤其要重视由内而外地产生自我驱动力,以推动自己不断地提高数学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问题为线索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力,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开展自主学习.
以“圆”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条:“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由什么构成以及各部分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弓形、圆心角、圆周角等)→圆的性质有哪些→垂直于弦的直径是什么→垂径定理是什么→由垂径定理可以得出什么推论→弦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特点……”当学困生依据教师抛出的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时,一方面,其思路会更清晰,学生非常明确每解决一个问题将有助于解决下一个问题,这种可以预期的学习成就感能够激发学生產生更浓厚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更热烈的学习自信力. 另一方面,逐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难题,克服学困生的学习障碍. 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上,问题链条的价值更为突出,在难度由低到高的问题解决中,学困生会逐渐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因此其数学能力能够一点一点地提升. 可以发现,当学困生的学习变得有条理时,其思维逻辑力也会得到增强,从而不会盲目随从或者被动等待.
3. 以小组为单位,强化学生自律学习力
上面分析到,学困生成因的一个方面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科学以及学习方法比较低效,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立刻改变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引导过程.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学困生置放在一个小组内,用小组里面其他学优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来影响与带动学困生,从而强化学生的自律学习能力.
比如“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这一节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力,这种敏感力影响着学生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 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学习与探讨各自的计算方法,大家一起来研究特殊数字的计算是否会具有特殊的规律,哪些特殊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不同特点的数字可以对应哪些不同的计算思路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困生能够在集体内与其他同学互帮互助,相互监督,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多好的学习方法.
4. 以进步为标准,鼓励学生主动进取心
学困生通常表现出学习不自信,这与其较为不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关,因此,教师应当主动改变这种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以进步为标准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进取心与自信力.
比如在上面的小组学习中,当某一学困生由最开始胆怯沉默地扮演着聆听者,到逐渐愿意加入到讨论中来,再到慢慢地主动向学优生及老师请教自己的学习困惑,这个过程中,学困生即使短期内还没有在习题回答的正确率或者考试的分数上有明显提升,但如果其上课的精神状态更好,学习的主动性更高,教师就应当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放大学生的进步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当学困生能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及同学的帮助时,他们也就不会那么抗拒失败或者害怕提问. 当学困生的学习能够按照正向循环的方式进行下去时,其转化的成功率就会更高,时间会更短,牢固性也更强. 避免学困生在一个学期中不同的章节与板块内容中表现出差别较大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绪,唯有转化后长期地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良好的学习状态上,才能算是真正地转化成功.
综上所述,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存在各种困难,在较长时间段里难以实现明显进步的群体. 帮助学困生成功转化,使其能够突破学习障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力,鼓舞学生的学习干劲,提高学生的学习韧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学科应用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首先应当找到学困生的成因,接着思考并运用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沼泽,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稳步扎实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