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数据库课程开发 |
范文 | 陈波 陈禧禧 摘要:在数据库课程中通过引入工作过程模式的探索,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课程开发,并说明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实现和实施后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4-0076-02 1 背景意义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内容,参照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确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系统。因此,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课程开发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数据库课程开发。我们首先对工作过程分析,再对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为了引导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作过程指是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按照顺序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步骤[2]。利用该模式,针对行动顺序中的每一个工作过程来传授相应的课程内容,这样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课程开发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评价三大部分。我们首先需要对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工作内容分析,然后划分成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最后课程实施与评价。行动领域依据职业资格标准,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向企业的技术工人、工程师、其他职业院校教师、专家等交流学习。 3 数据库课程开发——以某高职为例 下面以某高职院校数据库课程为个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建设的步骤来设计教学,以此来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数据库课程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可取的经验。 高职“数据库”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开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高职教育为本位,通过工作过程的方法把理论、操作和应用三者进行衔接,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1 课程设计 我们通过走访企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方式向企业的技术工人、工程师、其他院校的教师、专家等进行走访了解,将实际的数据库开发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 数据库开发的主要工作过程为:①需求分析阶段。根据实际项目的需求,按照一定的方法对用户要求进行收集,并做详细的分析,最终通过数据流图的方式进行显示。②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利用收集到的需求分析说明书,利用E-R模型进行概念设计,从局部概念模型到综合局部概念模型,再到全局概念模型。③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基本E-R图转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从性能和功能上对转换的模型进行优化[3]。④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大部分是系统完成的,通过DBMS提供的数据定义语句建立数据库结构。⑤ 数据库实施阶段。完成数据库物理设计够,利用数据定义语言将数据库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严格描述出来。⑥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根据各方面变化,需要不断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工作。 3.2 教学过程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们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过程”为原则,把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延续性。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 下面以学生选课系统的数据库为例。老师作为客户,提出相应的需求,即想要开发一个学生选课系统。学生作为信息部门的开发人员,分组同时进行,要求完成开发任务,满足业务数据需求。 在数据库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可以按照以下6个步骤进行讨论。(1)需求设计。学生需要客户进行沟通,明确客户的需求,记录需求并进行鉴别,整理,生成需求范围说明书。(2)概念设计。将需求范围说明书中对数据的需求整理成一个概念模型,并将其设计成一个E-R模型图。学生选课系统中实体涉及系部、教师、教研室、学生、课程、班级、专业等。指出每个实体间的内在联系,将它转换成E-R模型图。(3)逻辑结构设计。利用概念模型得到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有了关系模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减少数据冗余。(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利用数据库定义语句,建立好学生选课系统数据库后,完成系部信息表、教师信息表、学生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班级信息表等等,并建立表之间的联系。(5)数据库实施阶段。在这阶段需要设计学生选课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游标等功能[4]。(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根据各方面的变化,不断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备份数据库,做好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项目逐步结合普通实验和强化培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知识提供者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让学生可以多途径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 3.3 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总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元测试,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会进行单元测试;第二部分是考核专业基本技能,主要考查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三部分是综合技能测评,学生需要独立设计一个数据库,这考察的是学生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第四部分是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考勤情况。 4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近2年3个班级的教学实践,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平均成绩由原来的72.3分提高到了80.8分。优秀率从原来的7.8%提高到了27.5%,良好率从原来21%提高到了22%,不及格人数也有所下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进行基本数据操作,学会采用数据库设计的规范方法,使学生具有设计、使用和维护一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能力[5]。 5 总结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通过对数据库技术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据库应用的重要性,知道数据库系统的设计遵循一定的规范,需要符合数据库设计的范式。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数据基本操作的SQL语句,掌握相应的SQL语句代码,数据库的对象管理,日常维护等。今后笔者将进一步跟踪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设计教学环节,使得课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萌. 中德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比较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2] 李扬,曹著明,杨玉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Android移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33):53-56. [3] 萧央.数据库技术在中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3):181-183. [4] 劉莉,张小峰,岳峻.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数据库技术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1):113-115. [5] 陈静.基于SPOC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02):292-293. 【通联编辑:王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