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
范文 | 丁亚萍 [摘 要] 数学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于生活.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生活化教学”?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优势的挖掘进行阐述,结合教学实例浅谈“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层反思,以期能够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这句话,不仅道出数学在生活中存在,还点出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为教学增添了乐趣. [?] “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挖掘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灵活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连,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辨析一个抽象的数学理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有效降低思考的难度,让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上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选择的事例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从而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情境、合作、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入,有效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增进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是值得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 “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 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思维意识 良好的新课导入,使新知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初步建立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寻找切入口,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建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之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具体走向抽象,透过一棵树木来折射整个森林,顺利实现对新知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排列组合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情境导入:学校组织元旦晚会,需要从四名候选人中选出三名主持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所选出的三名主持人,在台上排成一排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熟悉,利用橡皮、铅笔等工具比作甲、乙、丙、丁来进行选择,对其中的三个进行排列,动手操作使学生对排列与组合有了大致的认识.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说出“排列”“组合”的概念,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实现学生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让学生在“议一议”中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两者都从n个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n≥m);不同点:排列有序,组合无序.生活化的新课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存在,明白概念的异同,理解并掌握定义的运用. 整个过程通过情境导入,层层递进的方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突破了学生的学习障碍,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建立. 2. 问题探究生活化,挖掘思维潜能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对学生自身潜能的挖掘,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生活经验来观察、分析,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学生的潜能发展. 教师要能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元素,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抽象的数学问题,积极运用自身的认知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从而深层地探究生活现象背后的数学知识. 比如,学生对导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应用,利用生活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利用问题的挑战性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例题展示:设计一个帐篷,上部是棱长为3米的正六棱锥,下部是高为1米的正六棱柱. 试计算,要想帐篷的体积最大,则该帐篷的顶点到底面中心的距离为多少? 这是一个以生活应用为背景的问题,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题意,迅速想象出帐篷的空间构造,但不能利用动态变化的观点对帐篷的体积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变量、各变量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把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突破,有的学生想到与帐篷有些相似的雨伞,利用雨伞的打开和合拢进行探究. 受到启发的学生迅速找到其中的相关变量:高、底面边长和体积. 有的小组选择以帐篷的高为自变量构建目标函数,有的小组选择以底边边长为自变量构造目标函数,通过相互对比、观察、讨论和分析,最终学生以高为自变量得到体积函数:V=·[9-(x-1)2]+[9-(x-1)2](x-1),通过化简求导,得出最值. 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选择参数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导数的理解. 同时,向学生渗透化归、换元等数学思想,滋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3. 数学实践生活化,突破思维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利用讲练来代替学生的社会实践,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教师灵活地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学现象的关注和调查,使学生学会利用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自己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使数学知识之间纵横联系,实现思维能力的创新与飞跃. 例如,在学习有关“随机事件与概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践调查,利用事实来说明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增强数学理论的说服力. 实践调查:(1)投掷硬币实验,随机向上投掷硬币,对正反面的结果进行统计. (2)对班内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投篮情况进行调查,对不同学生的投篮次数、进球次数和频率进行记录. 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非常的轻松,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有了深刻的理解,明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出概率的概念、性质,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整个过程,学生边实践边思考,通过投篮频率、每次进球概率等具体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梳理归纳,从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建立更为科学严密的知识网络. [?] “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深层反思 1. 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出发点 生活化教学要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出发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从生活资源中不断地挖掘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善于分析、学会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2. 以生活的原有模型为切入点 生活化教学要尽可能地以学生的生活为原型,利用学生对实例的熟悉感、亲切感来激发探索的兴趣与动力,逐步学会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在不断融入已有认知的过程中,积极接纳学习新的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素材,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很多的有利条件.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迎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地对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进行钻研探索,为学生展示更为高效、准确的数学素材,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