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计算机类课程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 |
范文 | 张平平 李侗 摘 要: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因其内容丰富,课程体系庞大,实践环节复杂,加上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渗透,教学目的设置不合理等,不能适应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基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探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模式,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类课程,强调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模式的区分度和层次,以及学生的认同感,知识动态持续构建的过程。 关键词: 计算机类; 课程; 项目导入;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8)08-76-03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with project introduction and task driven mode Zhang Pingping1, Li Tong2 (1.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2. Xinguang school)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rich content, huge curriculum system, complicated practical links, the infiltr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unreasonable teaching purpose and so on, the computer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 introduction and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 and computer cour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es of the project introduction and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 to the computer courses, and emphasizes the distinction and level of the project introduction and task driven mode, the identity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process of dynamic and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Key words: computer; courses; project introduction; task driven 0 引言 计算机类课程内容繁多,知识复杂,抽象,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缺少学习信心。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基于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分析、交流等形式,学会问题解决的思维和方法,锻炼技能操作水平,加深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教师结合任务特点,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并将任务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营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融入式的实验和技能教学方法,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类课程,能够突出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人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教育,适当与合理的项目任务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和团队合作意识,自主与自由的思维,通过任务的逐个突破与项目整合,摒弃知识层面的单纯讲授,结合实践情境,创新构建知识体系,进而达到对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的辅助和提升。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侧重于应用,为了迎合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结合考虑,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与计算机类课程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目标为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更新、完善知识结构,项目服务教学体系,终结于教学大纲和目标。打开思维,将理论知识立体化呈現,板块化划分,项目化建构,实践化实现,最终产生对新知识的期待,进而提升项目任务难度,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逐步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信息应用和创新能力,教学载体和学生主体间持续创造,高效创新,以学生提高能力为重心,项目任务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知识点由少到多,目标由小到大,要求从量变到质变,突破学生惯性畏难心理,充分挖掘学生能力发展。 计算机类课程特点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1]。课程极具层次性和实用性,行业化,知识结构严谨,若一项没掌握后续基本无法理解。 计算机类课程通过现实阶段性任务,知识点的抽取和设计,践行“学中做、做中学”,淡化知识点的理论层面掌握,减弱知识基础分析,强化实践应用操作,力求突出能力提高,加深后续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理解,有机整合零碎、复杂、多样化的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趋于多元化,课程体系结构日趋庞大,教师知识储备和学生知识学习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工作需求的激增,计算机类课程的知识构建日益加大,创造实践设置加强,解决创新不断提高,知识观念不断更新,自主能动性不断深化。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作为教师,在各自的实践领域中开展的教学活动不尽相同,过程与目标各异,学生能力与意识培养不同。虽然教师尽力提升教学效果,还存在不尽人意的方面。 由于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理论,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课程采用传统课堂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僅限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掌握,免不了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没有后续的知识自主建构过程。学生能力上仅限于对小程序、小任务的理解和掌握,与社会需求相差很大,考核方式通常是传统笔试答卷方式,目标效果片面化[2]。 任务驱动的教学,同样也存在。忽视知识素养的提升的问题,只单一强调实践技能。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学生方面改革更加重视实用理论、实用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泛在性都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入模式泛滥,任务缺乏灵活性,完成质量缺乏个性化,对知识的理解,理论学习不扎实,缺乏知识内化体验,任务过程性层面知识缺乏探索和创新[3]。 2 教学改革模式 如图1所示,基于项目导入和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创建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4]。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严谨的专业素养,全盘的知识理解、规划和拓展等。通过教学评价引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是教师推动知识的掌握,突出自主学习,更能懂得对信息的自主建构和筛选,持续性和高效性,零碎的知识点连接一起,调动学生兴趣和提高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扎实,多元化逻辑思维意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辅助性,深入企事业整合市场资源与人才能力需求。基于项目资源,根据教学进度,设计教学知识点,明确要求,同时明确后续设计的主线,适时扩展课堂讲授,拓宽探讨思维,衡量学生特点,有的放矢。 理论要指引实践,注重理论知识掌握质量,实践要强调细节,要有具体的项目导入,有明确的任务主导。特别是创设情境,将案例背景和实际工作情景结合,开展跟踪似的后续教学整合,达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能通过具体的项目和明确的任务达到有效探索。 3 教学实践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对于计算机类课程,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面向应用,教师如何有效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抽象的理论知识如何具体化,课堂知识生活化,最终让学生彻底掌握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灵活运用,使学生感到所学课程的内容,是他们将来可能从事并将为之奋斗的事业的重要基础。 ⑴ 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信息的快速发展,促使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日益繁杂,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科有全面理解和全盘计划,高效率的规划和学生创造力的应用等,注重对学科领域知识的扩展和吸收,深化思维模式,特别是社会的需求,引领知识循序渐进的掌握。从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实践技能方面,摒弃传统教科书般的理解和教学,加强社会发展与知识更新的深度融合,促进理论、实践、生产的结合,注重产业应用培养,引导学生参与,思维锻炼,自主创造构建。根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师能力培养发展方向。 ⑵ 设置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考核学生,衡量知识、评价掌握、全方位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技能的记录,是对学生开始到结束所有过程的跟踪指导,包含对任务的评价,对个人和小组间合作的评价。教师的主导和监督在评价环节有力的激发学生积极性,加深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深化学生主体地位,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引导知识的掌握,紧扣和知识过程的衔接,明确任务。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发现问题,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有的放矢。 ⑶ 创新教师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认知设置教学目标,客服学生对教师知识层面的浅层模范,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注重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创造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教学任务是紧扣教学知识点,衔接教学主题,完善技能培养和考核的教学法,在教材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面对问题不退缩,解决问题,理解计算机类课程的应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尤为重要,教师深入企事业整合市场资源与人才能力需求,将需求融入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迁移。 ⑷ 加强项目管理 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依托校内外各种项目资源和案例库,注重项目任务的真实性和多样性,项目导入任务驱动通过课程设置需要实现实践技能培养,超越课堂,促进公司行业的项目模拟,就业需求的优化调整,明确能力的可行性和项目任务的真实性。根据课堂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理解力,采用多层次、多子任务形式,有效改革新旧知识交替,理论与实践融合,综合运用和拓展,知识的发散设计和创新,真正服务学生学习和发展,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5]。 ⑸ 注重学生分析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不是一味依赖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合班教学,课时有限等原因造成教师精力疲惫,教学的及时性不能有效实施,可以从学生分析提高教学效率。分析学生不仅从兴趣,还应从能力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小班教学需要加强,师生比例亟待调整。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的拓展、产业的渗透,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着重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多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6]。 4 总结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以其直观方式,带动学生不断实践和探索,利用任务的区分度和层次,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任务解答,基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是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应用,注重应用的价值,尤其的应用的方法和思想。项目导入是精选案例,兼顾应用性和生产实际,强调学生的认同感,动态持续构建的过程。任务驱动是让学生会做,会学,继而会模仿,挑战独立操作,计划性和目的性交替,阶段性开发和探索,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内在逻辑的认识和把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艾斯木比提·阿布力特甫.“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2] 赵霞.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 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3):113-115 [3] 高枚,龚沛曾,孙丽君.构建多层次思维培养的C/C++程序设 计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6.1:81-83 [4] 王瑛杰.导学讲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J]. 高教学刊,2016.7:148-149 [5] 胡瑞鹏.基于多层次任务驱动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 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134-135 [6] 易虹,徐振强,张红梅.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J]. 计算机教育,2010.28:46-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