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样式微探
范文 陈卫卫
[摘 要] 在复习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知识点,熟悉与知识点有关的所有知识;要引导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可以应用该知识点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优化复习课的样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复习;学生
复习课,是指教师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全面地、深入地了解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样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应用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回忆数学概念
在复习课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回忆数学概念,让学生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如果学生连基本概念都不熟悉,那么学生是不能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回忆概念,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会帮助学生回忆,并且总结数学概念,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被动性. 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去思考知识结构问题,他们只愿意等着教师提出问题,他们或者等着教师给答案,或者等着教师要求他们找答案. 如果学生的学习心态是被动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低下,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教师要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回忆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现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题1来说明.
题1:求和:
(1)Sn=1+11+111+…+■;
(2)Sn=x+■■+x2+■■+…+xn+■■;
(3)求数列1,3+4,5+6+7,7+8+9+10,…前n项和Sn.
这三道题都不复杂,只要学生熟记数学公式,就能顺利回答题1的三个问题,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解:(1)ak=■=1+10+102+…+10k=■(10k-1),
Sn=■[(10-1)+(102-1)+…+(10n-1)]=■[(10+102+…+10n)-n]=■·■-n=■.
(2)Sn=x2+■+2+x4+■+2+…+x2n+■+2=(x2+x4+…+x2n)+■+■+…+■+2n.
当x≠±1时,可得Sn=■+■+2n=■+2n;
当x=±1时,可得Sn=4n.
(3)ak=(2k-1)+2k+(2k+1)+…+[(2k-1)+(k-1)]=■=■k2-■k.
Sn=a1+a2+…+an=■(12+22+…+n2)-■·(1+2+…+n)=■·■-■·■=■n(n+1)(5n-2).
当学生回答出以上的习题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列求和的技巧有几种呢?除了以上的习题以外,你能不能给每种求和的技巧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并说明求和的方法?因为教师设计的题1具有典型性,引起了学生的回忆,所以学生愿意一边回答教师设计的题目,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
教师复习课的第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开展后续教学的基础. 在知识回忆的环节,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知识,避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失落. 教师要用以下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第一,教师要设计典型的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不必太大,必须和知识点紧密结合,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会提起回忆知识的兴趣;第二,教师要应用以点带面的教学,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即教师设计的习题只涉及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以教师设计的习题为模板,自己回忆知识点,自己举相应的例题,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回答习题的基础上全面地回忆知识点,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重视思维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起某一知识的所有知识点,形成一张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后,教师要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教师要通过思维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熟记知识点,而是要把思维培养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即知识本身是一个概念或一段文本,如果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它,那么学生等于只会记忆这些知识,却不能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只有提高了思维水平,从宏观的角度理解知识,才能真正地内化知识.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知识学习,学生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 第二,学生和学知的思维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强,他们只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师要通过思维教学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提高思维水平,深入认知知识概念. 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题2为例.
题2:已知■,■,■成等差数列,求证■,■,■也成等差数列.
在题2中,学生已知条件为■,■,■成等差数列,要求证■,■,■为等差数列,如果仅从抽象的角度去探讨,那么学生很可能会找不到切入点. 现在学生可以应用枚举法,通过举例子,找到抽象公式中的规律. 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
解:因为■,■,■成等差数列,所以■=■+■,化简得2ac=b(a+c). 那么可知:
■+■=■=■=■=■=2·■,从而可得■,■,■也为等差数列.
在学习题2的时候,学生了解到了一个技巧,即当数学问题过于抽象,不适合寻找数学问题的规律时,学生可以应用举例的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象,在多个具象的问题中找数学规律,这就是枚举法.
教师复习课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在学生回忆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需要应用数学思想解题的习题,教师要应用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破除套用公式的思想,教师要应用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高中的问题已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必须从理解知识概念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数学公式是解決问题的途径之一,却不是全部;第二,学生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特征,学生只有找出问题的特征,才能找出解题的切入点;第三,学生可以结合问题的特征应用数学思想,把数学思想当作解题的利器,当学生结合数学思想找到解题的方法后,便可应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
■基于分层教学,鼓励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学生和学生之间具有层次差异,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高,他们需要了解有趣的数学问题、有创意的数学思想,拓宽数学的视野;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他们需要在打牢基础的情况下,继续培养思维水平. 当学生已经了解了知识概念,了解了需要提高思维水平以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有层次性的习题,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层次. 学生只有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层次,才能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持续学习,积累知识. 现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题3为例.
题3: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那么请计算m-n的数值.
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到,部分习题,如果直接套用数学公式,是可以计算出答案的. 比如部分学生直接套用了数学公式,应用解法1来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学生在套用公式时,有时要面临复杂的计算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计算功底,可能就会出现计算的问题.
解法1:设a1=■,a2=■+d,a3=■+2d,a4=■+3d,而方程x2-2x+m=0中两根之和为2,x2-2x+n=0中兩根之和也为2,那么a1+a2+a3+a4=1+6d=4. 结合已知条件可知d=■,并且a1=■,a4=■是一个方程的两个根,a2=■,a3=■是另一个方程的两个根,那么可知■,■分别为m或n,于是可得m-n=■.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套用数学计算公式是最常规的解题方法,假如学生能应用数学思想来解题,可能找到更简捷的解题方法. 比如有部分学生应用解法2解出了习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到,解法2是应用整体思路看待已知条件,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到解题的方向,再应用换元的方法解答问题,把数学问题变得简单. 如果学生应用这种方法来解题,那么解题的过程就可以变得简单,学生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就能得到答案.
解法2:设方程的四个根分别为x1,x2,x3,x4,并且x1+x2+x3+x4=2,x1·x2=m,x3·x4=n.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公式可得:如果γ+s=p+q,那么aγ+as=ap+aq. 于是将aγ+as=ap+aq中,设x1为第1项,那么x4则为第4项,依此类推可得x4=■,依此方法可得等差数列为■,■,■,■,于是可得m=■,n=■,经计算可得m-n=■.
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了部分习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解决问题,或者应用一种或数种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不能简单地说哪种解题思路一定是最好的,比如部分思维水平不高,然而计算基础很扎实的学生,可以应用最传统的套用公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然而,不管现在学生属于哪个层次,都必须要努力地学习,巩固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师复习课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在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层次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师可以应用以下的方法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有层次性的习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层次;第二,教师要引导各层次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有些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却可以锻炼出扎实的计算功底;有些学生思考广度较多,深度却不足,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发挥学习特长,弥补学习不足;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巩固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拓展,弥补短板,直至能从各个角度解决问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