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教案”到“学案” |
范文 | 余灿立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案”教学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现实,既完成了基本知识的识记、学习技巧的掌握,又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也达到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学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下面本人以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三角形中位线为例进行讲解。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目标导向 在学案中向学生展示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达到的数学能力和思想认识,并把重点难点交代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盲目性,使其学习更具针对性,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学习目标,学生围绕目标学,教师围绕目标教,学习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伊始,教师先用一二分钟时间,运用导学、演示试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依据“学案”内容,逐条看书,解决疑问,并确定个别疑点,此过程约占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 3复习旧知,导学新知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认识方法,比如,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形成概念的方法: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演绎→形成概念,在知识规律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形成规律的方法: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形成概念,或已有概念、规律→数学、逻辑推理→形成规律,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建立理论的方法:已有概念、规律→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建立基本理论, 4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疑点,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名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 5评价激励,当堂训练 “学案”中的训练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订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把知识纳入到个体认知结构, 6知识拓展,创造运用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点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的运用 1指导学生预习 在课前的适当时间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提前预习,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熟悉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以便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提高自学能力。 2用于课堂学习 “学案”中所提的问题,并没有加以解答,这就迫使学生展开思维,积极思考,但有很多问题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无法解决,学生就会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钻研,讨论,听讲,主动用脑。 3用于课后复习 将每节课的“学案”集中在一起,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材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有效地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导学”作用 “学案”的质量无论多好,也仅仅是“学案导学”的一个方面,是字词的堆砌,正如一座山,如果缺少了流水的动感,也就失去了灵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把课“导好”、“导活”,首先,依案而导,导要讲究艺术性,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保证教学的艺术性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其次,要注重“导”的时效性,在最恰当的时间深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有必要针对情况在教学中灵活变通。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反思 学案教学“增效”与“减负”,“素质”与“应试”兼顾,遵循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案教学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现实,既完成了基本知识的识记、学习技巧的掌握,又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也达到了创新思维的训练,总之,“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了,可操作性强,并有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案导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可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