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式下高职高专院校考试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
范文 | 卫彩霞 田雪松 吕秀妍 摘 要:多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一直沿用大学课程模式,考试内容与方法则一直沿用期末一张试卷的老传统,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则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仅凭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评,显然不能满足全面、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性质进行考核方法与内容的研究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创新人才、考试内容与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就会很容易找到工作。反之,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即使费尽周折也很难找到中意的工作。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呢?这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单凭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评,显然不能满足全面、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性质进行考核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职高专院校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紧迫性 高职高专院校目前最常见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的评价方式,而在这其中期末考试的分值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并不十分突出,是一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另外,在期末考试时我们通常会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中比较偏向于考查学生对所学习的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不能灵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方向 全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职高专教育体制的改革、结构的调整、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为迫切的新要求,极大的增加了对技能型人才的新的需求,拓展了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空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产业不断升级的核心在于职业教育的强大支撑,特别是德国制造业所具备的强大竞争力,就源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考核模式。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每一次的产业调整升级,都将带来新的就业职位、新的就业前景,这必将带来对于技能型人才数量、层次、素质和规格上的新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在我国,我们的高职高专教育也同样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考核评价也应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为重点,我们要通过改革考试的形式、内容及成绩评定方法建立完善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改变“一张考卷,定格最终成绩”的传统考试方式,加大平时教学过程控制力度,变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的一次作业、一次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哪怕一个促进教学的合理化建议都会成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可以包括课堂表现、课堂笔记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小组评议、学生实训课表现等内容。学习小组评议,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团队精神等,对此进行评价也是一种互动评价的形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知识获取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改革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 在期末考试时一定要打破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局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考虑加入口试、技能测试、实践操作等不同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需要和课程特点将需考核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按照其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扩大考试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只局限在教室内部来考试的形式,可以将考试的空间延伸到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的机房、甚至可以延伸到学生实习的企业内部去考核。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升华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实训基地又细分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以模仿企业的实际工作环节和真实场境而建立起来的。模拟真实职业场所,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把專业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校内得以巩固和熟练的主要场所,此举的完成,将对于学生初步了解、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相关能力要求有重要作用。比如我院会计专业拥有3个校内实训实验室:用友ERP实训室,用友U8财务软件实训室、会计技能实训室,以上实习实训室的建成使用,可以充分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的真实场所,使学生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四)可以将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的考试成绩纳入到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中。 这种做法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鼓励学生去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比如我院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定义为重点课程,将课时设定为126学时,分为两个学期来进行授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学以致用。此门课程的系统性学习,将为学生将来适应中高层财务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学生走向社会考取中级会计师职称提供有力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科学发展,一举多得。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本论文所提出的高职高专院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是未来一段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方向和趋势,目前已有部分院校已开始着手实施。新的考核方法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我们付出更艰辛和更多的劳动,以便促进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高专院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NCEDR,HEHO1)[Z]. [2]黄克存.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J].东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