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丛式井组施工顺序的确定原则
范文

    高存满

    

    

    

    摘 要:应用丛式井钻井技术开发浅层油气藏可以加快油田勘探开发速度,降低钻井综合成本 ,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满足区块油藏的开采要求;同时便于完井后采油站的集中建设,油井的集中管理,减少集输流程,节省人、财、物的投资。本文通过施工滨4丛式井组实例探讨了丛式井组钻井技术的难点和重点:丛式井组钻井顺序的确定。

    关键字:丛式井;钻井;施工顺序

    1.丛式井的概念及意义

    丛式井是指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若干口甚至上百口井,各井的井口相距不到数米,各井井底则伸向不同方位[1]。 丛式井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节省大量搬家、安装的费用;便于开发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便于采油作业和修井作业;可以节约大量的钻井用地和地面配套用地,有利于环境保护。近年来,利用丛式井钻井技术开发的许多区块效果非常好,许多受地面条件限制的区块使用丛式井钻井技术开发油气藏,不仅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耕地,最大限度降低了石油钻井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丛式井钻井技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2.丛式井井眼施工顺序的确定

    丛式井设计的根本原则是:保证在钻井作业过程中,整个井组的井与井之间不发生碰撞,在保证开发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井身最短、井斜角适当的最简单剖面,并且合理地安排钻井作业顺序,尽量避免邻井套管对磁性测量仪器产生干扰。通过合理地选择井身剖面、井身结构、造斜点、造斜率、井口分配和钻井顺序等以完成丛式井的设计[2]。

    2.1 钻井井口布局优化。考虑到地面条件限制,为了整体搬移钻机方便,增加钻机的施工效率,丛式井井口一般采用“一”字形排列方式。

    2.2 钻井顺序优化。1)根据平台部署井相对位置关系部署钻井顺序和划分控制区。单平台开发控制数十口甚至以上时,需要考虑平台与部署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部署井在平台一侧时应沿着钻机整拖方向部署钻井顺序。大门方向的确定应以井组中按顺序施工的各井防碰间距最大为原则。在此条件下,为利于井架整拖和避免井眼轨迹的二维或三维绕障,大门方向应指向后实施井。 (2)部署井在平台周围时应按扇形区域划分控制区,应避免井组中的井眼轨迹在空间交叉。(3)井组中各井的水平位移应长短结合,以便于错开造斜点。

    2)水平位移、造斜点深度以及钻井顺序间的关系

    为了减小防碰难度,丛式井组相邻造斜点应相互错开;对于目的层位相同的井,水平位移大的井应选择较浅的造斜点,水平位移小的井应选择较深的造斜点,施工时先钻前者,后钻后者。 3)目的层相同时,方位及水平位移相近时的排列规律。当相邻两井的目的层、井眼方位和水平位移相同或者相近时,应先钻探其它方位的井,再钻方位与水平位移相近的井,同时错开造斜点深度。4)造斜点的选择:(1)造斜点应选择在比较稳定、可钻性较好的地层。(2)井组中相邻两井的造斜点应错开50m以上。

    3.施工实例

    3.1 确定各井眼施工顺序。根据甲方提供的井口和靶点数据,做出水平投影图:

    为了增大防碰距离并且减少定向钻进时磁干扰,根据丛式井井眼施工顺序确定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考虑到地面条件限制,为了整体搬移钻机方便,增加钻机的施工效率,确定采用“一”字形排列方式。大门方向的确定:大门方向的确定应以井组中按顺序施工的各井防碰间距最大为原则,在此条件下,为利于井架整拖和避免井眼轨迹的二维或三维绕障,大门方向应指向后实施井。据此,确定大门朝南,从南往北整拖,井口间距为5m。部署井在平台周围时应按扇形区域划分控制区,应避免井组中的井眼轨迹在空间交叉。据此可初步设定从B4-2-X114開始按逆时针施工,来避免井眼轨迹在空间的交叉,从而减小了碰撞的危险。

    井组中各井的水平位移应长短结合,以便于错开造斜点。进一步确定施工顺序,如下图:

    3.2造斜点的选择

    造斜点的选择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本井地层分层垂深210m-940m为明化镇组,地层相对稳定,可钻性较强,可选做合适的造斜点。(2)井组中相邻两井的造斜点应错开50m以上。根据以上两个原则,确定施工顺序和各井设计。

    3.3 防碰分析

    从防碰数据和防碰图上可以看出,最近防碰距离控制在4.62米,相邻井的造斜点都适当的错开,能满足丛式井组防碰的施工要求。B4丛式井组从第一口井B4-2-X114搬家到最后一口井B4-0-X106完钻共用48天,较设计周期84天节省36天。整个施工期间,测量成功率100%,中靶率100%,事故率0%,得到甲方公司鲁明油公司的高度评价。整个丛式井组施工顺序的确定、防碰技术措施的落实以及合理的设计是成功的关键。

    4.认识与建议

    (1)使用丛式井钻井技术开发油气藏,不仅可以油藏的采收率,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耕地,最大限度降低了石油钻井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2)丛式井施工顺序的确定原则:丛式井井口一般采用“一”字形排列方式;大门方向应指向后施工井;应避免井组中的井眼轨迹在空间交叉;井组中各井的水平位移应长短结合,以便于错开造斜点;施工时先钻水平位移大的井,后钻水平位移小的井。(3)丛式井防碰作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轨迹优化和制定作业指令,使用防碰软件进行详细的防碰分析,并及时与井队交流,做好三方确认。

    参考文献

    [1]陈廷根.管志川.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2]席红喜,刘强,刘星光.丛式井钻井技术在陕北油田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