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 |
范文 | 彭明 摘 要:诊断学内容包括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等部分,实验诊断在临床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据统计显示,临床诊断的信息超过70%均来自于实验室检测,但该部分内容枯燥繁多,专业性强,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故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部分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教研室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改革新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诊断;教学方式;改进 1传统诊断实验学教学的模式与弊端 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此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医学生的职业规划、行医习惯与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是各门临床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现在传统诊断实验学教学仍以理论授课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与临床脱节严重,并且实践课时少,每组人数多,缺乏阳性体征病人,学生没有直观印象,普遍动手能力较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差,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医学人才的要求相差较远。我们应当保持原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为改革重要目标。 2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2.1病例选择原则 根据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按照尽量覆盖重点内容的原则设计病例。选用临床典型病例,选择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便于教师传授及学生学习。特别是在循证医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医学强调客观依据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的医生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这就要求其必须熟悉实验诊断学内容,能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外,医学生只能在诊断学课程学习中比较系统地接受实验诊断训练,工作以后接触的多是检验结果。即便在那些教育体系比较完善、科室学术交流比较频繁的医院,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生所接受的也只是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专项培训。随着高校的扩招,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但由于研究生教育更强调专科化,所以也很难进行基础实验室培训。可以说,系统培养未来医生实验室诊断知识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实验诊断学教师身上,学生如果在此期间没有扎实掌握知识,势必对将来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2.2电子标准化病人在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传统诊断学实验课上,老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后学生开始分组练习,但部分女生不愿意暴露身体进行查体,同时部分阳性体征在练习对象中不易见到,故学生较难掌握其基本技能和技巧。而电子标准化病人具有高仿性,可以模拟疾病临床特征在查体过程中体现。如心脏各个瓣膜区的杂音可通过模拟人进行听诊,为学生进入临床打好基础。同时腹部体格检查中肿大的肝脏和脾脏也可以通过模拟人进行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可以在诊断学实验课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过程中内容空洞和病例缺乏等问题。但教学过程中仍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其虽形象逼真,但与真实情况仍有差异,无法与“患者”进行交流,不能明显体会医生的责任感。 2.3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 实验诊断是临床学生进入临床阶段接触的重要内容,医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检查项目并掌握其主要的临床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诊断部分的兴趣,教研室采用CBL教学法以病例为先导进行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诊断学中常见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提炼出典型病例,学生根据病史和查体选择实验项目,再依据实验项目回报结果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出初步诊断。以“贫血”为例,教师结合症状学及体格检查为学生提供病例,学生通过分析病例,选择实验项目如血常规、红细胞有关参数MCV、MCH、MCHC、骨髓细胞学检测等,再依据实验结果提出诊断。通过传统教学与CBL教学结合,可启发学生临床思维,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2.4翻转课堂 常规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枯燥,师生之间不易形成良好的互动。翻转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予以引导和辅助。在课前一周将教学材料、临床化验报告单等资料通过QQ群或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学生,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将实验诊断部分的模块分派给各组。教师对各模块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分析,随后按照分组学生准备授课幻灯。学生讲授结束后,教师和各组长进行点评,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互动自然流畅,课堂氛围活跃融洽,同时教师也能从中获取教学新思路。 2.5病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往年学生普遍反映小课(1/4学时)学时不足,特别是实验诊断部分,且与大课衔接不够紧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大小课学时进行了适当调整,对小课内容重新做了安排。如增加了参观实验室环节,由检验人员实地向学生讲授,使学生对辅助科室的工作有切身体会和详细了解,熟悉工作流程;增加小课病例讨论,将一些本来安排在大课中讲授的内容放到临床病例讨论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摒弃以往教师在课堂照本宣科地讲各种检查指标、学生下课后机械记忆检验结果及其意义的做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认识到单纯采用诱导启发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效果均不好,实验诊断学教学应坚持二者结合原则。在进行每一系统内容教学前,简单复习已讲过的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某类待检物(标本)的形成机理、部位、代谢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测定原理,以病理机制为核心,重点讲解临床意义,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加以记忆、掌握、运用。此外,在实习课中增加小课,把各种检验项目横向贯通,按检验目的和临床意义归类。目的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检验项目、怎样分析检测结果。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学生学习情况动态管理等措施,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多种形式,将直观呈现和口头讲授相结合,使枯燥、烦琐的实验诊断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强化已经学过的检验知识。组织网上课堂和网上答题活动,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把部分实习内容移入临床检验实验室,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使学生了解实验诊断的全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同时也对实验诊断学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具体认识,开阔视野。 2.6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传統的诊断学实践考核评价往往在期末进行床边考试和口述操作步骤的形式,存在评价方法单一不全面的问题,为了建立客观公正、完整全面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教研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可根据实验课课堂表现老师予以平时成绩,同时增加随堂实践考核,平时成绩和末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分配形成综合成绩。同时细化技能操作标准化评分、增加团队协作和人文素养模块等,进一步建立各环节的标准。 结论 实验诊断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临床工作中所需应用的重要内容,从实验项目的选择、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均为临床医师所需掌握的必要技能,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与CBL、在线课堂等结合,发挥出各种教学法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规避其缺陷,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晓艳,金玉芬,赵凤莲,等.实验诊断学章节整合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09):1678-1679. [2]陆松松,裴林,赵晓涛.CBL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实验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5):1930-19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