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范文

    王丽

    摘 要:随着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高效循环农业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主流,同时也是现代化农业追求的发展目标。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思路,以此促进高效循环农业在国内的发展效率与创新质量。

    关键词: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创新质量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截止目前,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创新发展物质基础,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推动着我国的创新发展进程,其发展质量决定了我国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1]。目前,我国的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开始进入初步阶段,部分资源循环及经济循环问题有待解决。

    一、高效循环农业经济是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及发展方向

    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趋势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應当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一套完整的科学发展制度,引导国家农业经济走向稳定创新的路线。

    (一)发展高效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

    结合当前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循环农业应当始终把产业链作为创新主线,且时刻重视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转换效率的提高,只有科学合理的安排体制内相关产业之间的循环与联系,才能真正做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增长模式。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必须具备高效性与节约性等时代特征,然后通过对这些时代特征的优化与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充分放大农业循环经济的叠加效应以及融合作用。

    (二)循环经济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基于全新的时代背景,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其创新发展进程难以再次推进,循环不经济将成为国内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最大的阻碍,经济主体应寻求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由于当前农业经济主体过于注重眼前经济效益,缺少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现在的农业市场缺乏新的发展动力。其次,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存在合理性较低以及集成水平偏低等问题,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合理的高效循环农业经济产业链[2]。

    二、应在发展模式上探索新思路、寻求新突破

    (一)努力探寻有特色的高效循环农业适用模式

    国内各省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因此想要较好的落实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必须结合各省市之间的地域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适用模式,真正实现高效循环农业经济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可持续性。首先需要创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能够帮助经济主体建立完整的系统示范区,并且将数字化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生态种植技术等高新科技迅速集成,以此快速形成优质农业产业体系。其次就是区域大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建立,在探寻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循环农业适用模式的过程中,区域大农业寻环境的建立必不可少,因此经济主体必须对地方上的生态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经济效益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了解,以此构建高效循环农业发展长效机制。基于此,选择最佳的建设位置,提高建设后区域大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生产质量及效率。

    (二)产业集群与园区建设是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开发的有效载体

    现阶段,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探索新思路、寻求新突破,旨在有效提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效率,而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与园区则是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适用性产物。运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与园区的真正意义在于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集成化,以此促进各地方的集群效应。实际上,循环农业经济园区产业链属于四维概念的一种,主要包括研究、生产、销售、消费等多项生产环节,其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企业或者产业参与。为明确分工不同功能企业的专业化基础内容,必须建立以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价值链为发展主线的立体交叉链条构架[3]。基于此,将产业集群与园区打造成高效农业循环经济开发的有效载体[1]。

    三、促进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大农业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无缝连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各种开放性的农业经济交流平台层出不穷,因此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促进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实现了农业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除此之外,农业经济主体还应当不断强化区域性循环农业企业共生平台的建设,以此促进高效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性循环农业企业共生平台的建设旨在构建相对完善的大农业循环产业链,从而达到产业价值链无缝连接的要求标准。

    (二)建设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推动高效循环农业发展

    想要切实发挥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必须首先建设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示范区,以此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区域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及质量。除此之外,我国各省市之间存在地域性差异,因此在建立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示范区时,必须时刻关注各省市的地区特征,以此探寻真正适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规范方案[4]。

    (三)培养循环农业人才队伍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无论对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人力资源能够为农业经济提供稳定的基础保障。由此可见,农业人才队伍的建立对于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基于全新的时代背景,高效循环农业经济想要切实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必须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撑以及人才支撑,但是在当前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适用性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全面掌握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律,清晰的认识到技术人才与经济主体的缺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5]。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应用越发深入,为保证高效循环农业经济能够切实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其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展开论述,并且结合相关资料浅析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在改革创新中的新思路,以此为促进高效循环农业经济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高效循环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林怡,范增峰,黄秀声,刘晖,刘明香.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养殖园区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以福州创世纪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158-164.

    [2]徐冬平,李同昇,杨军辉,薛小杰,朱记伟. 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04):80-85.

    [3]刘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101-102.

    [4]汤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212-214.

    [5]白小平.中原农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16-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