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种动车组速度传感器失效模式研究 |
范文 | 赖天伦
摘 要:本文对动车组牵引速度传感器进行失效分析,确定传感器低电源电压时浪涌冲击的影响易出现丢失脉冲现象,并通过可靠性试验验证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關键词:速度传感器;脉冲丢失;失效 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动车组设置了大量的传感器。某型动车组牵引电机非传动端设置有两个速度传感器,分别为牵引变流器及制动控制装置提供速度信号。 本文针对动车组牵引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脉冲异常丢失进行研究,以提高速度传感器的可靠性。 1.速度传感器原理及失效分析 1.1传感器原理分析 某型速度传感器电路由电源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霍尔集成芯片组成,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处理电路由瞬间抑制二极管 、防反接二极管、储能电容、滤波电容和分压电阻组成。信号处理电路采用运放芯片构成迟滞比较器,运放芯片自身集成推挽输出电路,并在输出端口增加浪涌保护和短路保护电路,提高其抗干扰能力。霍尔集成芯片感应测试齿轮旋转时所产生的磁场变化,并输出调理后的方波信号。霍尔感应芯片封装在探头内部。 速度传感器设计工作电压范围为8V~36V。霍尔感应芯片的工作电压范围为4V~30V,为保证霍尔感应芯片在传感器工作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采用分压电阻R11、R12分压。当霍尔感应芯片供电低于3.95V时,出现欠压锁死状态,如图1。 1.2速度传感器失效模式分析 速度传感器故障失效模式主要有探头损伤、电源中断、引脚焊接松脱、击穿短路、感应元件或连接导线虚焊/脱焊;电路板保护器件短路或断路、元器件供电中断、电器回路绝缘击穿、元器件虚焊/脱焊、电源不稳定、保护上位机供电电压低、元器件损伤、电磁干扰;电缆及组件电缆断线、电缆芯线绝缘破损、信号传输链中的连接端子或焊盘松动、脱落。 针对上述故障失效模式均可通过以下试验进行验证:基本性能测试、绝缘耐压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快速温变试验、温度+振动复合试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 1.3过分相时刻输出脉冲丢失原因分析 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多次记录滑行。通过车载记录数据分析,滑行现象均出现在过分相时刻,如图2所示。故障时刻处于B3、B4级位。制动控制装置记录信息,发现故障点的前一个和后一个记录周期(40ms)速度均正常,滑行时单轴速度比正常速度约低3km/h。 通过车载数据分析表明,故障时刻满足车辆滑行判据:制动级位在1级~6级时,减速度大于10km/h/s且速度差大于3km/h。故障复现试验通过在传感器线-地施加浪涌电压,同时逐步降低传感器供电电压方式进行。在传感器线-地施加2kV浪涌电压,电源电压降至6.5V时,传感器偶发性出现输出信号丢失脉冲的现象,且脉冲丢失呈持续低电平状态,如图2所示。 注:蓝色为传感器输出信号,绿色为霍尔感应芯片电压信号,粉色为浪涌电压信号。 综合故障时传感器输出信号波形特征及速度传感器失效模式,分析为浪涌电压施加瞬间,霍尔感应芯片供电低于3.95V,欠压锁死,传感器输出信号表现为脉冲丢失。 2.传感器改进方式 2.1电路结构优化 优化速度传感器电路,取消霍尔感应芯片前端分压电阻R11、R12。优化后传感器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2.2试验验证 优化后速度传感器供电范围可达6V~30V,霍尔感应芯片两端的电压为5.5V~29.5V。 优化后速度传感器进行性能及浪涌抗扰度、高低温等试验,传感器各项指标达到初始技术要求。开展浪涌及低电源电压复合试验,传感器线-地施加2kV浪涌电压,电源电压逐步降至6V时,传感器输出信号无丢失脉冲的现象,如图4所示。 3.结论 (1)动车组在过分相时,传感器在低电源供电时受浪涌冲击的影响,导致霍尔感应芯片供电不足失效,出现丢失脉冲现象,导致车辆误报滑行。 (2)取消霍尔感应器件前端分压电阻,可有效提高传感器芯片的适应能力,提高产品可靠性。 (3)通过试验验证可知,改进速度传感器与改进前的产品相比,可靠性得到提高,改进方法可行、有效,提高了动车组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 董昱,史佳.基于LKJ数据分析的机车速度传感器智能故障诊断[J].铁道学报, 2015, 11: 70―74. [2] 张明川.CRH2型动车组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故障的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 3:141-14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