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案例探究 |
范文 | 刘梦荣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解题速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案例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案例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是当前诸多学科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明显差异的前提下,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各层次学生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在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所有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二、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分层教学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要做好分层教学就需要教师们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极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更加全面的掌握,努力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在分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老师们的教学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而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掉队的可能性就很大。而分层教学能够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的时候能够为他们设置比较适合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3.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在分层教学里面,对教学目标的设定适合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他们通过对应层次问题的解答能够学到对应的水平的知识,这样更容易让他们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的思考,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大幅度高涨,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队伍中去。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1.科学设定学生层次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与学习水平,还需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自觉性与主动性等其他方面进行充分考量,可将各评价指标按照好、较好、中等、较差、差细分成五个等级。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自觉性等进行打分评价。教师则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参照具体得分对学生层次进行细化。例如,教师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设置六个层次,并按照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标记为 A+、A、B、C、D、E。其中,E层级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成绩极差,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而 A+ 层级学生完全相反,数学学习基础极好,学习成绩基本为满分水平。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两种极端层次,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别定为 A、B、C、D四个等级。将这一层次划分结果公布给学生,既可以避免直接伤害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D 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可以激励 A 层次学生继续向 A+ 层次迈进,防止其出现骄傲自满的情况。 2.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特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维度有机整合,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完整、合理的目标体系。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中,对于 D 层级学生,教师可将掌握最基本教学内容,明确勾股定理的基本定义,学会使用勾股定理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对于 A 层级学生,则将熟练掌握全部教学内容,能够自行推导出勾股定理,活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四、从多个方面对教学法进行分层 1.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 在分层教学里面,一方面要准确掌握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不仅包括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平时的学习成绩,也同时要考虑他们的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从而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层次分类。在实行分层教学之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们讲分层教学的优点和必要,避免他们对分层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2.对日常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充分考虑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做到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对待,比如在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要注意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促使他们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更高一个层次的提高。而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的知识基础打牢,只有在他们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以后,才能进行更高一个层次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对于成绩本身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应该重点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类 在课堂上的分层教学完成以后,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们安排难度合适的课后练习,让他们独立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的信心。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多布置一些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针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提高,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潜力能够得到充分激发。 4.对学生分层评价 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也不应该像传统那样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进行,而應该对他们进行分层的评价,用分层次的标准来对他们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比如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获得 90 分以上可以评价为合格,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他们的成绩能够达到及格的分数就应该对他们提出表扬,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获得好评的机会,让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鼓励,努力发现他们的发光点。 五、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式 1.分层备课 教育工作者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将教材分为简单的知识点、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以及需要一定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问题。做到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成绩进行,有梯度的教学方式。 2.分层上课 在上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对基础性记忆的知识重点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发现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光点,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觉到教育者对他们学习能力的信任。 3.分层作业 做作业是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点巩固的环节。这也是教育者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小节的新课教学工作完成以后,通常都需要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难易适中的习题选择中,更加轻松愉快的完成习题,避免一些学生因为习题难度过大而出现抄袭别人作业的问题。要让学生感觉到做作业不是一种负担,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在这个过程里面感到自豪。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布置能够让教育者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更有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调整,这种分层的作业布置也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向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努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法是没有固定死板的套路限定的,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特点,他们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然而在现阶段实行分层教学,它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让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弘扬,使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够闪耀光芒,从而在数学学习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林天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182-185. [2] 胡颖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8(26).169-170. [3] 徐洁.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25-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