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
范文 | 摘 要:素质教育、全局教育大环境下,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愈发凸显出其教学意义,其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融入、充实大学生活,还能帮助大学生明确其学习目的提升目标,推动着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文本知识、锻炼实践应用技能,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持续性提升。本文将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展开探讨,力求帮助大学生构建体系性、过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供广大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 引言: 大學新生观念活跃、思想洒脱,追求生活的自由不羁,因此其通常缺少其人生定位及对未来生活目标的思考、追求,导致其大学学习生活出现盲目性、随意性。大学新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帮助其明确职业目标,教授给学生梳理自身综合能力、岗位要求及时代发展等信息,促使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开展自主自觉且有计划的知识学习及技能提升,推动着学生高素质、高能力的朝向于其既定岗位目标发展。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仍然存在学生就业愿望与显示岗位偏差、对就业前景缺乏关注度、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等挑战,严重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效用,而且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也欠缺体系性、过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提升。因此,高校应正视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问题、掌握其教学本质, 积极接受认知先进、成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思维及方式,学生搭建实效性、交互性、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一)激发大学新生职业规划意识 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特征、学习方向等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思考,进而得出其感兴趣且利于其未来岗发展的职业规划。大学新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真实的未来岗位信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岗位目标,进而激发学生在后续学习及技能提升中自主自觉性及计划有序性,促使学生对为未来岗位做好更优质、更充分的准备。 (二)促进大学新生实现自我。 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其未来岗位的要求,进而督促着学生以岗位要求为其学习努力目标,当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及对岗位信息了解不断提升后,学生会萌发出岗位发展需求,进而不断提升对其的知识学习及技能提升要求,鞭策着学生追求更高的岗位能力素养,利于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及人职匹配的理想就业状态。 (三)明确大学新生自我定位 现阶段的大学生毕业生择业就业困难现象与学校教学培养脱离社会需要有着直接关系。大学新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岗位信息梳理及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客观社会实际及自我综合能力,准确明确自身能力定位,进而针对性、目的性的提升其自身价值,进而为其争取更多的就业优势及选择。 二、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愿望与显示岗位偏差 大学新生是高校经高考志愿填报统一招生的大一新生,其大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生活阅历、志愿认知都存在薄弱之处,大部分的大一新生的高考志愿都是在家长或者教师的影响下填报的,导致其在入学后发先专业教学内容及就业方向与其理想预期相差甚远,进而引发学生的专业的倦怠、厌学情绪现象,造成其受教育机会的浪费及未来就业的困扰。 (二)就业前景关注度缺乏 大学新生刚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其生活状态、学习状态都还处于磨合适应期,大部分大学新生都刚刚经历过紧张的高中生活,诸多学生对大学学习认知存在诸多偏差,导致其在大学入学阶段处于慵懒倦怠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及认知思维会对其后续的大学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就业方面,学生会觉得其是非常遥远的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学习心态,对就业前景关注度缺乏。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诸多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浅显,认为生涯规划就是单纯的认知未来的岗位工作,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认知。虽然部分学生通过各种社会信息意识到就业竞争激烈,其开始关注其就业岗位信息,但是也仅仅停留于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应聘企业等层面, 缺乏对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分析、环境分析、岗位分析等认知,进而无法制定是自己的知识能力提升、职业发展计划。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制式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应跟随者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认知的发展不断进行深化,因此其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生涯,以此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实效性、个体性、动态性的教学指导。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上的整体性教学交流,而且其课程安排较少,不利于学生体系性、过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而且,该教学背景下,学生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个体性的指导,直接体现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应用性不足。 三、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一 )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质 职业生涯不仅仅是工作岗位角色,还包括其社会生活角色。其是步入社会后各种职位角色的综合体现。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帮助建立其志愿填报预期与专业实况的契合点,激发学生对其所选专业的兴趣,规避大学新生对专业课程产生抵触思维。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学生学习任务及岗位需要构建积极干预体系,从思想层面树立学生对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及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分析其学习中或者未来岗位中的不良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岗位要求及自身定位,进而激活学生对专业学习及岗位规划的认同依从情绪及自主自觉态度,力求树立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人生价值观。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启示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岗位认知探索,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点,在该基础上分析大学专业学习任务及自身实况,整合设计出阶段性及目标性的自我提升计划。而且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过程性、系统性的,应穿插交融在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学生在其影响下应不断分析调整自我提升计划、完善岗位目标及努力方向,尽可能的提升对自我的要求并积极将其付诸行动。 (二)全程培养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新生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高校起步晚,其教学现状存在范围窄、系统化不强的待完善之处,不利于学生清晰性、持续性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构建。因此专业教师应对其提起重视,积极接受认知先进、成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思维及方式,遵循持续性、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并树立不局限于课堂、不禁锢于教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课堂的质量及实效性。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应全程性的伴随学生的大学生活,引导督促学生分析整合其自身实况及省会岗位信息,进而调整完善其既定的学习计划及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及职业潜能。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通信软件,与学生搭建实时性、交互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交流方式,以便于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同时可有效避免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偏差性的理念。此外,大学新生的抗压抗打击心理能力较差,专业教师可在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心性及健康的思维观念,确保学生可以正确客观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阶段性学习目标设定,提升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适应能力及对未来岗位的融入发展能力。 (三)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国大部分高校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教育混淆,并未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而且大都在大学生邻近就业阶段才开展该课程,这样的教学大环境无法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对学生的切实有效的指导价值。高校应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本质及重要性,设置正确、系统的专业课程,帮助学生知己知彼、明确奋斗目标、制定提升计划,确保学生成长为专业性、职业性更强的优质人才。高校不仅要从新生阶段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要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或者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平台,例如,创设职业生涯规划微博、职业生涯交流社区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交互、指导的区域,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交互、碰撞、指导中不断完善、成熟。高校要积极宣传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室或信息平台,促使更多的学生对其认知使用,尽可能的提升其学生认可度及利用率,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实效性的引导及建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室通常可以引导学生剖析明确其兴趣特长、性格特征、能力优势等,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认知及定位,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信息并教授学生捕获、分析职业信息技巧,拓宽学生的职业认知思路,进而学生在面对职业岗位选择时 可以对其进行理性科学的分析,从而选择出利于其职业发展及自我实现的岗位。此外,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室或信息平台,还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焦虑、受挫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职业挫折,促使学生保持平稳、理性的求职心态。 (四)创设实践性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新生的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照本宣教式的职业生涯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思维兴趣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利于职业生涯教育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用。专业教师要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及思維特点,基于学生职业需要及教学任务,设置实践性、关联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例如,专业教师可以设置职业岗位体验、职业岗位模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让大学新生在快乐和谐、真实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感悟职业生涯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参与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体验感悟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自主依从的心理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校也要与相关用人单位进行积极沟通,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职业岗位实践体验机会,帮助学生不断的更新完善自我探索及职业探索。高校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职业性质、能力参差等,为学生提供共性与个性并存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机会,例如,外语专业新生,学校应注重为其提供专业技能操作性较强的职业岗位实践体验机会,利于学生明确职业岗位的专业需要及其自我提升方向。专业教师还要考虑到大学新生之间的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等,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性职业生涯教育及实践设计,挖掘学生的个体化潜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能力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四、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的整个学习、工作过程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立足于助力学生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层面,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实效性、个体性、动态性的教学指导。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真实的未来岗位信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岗位目标,进而督促着学生以岗位要求为其学习努力目标,实现自我提升及人职匹配的理想就业状态。但是现阶段的大学新生存在就业愿望与显示岗位偏差的现象,进而引发学生的专业的倦怠、厌学情绪现象,产生得过且过的学习心态,并且其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认知及对就业前景的关注度,更无法制定是自己的知识能力提升、职业发展计划。因此,高校应正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本质及重要性,从新生阶段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置正确、系统的专业课程,从思想层面树立学生对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及积极性,激活学生对专业学习及岗位规划的认同依从情绪及自主自觉态度,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实践教育,帮助学生知己知彼、明确奋斗目标、制定提升计划,确保学生成长为专业性、职业性更强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娜,陈南坤,邓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学刊,2020(34):6-10. [2]谷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29-30. [3]林立立,刘金峰,柯东贤.在扩招背景下地方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初探——以广东省某地方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6):188-191. [4]蒋英,张亚环,李德敏.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12):254. [5]徐安安,叶纯亮.情境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15-18. [6]张红霞,张伟伟.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55-156. 作者简介: 陈琴(1985年11月3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浙江绍兴,学历:本科,职称:助教,毕业院校: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专业:日语,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