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第三方评估在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中的作用研究
范文

    梁璞璞 覃丽芳

    摘 要 由于当前我国慈善组织仍存在着合法性身份及地位缺失、内外监管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及组织专业性建设不足等问题,面临着严重的公信力危机。帮助慈善组织重塑公信力,走出信任危机成为其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且不与政府及慈善组织存在着隶属关系、利益关系,第三方的评估结果具有公正性与权威性。本文认为引入第三方评估,能够激励慈善组织间进行良性竞争、规避信任风险,从而有效帮助慈善组织重塑公信力。

    关键词 第三方评估 慈善组织 公信力

    作者简介:梁璞璞、覃丽芳,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56

    一、慈善組织及第三方评估的概念

    (一)慈善组织的概念

    在国外,慈善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早,因此慈善事业的发展体系及结构较为成熟,慈善意识也早已渗透于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西方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更是直接将“慈善”表达为爱。在中国,自古以来慈善行为就是基于民众内心自我意愿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行为与规范,古代的慈善精神更是贯穿于儒家的“仁爱”、佛教的“慈悲”等大家的理念之中。虽然国内外由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差异,导致对慈善的理解有所区别,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慈善一般都指向为一种良好的美德及不求回报的善举,是人类彼此的互助行为。现如今,国外学者在基于对慈善组织性质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慈善组织定义为一种从事慈善事业的非营利组织。而国内学者从中国转型时期的特殊国情及国内慈善组织的发展特点出发,认为慈善组织是公开接受社会捐赠,具有组织规章、制度,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一类非营利组织。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思想道德的进步,慈善组织成为了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在慈善事业中彰显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慈善事业的发展依托组织与机构作为活动运行的保障机制,慈善组织为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先决的组织条件。以此同时,慈善事业与行为的开展,不仅要依靠组织作为其活动的保障机制,同时还必须以社会的公众信任为慈善事业开展的基础。一方面,慈善组织要维持慈善事业的开展,必须充分将社会公众的信用资源转换为经济基础,而公信力就是慈善组织在社会公众间信用程度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实施捐赠行为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就像一杆标尺,能够帮助社会公众衡量并区分发展优劣的慈善组织,并反映出慈善组织在社会公众间的评价水平,从而对慈善组织的发展产生进一步影响。因此,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对慈善组织能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三方评估的概念

    由于我国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时间较晚,理论发展不成熟,现阶段学者们对于第三方评估概念的界定各抒己见。其中,陆远明从不同的评估主体出发,将第三方评估区分为由公民个人、社会团体、舆论机构、专业评估机构、政府机构主导,通过不同方式与途径参与到绩效评估活动中的组织机构。 潘旦认为,虽然我国第三方评估的引入时间较短,但在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由专业学者、专业机构、专业社会组织为主体构成的第三方评估体系。 倪星则指出第三方评估机构是不由政府部门主导、不属于社会公众评估,独立且具有评估专业性的外部评估机构。 本文所指的,也是学者一般认为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是独立于政府部门及慈善组织之外,通过自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及绩效评估规则,能够对慈善组织系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运行效率及信誉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准确且可靠的慈善组织评估报告的专业性评估机构。

    第三方评估长期以来,被运用作为测评和监督政府部门及政府行政作为的评估手段,其在正确评估政府政绩效果,监督政务信息公开以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评估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加深及社会公众评估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在监管政府部门发挥监管优势作用的第三方评估,引入慈善组织的监管测评体系中,对于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发挥积极作用。

    二、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慈善组织能够合法存在并良性发展的根本在于组织的公信力。 慈善组织拥有公益性、自治性及志愿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开展慈善事业时能够得到社会公众、基金会、企业及政府的资金捐赠和支持,因此,社会各界对慈善组织在道德标准及运行规范上有更高的期待,若慈善组织能不负期待,谨守公益底线,则能在社会公众中赢得公信力,从而促成组织的良性发展。反之,慈善组织若突破公益底线,行为失当,则会招致组织公信力的毁灭,使组织陷入信任危机之中。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频频爆发公信力危机,危机发生后,全国慈善组织的捐款额度持续下滑,慈善组织的管理及运作模式遭受社会公众长时间的质疑,这对慈善组织的良性发展形成了极大阻碍,因此,在公信力已成为决定慈善组织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的前提下,有必要对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爆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慈善组织缺乏合法的身份及地位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下,慈善组织合法的身份及地位可以被视为一种利于组织发展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使慈善组织合法接受来自政府或是社会各界的无偿捐赠、合理运用独立法人的实体资格参与同类组织的相关竞争、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组织自身权益并行使合法的利益诉求等。但当前,我国判定慈善组织身份是否合法的界定方法仅依据慈善组织是否在相关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只有在民政部门依照相关条例进行相关登记的慈善组织才能拥有“合法”身法及地位,而那些不满足登记条件、缺乏相关材料的慈善组织则无法顺利完成登记,成为“非法”组织。缺少了合法的身份及地位,慈善组织在社会公众间的影响力、认可程度将受到影响,在当前法制社会的环境下,“非法”的慈善组织将难以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影响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二)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管

    随着一系列慈善丑闻与慈善腐败事件的曝光,折射出当前我国慈善组织仍然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管,导致慈善组织诚信度下降。从内部监管方面来看,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权责关系界定不明。慈善组织的管理层仍存在利益熏心,假借慈善名义谋取私利之人。同时,当政府对慈善组织进行管控时,由于“官民”权责关系不清,容易出现政府干预越位的现象,极易在慈善组织管理层形成官民利益裙带关系,影响慈善组织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从外部监管来看,慈善组织缺乏科学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政部与业务主管部门职能缺位或重叠,过分注重注册门槛而轻视后期的跟踪与监管,缺乏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措施不合理。轻视第三方评估技术,导致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及制度监管的弊端无法有效弥补,从而最终影响慈善组织在社会公众间的形象及诚信度。

    (三)慈善组织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社会各界对慈善组织在道德标准及运行规范上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但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监管体制不完善,慈善组织缺少科学的发展引导,其组织体系发展不规范,缺乏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综合全面的组织绩效评价标准和体系,进一步导致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程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水平,削弱了慈善组织在社会各界中的影响力。从我国官方民间慈善组织透明度研究报告得到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范围内民间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平均得分仅为32.44分(计百分制),虽相对于以往年份的数据有了大幅增长,但距及格线还甚为遥远,其中财务信息透明度平均分只有2.45分,财务公开度极低且较之去年数据不升反降。可见,当前我国慈善组织面临着信息透明度极低的严峻现状,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的缺失则是这一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慈善组织自身专业性水平建设不足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慈善需求对慈善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可帮助慈善组织在开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慈善的自身特性及慈善活动开展的特定规律,从而更有效率地履行慈善事业的活动宗旨,达成活动目标。然而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慈善组织机构自身专业化不足,专业的内部管理、外部监管、信息披露、绩效评估等机制的缺失。另一方面,慈善组织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不足,退休及兼职人员居多,专业化人员匮乏,大部分工作人员表现为经验不足且总体学历较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慈善组织人员素质的提升速度,还是组织管理的发展速度,都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新要求,因此,慈善组织也就难以在社会公众间形成良好的公信力。

    三、第三方评估在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中的作用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对慈善组织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对慈善组织发展的内外环境及影响公信力建设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需要从慈善组织内外部视角出发,提出慈善组织重塑公信力的路径。首先,慈善组织应当着重于从内部管理及运作方式入手,通过改变组织内部不合理的运作方式,完善管理机制,使组织的工作透明度及专业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慈善组织还应当针对发展的外部环境,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从而能够与内部治理体系相互配合。常见的外部监管体制通常包括除了慈善组织自身以外的其他部门及主体,包括政府、第三方机构、大众及受益者为主体的监管。其中,第三方评估机构因其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将在帮助慈善组织缓解公信力危机、重塑公信力建设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此探讨引入第三方评估作为慈善组织外部监管机制的作用,对帮助慈善组织摆脱信任危机,重塑组织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第三方评估可以激励慈善组织进行良性竞争

    因第三方评估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及权威性,其能够对慈善组织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运行效率及信誉水平等状况做出全面的、真实的评价。在一般情况下,第三方的评估结果会通过社交网络、报纸、专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布,这将为社会公众的捐赠行为与捐赠主体的选择提供决策信息,从而帮助社会公众识别信誉程度高、发展优良的或是管理混乱、没有诚信的慈善组织。经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筛选和识别,优秀的慈善组织会逐步积累公信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捐赠资源,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反,诚信缺失、管理混乱的慈善组织会因为丧失公信力而失去社会的捐赠来源,最终被社会淘汰。第三方评估结果在慈善组织中犹如一面旗帜和标杆,评估体系和指标的制定则传达了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期望,它将会引导慈善组织朝着标准和期望前进,通过主动与优秀的慈善组织进行比较,弥补及改变自身运作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慈善组织在相互学习与竞争中得到改进。

    (二)第三方评估可以帮助慈善组织规避失信行为

    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的过程,同样也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互动交流的过程,这种互动交流不仅有利于第三方评估依据慈善组织总体发展的现实状况不断改进评估标准,也有利于慈善组织透过评估标准进一步了解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期许和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此外,第三方评估机构集聚了多领域专业及高素质人才,其在通力合作下能够对慈善组织开展多方位、全面化的诊断式评估,从而找出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及时与慈善组织进行沟通反馈,指导其管理建设工作,从而避免微小失误可能造成的严重的失信行为。长此以往,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外部约束下,慈善组织将自然而然形成组织的自律性,具备自律意识,从而可以有效规避失信行为。

    (三)第三方评估可以有效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第三方评估机构有其自身特点,在与其他评估主体比较来看,其在参与评估标准制定、评估体系构建、主体甄选、信息整合及评估报告结果分析等方面拥有突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化的分析工具,确实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同时,第三方因其具有独立性的特征,与政府部门、慈善组织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能够秉持中立的身份及立場独立地做出评估判断,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因此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结果往往能够得到社会公众及政府官方的承认。而慈善组织公开的透明化程度是其提升公信力的关键,引入第三方评估,实际上就意味着慈善组织向社会公众公开其管理方式和资金运作流向,主动接受公众督导。结果良好的第三方评估报告可以消除社会各界对慈善组织的疑虑,能够使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慈善组织的运行与发展,从而为有效提供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产生积极意义。

    四、结语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开展慈善事业和进行慈善活动生命线,是慈善组织维持良性发展的关键。在我国慈善组织频频遭遇公信力危机的背景下,不仅需要强调慈善组织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运作机制,还需要引入一套与之相协调的外部监管机制。一些学者在探讨将第三方评估机制构建的研究成果表明,第三方评估在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是明显且可行的,但将第三方评估引入慈善组织外部评估机制仍有其局限性,如何攻克难关,使第三方评估更好的服务于我国慈善事业,将会是未来慈善领域着重探讨的研究方向。

    注释:

    陆明远.政府绩效评估中的第三方参与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15).121-122+ 155.

    潘旦、向德彩.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22+43.

    倪星、余凯.试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创新.政治学研究.2004(3).84-92.

    石国亮.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塑过程中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9).64-70.

    参考文献:

    [1]韦丽、余宝蓉、方亮.我国非营利组织网络发展困的境探究——以慈善组织在网络平台中的发展为例.企业技术开发.2015(18).

    [2]肖耀科.我国慈善组织第三方评估的研究.经营管理者.2011(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