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绵延是过去的持续进展:首个中国当代艺术常设展入驻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
范文 |
“绵延是过去的持续进展,它逐步地吞噬(gnaw)着未来,而当它前进时,其自身也在膨胀。过去在不停地成长,因此,其持续的时间也是没有限制的。”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 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逐渐兴起的当代艺术,如同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所描述的绵延而持续变化的生命体,源自其内部强烈不息的冲动驱使着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向前奔涌着变化着,不曾停顿却始终充满着差异性。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自9月25日正式面向公众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常设展《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不仅打破了国内当代艺术缺乏常设展的空白,也试图以五位策展人的视角去梳理和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绵延的过程。作为一个“生长中”的展览,该展本身也可视为是艺术史呈现的实验样本,“一个有无限变化可能的探索与尝试,一个将展览本身作为艺术作品不断生长的理念”。 在过去十余年中,民生美术机构曾先后从绘画角度推出过《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1979-2009》,从影像角度梳理呈现了《中国影像艺术二十年1988-2011》,从艺术家个案角度推出过张培力、耿建翌、丁乙、刘韡、徐震等当代艺术家的个展研究。而本次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的《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由五位分别在影像艺术、展览策划、美术史研究、机构创办与运营管理、理论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策展人:董冰峰、鲁明军、秦思源、汪民安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负责人李峰共同策划和梳理,展出了91位中国艺术家的95件(组)作品。 这将不是一次固定而静止的陈列展,其展览艺术家名单将不断地更替、作品也将不断地更换。尽管策展团队一再强调这并不是试图去书写艺术史的展览,但他们从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与整理中提炼出六个关键词板块:时间/空间、生命/身体、日常生活、物质、表演、情感,并且本次常设展的板块也会随着展览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而进行增补和调整。 “打破等级制,不断地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与艺术教育家吴冠中在1973-74年为北京饭店创作《长江万里图》大型壁画时保留的综合成稿,是中国油画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之一,也是本展的开篇作品。策展人秦思源认为,这件作品在历史的复杂性中象征着艺术家回归形式美,“为艺术而艺术”地进行抽象探索,因此本件作品对于展览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之后1980年吴冠中在《美术》杂志(1980年第10期)上发表了《关于抽象美》,文中表达了“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等观念,进一步引发了美术界对于抽象美和抽象艺术的探讨。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时间/空间意味着什么?这是抽象无限的概念,从具象到抽象,艺术家们打开维度将自己的思考传达表现出来。1979年,“星星美展”所体现出的自由大胆的艺术主张也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坐标。“我们不能把时间从这里割断。过去的阴影和未来的光明交叠在一起,构成我们今天多重的生活状况,”黄锐在“星星美展”的前言中这样写道。将偶然与当代融合在一起,对于时间、空间和视觉符号的抽象探索也体现在了丁乙构建抽象时空的“十示”,余友涵笔下周而复始以至无穷的“圆”,王光乐融合了漫长时间、层叠的情绪以及容纳各种经验的“寿漆”。 作為85美术新潮中最具颠覆性的艺术流派“厦门达达”的创立人,黄永砅在1987年创作的作品《1980年临摹的油画1987年12月1日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五分钟》融合了传统的创作方式和现代的艺术观念,当绘画通过行为转变为“事件”,这件作品也体现并呼应了“厦门达达”的宣言——“不消灭艺术生活不安宁”。《四个轮子的大转盘》也是黄永砅以装置的媒介形式研究艺术概念的代表作之一。大转盘在黄永砅而言是制造偶然的装置,“我的创作如果不是独立于我的,就不能称之为创作,而独立的创作则是眼睛和大脑的功能被限制之后依赖于偶然性的创作……”
从形式到符号,再到语言探究,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开始逐渐采取更多样化的形式语言来探索自我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王功新在美国纽约创作的动态装置《不可坐的》与邱志杰在九十年代初的作品《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杨诘苍在《诸侯瑹》中进行的“水墨实验”以及梁铨在作品《流星雨》进行的水墨画拼贴,郝量融合现代元素的水墨作品《潇湘八景——雪色》彼此之间构成了对话和关照,也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融合传统概念进行衍进的过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