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
范文 | 陈春艳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需要。目前很多独生子女自私、冷漠、霸道,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习惯了索取,缺乏一颗感恩的心。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家长和幼儿,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止是一味地索取,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爱也是幸福的。 关键词: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于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现在的孩子,每一个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从早到晚少不了有一群大人围着他们、跟着他们、宠着他们,成人的这些无意识的动作便让他们习惯了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给予的关爱。我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不管是对于孩子本身,对于家长、乃至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都是一个弊端。所以,我在工作之余对身边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进行了随访,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发现有近一半的幼儿现在都存在着自私、我行我素、以自我中心、任性等这类问题,这种状况在家庭当中表现得更加严重,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的,特别是爷爷奶奶这一老年人群体,他们在家中宠着孩子,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孩子,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也全包了,还瞒着孩子的爸爸妈妈答应孙子、孙女一切不合理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主、少爷脾气,这种现象是要立刻制止的。“感恩”是一种情怀和行为,是社会最朴素的道德准则。心存感恩,才能乐学;心存感恩,才能互助;心存感恩,才能尊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对待曾经帮助我们或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为此,教师如何引导家长教会幼儿学会感恩为目的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我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家长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幼儿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孩子也应该在家庭中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务也是一种美德,如:就餐前让孩子摆放碗筷,凳子,为家人递餐具;餐后鼓励孩子打扫餐桌,收拾碗筷等。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家长都不要吝啬表演和肯定,让孩子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我班上有个孩子,他们一家人出门后,都是这个孩子关灯,关门,像个小大人,在幼儿园也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小伙伴都亲切地叫他班长哥哥。这个孩子特别有责任感,交代给他的事情总是能圆满完成。不会虎头蛇尾,敷衍了事。父母要督促以及对孩子表现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二、引导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言传和身教,这是教育的两种重要方式,哪种教育方式效果更好呢?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身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都是在模仿当中取得的。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周围的环境对其个性及行为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最早生活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时刻陪伴孩子的家长来说,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如:在家中父母要孝敬老人,对老人的起居要做到嘘寒问暖,对孩子不要随意打骂,不要摆出一副家长的样子,要和孩子做到使用文明用语,和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做孩子的朋友,到幼儿园接孩子要主动排队,做公交车家长主动让孕妇和老人及残疾人,家长得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诱导孩子的行为,如果想要孩子乐观,那自己先乐观起来吧;如果想要孩子自信,那自己先自信起来吧;如果想要孩子有感恩的心,那么,请先学会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养育之情,感谢孩子自己带来快乐和希望,感谢大自然的恩賜,感谢朋友带来的欢愉,感谢邻居的帮助,总之,感谢生活赐予的一切。当自己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时,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和温暖,充满欢声和笑语。 三、引导家长让孩子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现在的家长们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做法,那就是对于孩子的付出总是无条件无怨言,很少奢求以至于根本就没有要求子女能够有多少回报,只希望子女有出息,将来能过得开心幸福。但据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和了解到的事实证明,又有多少父母的愿望能够实现呢?只有抱怨和埋怨,责怪。对父母的养育,丝毫没有感谢之恩,所以,培养孩子感恩意识,要从小做起,先从说“谢谢、您辛苦了”开始。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孩子应该要感谢,爱要大声说出来,而不是面对爱和付出,表现出漠视的态度,请记得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说一句“谢谢”,让孩子知道和感激家长的付出。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明白,感谢他人的付出,并且在有能力的时候尽力去回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长也可以是孩子的老师,讲故事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做法,家长可以利用睡觉前或是饭后散步给幼儿讲一些有关感恩的小故事,或者是生活中看到的小事例,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和生活中人物的情感,知道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学会感激,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和关爱他人的情感及行为。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进行教育和培养,还可以创设条件让幼儿做一回家长,通过角色互换,让幼儿体会家长的辛苦和不易,知道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长大用自己的方式来汇报父母。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给灾区或贫困地区、或者是留守儿童捐书、捐物、捐钱;带孩子去老人院或孤儿院,陪老人玩耍或为他们表演节目。 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孩子爱父母却需要成人有意识培养,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父母、不懂得感恩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呢?心中没有爱的人自己也不会得到快乐,没有爱的人生命里也没有阳光,只有黑暗,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所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 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的孩子心怀感恩,沐浴着阳光,与快乐同行! 参考文献 [1]陶志豪.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1(4) [2]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