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 |
范文 | 宿良 赵明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制造技术的改革创新,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就业和财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对汽车类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本文旨在探索一种适合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实施途径,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理论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 1 前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2018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402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0730万辆,增长10.9%[1]。我国汽车数量还将迅猛增加,因此汽车维护保养需求也日益增长,对汽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汽车维护保养类技术人员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但目前毕业于高职院校的汽车类学生还是难以直接上手从事相关工作,还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2 汽车类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主,实训基地为辅,主要问题表现在:(1)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专职教师大多理论知识丰富而而实践经验匮乏[2],授课以理论为主;(2)教学方式较传统,主要是以课堂+试卷考核为主的方式,实训时间少且实训过程固化;(3)实训基地资源匮乏,场地不足、规模小、车型陈旧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3 改进建议 汽车类专业人才需要雄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而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改进和建议。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双师型教师既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最适合汽车类专业的老师。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对现有教师进行实践培训进修和加强新引进教师的实践经历考核并行的方式进行,让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进而让学生可以均衡地接受理论和实践培养。 (2)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 要改变现有的以课堂+试卷考核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训培训时长和实操考核;改变以汽车部件拆装、对特定故障诊断排除等传统实训方式,增加灵活多样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障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改变以试卷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加实操考核,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向。 (3)加强校企合作 实训场地是锻炼动手能力的前提,而高职院校难以短时间内建设大规模实训场地和购置大量新车型用于实训,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实训场地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可共建职业技术专业能力实训中心,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教学,最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保证学生的技术学习水平。 4 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受到教学方式、师资水平、實训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因此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智研咨询集团,2020-2026年中国汽车维修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王斌,蔡兴旺.汽车运用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1):53~54 作者简介: 宿良,男,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助教。 项目出处: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项目名称:现代学徒制师资水平可持续性提升途径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7B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