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乡村治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
范文 | 邓伟鹏 摘 要:由于我国企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税被全方位取消,导致我国的基层人民政府在针对乡村旅游资源汲取的合法性也在理论上被彻底打破。税费制度改革后,我国在乡村治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的导致了中国乡村治理方面陷入困境。例如:乡镇政府在管理职能上的存在谬误,农民经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政策的执行没有落实,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等等……所以,乡村治理的改革分为五个步骤:第一,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原则;第二,积极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切实服务百姓;第三,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四,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第五,要全力的规范好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这对乡村治理的改革至关重要。 关键词:乡镇政府;农村;乡村治理 1、引言 1.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体制的变革 中国的农村老龄化显现日益严重,劳动力不足,资源的流失,所以他们在应对生活生产中的困难时,都难以独自承担。如果我国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全方位的的覆盖到农村,那么他们承担不起的突发灾难发生时,只有依靠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的帮助与扶持,现在的乡村社区内部还是四分五裂,根本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1.2、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及启示 乡村治理体系结构的形成在于企业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中的治理主体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乡村经济的发展前途、模式进行分析后共同构建而成。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农村治理结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区 - 乡(村)- 组”结构(1950- 1953年);第二阶段“区 - 乡 - 组”结构(1954-1958);第三阶段“人民公社的系统架构(1958年至1982年),以及到现在的第四阶段“农村政治”结构(1983年 - 至今)。中国的乡村环境治理体系结构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他在告诉我们:现中国的发展大环境下是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构建乡村治理结构要不断的推陈出新,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城乡和乡村特色社会的治理共同稳步发展 2、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曾今有位学者张鸣[1]认为,造成现在这种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遗留给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模式,历史上的农村自治倾向于听从基层权力,派发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目光之集中在税收和秩序问题上,导致执行效率低下,结构饱和。二现在的基层政权不仅承载了传统政府的工作,同时还要担起地方经济发展领头人的重要角色。 3、乡村治理的改革思路 3.1、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英国,之后才向美国以及欧洲各国拓展,形成了当代地方治理思想和实践。通过各国的治理者,这种改革理论体系逐步扩散到公共机构以及私人秘密機构,进而完成了将统治的类型从压力型转化成相互协商的多元化关系。自中国建国以来,我国一不断的寻求治理农村社会的方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我国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官僚主义的基层政治组织,还有科层制接替了从前的官僚制,但这些都不能适应中国乡村经济社会。所以,乡村治理机构改革必须要完全的放弃精英政治方向,坚持探索一种全新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将国家,社会,市场,公民进行合理有效管理。 3.2、乡村治理机制调整与重构思路探析 (1)推进“村治”制度创新完善村民自治治理模式。 村名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一项重要的基本社会制度,是与中国农村的经济组织模型共同发展。务必贯彻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讨论制度,做到公开透明;乡镇政府要切实减小村民自治的腐蚀,解决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的完美融合,还要彻底消除当地宗族势力。这样村民自治制度对于提高村民素质以及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度会大大提高,让村民自治真正的扎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 (2)积极推进“乡镇再造”建设管理服务型政府。 要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精干高效透明勤廉”的管理服务型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有利的职能定位,进而打破从前的乡镇机构设置,调整出真正适合当地乡村社会的服务型机构。例如以下几条建议:1、撤销乡镇人大,因为他们没有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2、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将综合管理,社会管理以及经济发展,资源管理,计划生育等归纳其中;3、倡导乡镇长直接选举,吸引政治经济人才汇聚,提高农村参政热情,并形成监督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乡村治理体制的走向是自治,当然这是一种现代意义的乡村社会自治,即包含民主因素的自治。但是,考虑到乡村社会现实,其层政权组织应继续保留。为此,提出一些新的我国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思路:自治行政化。国家发展要与乡村旅游社区进行明确企业划分权限,上级政府不干预乡镇范围内的自治事项和自治财政,但社区自治机构也必须承担该国的事宜已委托。 构建我国乡村治理自治行政化体制,要坚持社区自治(对上)与社区民主(对下)的原则。自治机构的具体样式可以在社区自治体(乡镇)制定自治章程和上级地方自治体系批准自治章程时自行选择和确认。实行社区自治后,内设机构如何设置,应当完全由乡镇自主决定,该设则设,该减则减。乡镇自治机构同时承担上级政府委托于事项和自治事项。至于派驻机构的设置,则要依据地方自治原则和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尽量减少设置。自治行政化的一个重点在于提高乡村社会和农民自组织能力,构建一个相对和谐的乡村社会秩序,并以民主的形式监督自治机构。 参考文献 [1]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M]. 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