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析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
范文

    陶彩芬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十分活跃且不断深入的孙中山研究中,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或近代化)的关系问题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今后,我们应引导人们关注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了解他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强所做的不懈努力,认识到孙中山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关键词:孙中山;现代化思想;形成背景;体系;评价

    孙中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前沿,毛泽东称赞他制定的新三民主义和统一战线政策是对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如今,“在中国历史上,孙中山既是革命家,又是现代的倡导者”以及“孙中山最早全面系统地倡导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规划了经济建设的伟大蓝图,并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迁起了全方位的开拓作用”等观点已基本上为史学界所认同。

    一、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与他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

    孙中山于1866年诞生在距澳门仅37公里的香山县翠亨村,在他出生前,洋务运动已经开始,在他出生后,这场又被称为“自强运动”、实质上只是器物层面上的现代化变革,还持续了近30年,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时政的孙中山对洋务运动及其代表人物是很了解的。早在孙中山的青年时代已先后完成了早期现代化,在孙中山晚年,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而他视为朋友的苏俄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化的探索。波及全球影响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现代化浪潮是孙中山现代化思想产生的伟大背景。孙中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是时代的弄潮儿。他的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是其个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时代的产物。

    二、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充实的漫长发展过程

    青年时代,孙中山时常往返于香山与澳门间。在澳门,他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化,眼界大开。12岁到夏威夷读书后,明显感到西方经济和文化教育较中国先进甚多。到15岁左右,他就产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的愿望,此可视为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的朦胧初发。24岁时,孙中山上书香山籍洋务派官员,曾任清朝驻外时节的郑藻如,此书函后来(1892年)刊登在澳门报刊上,函中提出兴利除弊、改良农业、发展生产的主张,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孙中山最早的政论文章。这表明其现代化思想开始具体化。28岁时,孙中山又上书洋务派中坚人物李鸿章,这表明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已开始系统化。同年末,孙中山创立兴中会,面对全世界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确立了革命和现代化追求的目标。第二年同盟会成立,又提出“十六字”政纲,在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还把这一政纲发展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完整阐释标志着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在以后的岁月里,孙中山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现代化思想。1917-1919年间他写成了《建国方略》,1924年又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尤其是后者,表明他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三、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有相当完整的体系

    目标:振兴中华。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崭新的中国。《军政府宣言》中说,“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复中国人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国民共享”的社会。

    前提:对内推翻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创立民国;对外摆脱资本主义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要贯彻现代化的思想,“不仅要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扫除障碍,完全贯彻其现代化思想。

    内涵:第一,兴民主共和之制度,立民主共和之宪章,以政治现代化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杠杆。

    这种“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与过去的民间反斗争中提出的“反清复明”,“只拜上帝、共享太平”,“扶清灭洋”口号有明显的不同,也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的主张有着本质区别。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成立,这为封建王朝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自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振兴实业,以“实业化”即工业化为现代化的中心。

    为振兴中国实业,尤其是为建设铁路孙中山费尽了心血。除了参观考察各铁路厂矿外,还会见各届人士,接见新闻记者,举行招待会,发表宣传实业的演说等等。

    第三,灌输民主共和思想和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融汇中西文化,兴学养才,移风易俗,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文化现代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这些都是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宣传,它推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自此以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从兴中会誓词到同盟会政纲、三民主义、临时约法、国民党宣言、最后到新三民主义,其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社会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涵盖了孙中山一生的伟大斗争,其进步成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其局限与不足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但他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以及他为中国现代化描绘的蓝图和设计的方案,比之林则徐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轩的《资政新篇》、洋务派的“富国强兵”和“中体西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构想,有着质的飞跃,是那个时代最进步和最具实践性的现代化构想,称他为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他是当之无愧的。

    从性质上说,孙中山设计的中国现代化方案,属资本主义后发外向型现代化模式。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方案本身的某些局限,加之孫中山壮年辞世,孙中山未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愿望,但他的现代化思想,他为中国现代化不停奋斗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留下的教训,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努力学习他这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正如他在弥留之际还在呼吁“和平-奋斗-救中国”一样,我们也应不停地奋斗、向前!

    参考文献

    [1]《孙中山文粹》上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

    [2]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编《孙中山研究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3]李凡著《孙中山全传》(北京出版社).

    [4]林家有著《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5]郭兴旺著《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言实出版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