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创新设计 |
范文 | 郭娟 摘 要:素质教育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成为重点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學理念与教学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初中道德与法制实践性作业的创新需求,积极创新并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掌握更多学习能力与学习技巧。本文根据初中道德与法制实践性作业创新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与作业创新设计应用方式,期望能够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提升学生的学习综合素养与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创新设计 前言 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核心素养。作业设计作为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学习拓展能力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优化作业设计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奠定学生扎实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基础,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拓展能力,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 1、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与社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时期,教师会将主要教学精力和课堂时间用来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利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设计一些书面作业。局限性的教学策略,并不能完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实践水平,想要深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学生感受错误价值观念与思想行为,通过角色互换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与学习方法。从而充分理解课程知识理念,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健康人格的塑造,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1]。 2、创新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法律意识 创设丰富的生活实践场景,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遵规守纪的优秀社会公民。另外,充实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场景问题进行分析。题目围绕“网络暴力、媒体曝光”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学生合理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相关事件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核心素养[2]。 2.2丰富作业形式,树立学生政治概念 初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教学实践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小组讨论作业,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例如:学习“关心国家发展”主题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不同学习小组,让学生以“生活的变化”为主题展开讨论。具体任务如下:通过感受自己身边的熟悉场景所发生的变化,上网查找有关近年来国家发展的资料,向爸爸、妈妈或者长辈询问以前的生活经历与社会发展变化,可以引导学生从娱乐生活、交通工具、医疗条件、生活水平等角度总结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与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政治认同意识。 2.3丰富教学内容,充实精神体验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制定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辩论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充实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精神感知,锻炼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例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主题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前网络交友社会发展现状,组织开展主题为“网络交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比赛,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理性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指导,首先,要求学生依据自主观点,自由加入辩论某一方,可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各方组长;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课外书与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为辩论比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由教师辅助学生,制订辩论规则并展开辩论赛。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合理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肯定学生的学习成长,结合丰富且充实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辩论赛的魅力,从而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 2.4布置社会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现如今,社会风气浮躁,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涌入校园,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涉世未深的初中生不善于明辨是非,思想意识很容易遭受侵蚀、毒害。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立足实际学情,为学生布置社会调研类作业,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使之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类型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用镜头或文字记录下校园中发生的事情,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学校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发表出来。丰富的作业形式,有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关注校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公共参与意识。 结束语 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比较局限,利用实践性教学作业的设计,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价值观念与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道德与法制理论基础知识,保障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道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再探———基于统编教材及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37-38. [2]翁灿琳.提升法治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19,(9):19-20. [3]卢昌龙.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复习课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