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探讨 |
范文 | 廖淑香 摘 要:在语文教学之中,概况能力是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理应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尝试对其概况能力予以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提升自身学习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基本原则,并对于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概况能力;培养 引言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材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文章。每一篇的内容有所不同,涉及的情感价值也都有着诸多区别。因此,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自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概括,把握其中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概括能力的培养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总量控制原则 概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过程,小学生年幼,自身水平十分有限,在面对一篇新文章时,很难在短时间之内立刻完成概况。即便掌握了相关方法,仍然需要大量时间進行练习。因此,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理应确保学生们接触的文章数量足够。除了在教材层面进行渗透之外,还要定期为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文章,挑选其中的段落,安排学生们进行练习。只有当学生们的见识足够广泛,了解到了不同文章的内容,才能确保练习工作足够全面[1]。 (二)培养梯度原则 当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练习量之后,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同一难度的练习题目之中,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就需要适当提升难度,以此使得教学工作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诸如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让学生们对多篇文章进行概况;亦或者挑选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文章,让其细细分析,逐渐予以概况。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概况能力便会得到全面提高。 (三)方式趣味原则 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如果教师应用的方法极为单调,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到十分疲劳,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方法层面展开研究,通过应用一些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确保培养工作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一些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内容,吸引其注意力,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特点。 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题目扩充法 对一篇文章而言,题目可以看作是其眼睛,基于题目本身,学生们能够有效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主体内容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为了能够对此类文章予以概括,教师便可以采取课题的方式。现针对原文进行阅读,感受其表面含义。并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进行扩充,逐步转变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之后再以此为核心,逐步予以完善,使得整个表达变得更为丰满,有着较高的全面性。依靠这种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目标就好变得十分明确,仅仅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就能将课文的主体内容全部描述出来,逐步达到感知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们的理解水平便会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自身也会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2]。 (二)要素串联法 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来说,实际包含的要素也都不一样。诸如,一些文章便是基于事情的发展情况进行描写,因此会有包含小说特有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等。以此为核心,搞清楚这些重点要素,并予以全面概况,就能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 例如,在进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对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予以概况:时间是1941年秋,地点是狼牙山,人物是五壮士,事情是五位壮士纵身跳崖。之后依靠串联的方式,将这些要素全部整合在一起,并在原有基础上完成补充。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很快就能完成文章概括。通过这一模式,学生们的综合水平必然会得到全面提高。 (三)段意相加法 一篇文章通常包含多个段落,各个段落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以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每个段落的大致含义予以概况,再基于文章本身,分清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并将一些多余的部分完全舍去。最后再将各个段落的含义联系在一起,最为完成全文的概况。 例如,在进行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文章主要针对两方面内容进行讲解,分别是圆明园早期的情况以及圆明园毁灭后的情况。学生们只需要将这两部分内容的基本含义整合在一起,很快就能完成概括工作。 (四)摘录语句法 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来说,其主体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心句并非一个段落的核心,但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让读者有效了解该段落描述的情况,把握其中的重点。因此,语句摘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进行文章《牧场之国》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紧抓文章的重点语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以此对全文进行感知,了解作者的内心想法,体会其渴望表达的个人情感。 另外,过渡句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将上下文共同连接在一起。当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能发现其可以起到揭示后文的效果。因此,学生们也可以使用过渡句对全篇文章予以概括[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有着诸多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理应对此类方法予以重视。通过长期努力,慢慢提升难度,逐步予以培养,促使学生们慢慢懂得如何有效把握文章主旨,对其核心思想予以概况。 参考文献 [1]曾凤琼.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01):13. [2]孔慧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8(1):186-188. [3]许海英.例谈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4,000(052):P.199-1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