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范文 | 王纯聪 摘要:历史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目,通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进程,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传统历史课堂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历史知识比较琐碎且繁杂,需要教师对重点详细讲解,课下需要学生自主复习并背诵历史知识。如果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那么学习历史比较困难,对于历史的时间点、概念、背景等知识点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带入历史情景中去,把抽象、琐碎的历史知识点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课堂中。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研究 引言 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系,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然后找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学角度,灵活应用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优势,开展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掌握历史知识。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其一,初中学生不够成熟,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学生认为历史教学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促使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其二,历史课程对初中学生来讲,便是久远年代的事件记载,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时历史课程自身相对枯燥与乏味,所以教师要运用历史故事赋予课堂教学生动性。其三,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不能充分适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历史教学沉闷,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教师要借助历史故事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针对历史故事应用的重要性,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现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转变效率,致力于教学实效性的获取。与此同时在历史故事的引进中,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自然而然的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上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创设高效的历史教学课程。 二、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许多初中历史教师也越来越意识到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产生的积极效果,为此,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教师开始广泛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但是,在实践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进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现如今的众多初中历史教师依然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纵然是真正地希望提升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在实际运用历史故事的时候,一方面使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的形式较为死板、沉闷,虽然在开始有一定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和探究的热忱,然而缺乏后劲,使得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会渐渐对历史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举办的各类活动形式内容都特别浮于表面,盲目而缺乏专业判断地跟随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此并不会在实质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和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另外,教师选用的历史故事对于补充和完善课堂内容没有较好关联,故事的融入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只是浅显地描述、草草地介绍,不能引发学生对于历史故事的深入思索,进而无法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故而获取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基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构建和谐历史课堂氛围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课堂也比较枯燥,一些教师只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历史讲解,把知识重点圈画,让学生私下自己学习,这样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高,分数不高,总体成绩也不好。通过引入历史情景,把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更直观地表达出来,并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促进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入情景历史,把学生有序分成小组,并选一个能力较强学生担任组长,由他负责本小组的历史学习进度,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进度,为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了解他们所学的不足之处,为他们进行交流补充。如果只有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的兴趣,探求古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加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课堂情景剧的构建,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一个有趣的课堂,把一些无趣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全面。历史情景剧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历史剧中,只有学生进入状态,完全投入学习中,才能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成绩。 (二)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在讲述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预习相应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历史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人物的行为,进而全面理解这个历史故事。比如,在讲解《秦王扫六合》时,教师就可以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设置教学场景。让学生来扮演孟姜女和其他修建长城的角色,然后由教师讲述长城的建设背景。 (三)利用历史故事,凸显教学重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便是世界歷史,另一方面便是中国历史,以历史故事为主简化知识点,将抽象知识点进行转化,确保学生充分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而初中学生主要处于13到15岁之间,历史课程针对这些学生来讲称之为相对轻松的课堂,其以感性认识为主,若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概念比较多,那么在理解层面将会存在难度,所以教师要借助历史故事,凸显教学的重点,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化与形象化,比如“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引进相关背景与产生的历史故事,调动学生自主性,促使学生全方位的认识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进程,由此加工历史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的影响力与渲染力。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持续地革新。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引入历史故事的教学形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充实和丰盈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度,从而大大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王亿军.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写算,2019(29):122. [2]姜有斌.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名师在线,2019(29):88-89. [3]冯祖国.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40-2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